美剧《生活大爆炸》里有一个古怪的天才科学家谢耳朵,由于知识实在丰富,对于各种疾病引起的人类死亡率数据都了如指掌,所以为了防范危险,他有着就算是比较讲究的美国人也不能完全理解的与人与物的接触方式以及接触后的处理方式,当新冠病毒全球蔓延出现的时候,回望谢耳朵做的那一切,当时的笑料现在变成了现实。

曾经有多少个人敢上奥密克戎(像谢耳朵那样能不能防住奥密克戎)(1)

他不能看见别人打一个喷嚏;坚持不去人多的地方;永远不会忘记及时地手消毒;在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之前都不能接受礼貌性握手的习惯;看到别人出现感冒症状会毫不留情赶紧躲开;对野生的任何动物都没有想亲近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谢耳朵喜欢一切能够代替人与人面对面的方式。

新冠两年,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接近于而那个曾经被我们当做不会生活的笑料的谢耳朵,尽管我们的大脑还是处于原先的智商水平,不过在生活防范上,我们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谢耳朵:曾经是人与人之间礼貌象征的握手都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老实说,我们怀念那样的日子。而和人和物品接触完之后尽快来一下手消毒,我们觉得挺烦。

像谢耳朵那样生活能够防得住奥密克戎吗?

北京的奥密克戎传播链告诉我们,拿到一个邮件,像谢耳朵那样抱着就走或者直接打开,立即翻看是不行的;

多地的冷链传播也告诉我们,为了体验一下低温环境像谢耳朵那样去冷库也是危险的;

曾经有多少个人敢上奥密克戎(像谢耳朵那样能不能防住奥密克戎)(2)

而杭州的奥密克戎传播更是匪夷所思,如果我们想避免奥密克戎,连喝一杯热咖啡也要和咖啡机保持安全距离吗?(因为进口咖啡机可能也是有冰咖功能的,我按照自己只喝热咖啡的习惯来设想使用方式可能考虑不周。)

假如所有这些威胁都真正存在,就算谢耳朵也逃不过奥密克戎,美国曾经单日确诊上百万病例连续好几天,实在不足为奇。

感谢我们的伟大国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基本政策和“动态清零”的方针以及各级领导者和基层组织者对于政策的坚决执行是我国应对新冠病毒的真正功臣。这是抗疫战争中守住我国基本盘的核心力量,是任何其他方面都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绝对力量。

曾经有多少个人敢上奥密克戎(像谢耳朵那样能不能防住奥密克戎)(3)

没有这个,就算我们都变成神经兮兮的戴口罩的谢耳朵也不行。个人的防护只是面对雪崩时候撑起一把伞而已。

所以,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个基本抗疫政策的受益者,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有责任来配合我们的抗疫政策和措施,来巩固我们来之不易的,花费巨大代价的抗疫成果。

网上那个不甘寂寞,见事儿挑刺,不见事儿找事儿的司马南这两天又发出了“新冠疫苗半年一打,啥时候是个头”的抱怨,这是很不负责任的丧气话。

在战场上,我们面对凶恶的敌人,要提醒自己,拿好枪,上好子弹。《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龙文章要变着法子模拟实战折腾他的手下,直到他们连拉屎的时候都学会不要让枪离开自己的手。

什么时间是个头?

曾经有多少个人敢上奥密克戎(像谢耳朵那样能不能防住奥密克戎)(4)

除非和平到来,我们对面不再有险恶的敌人,不必担心站直了走路有可能被冷枪打掉半个脑袋。在此之前,我们猫着腰走路就是一种常态。

对待新冠病毒,也是战争,也有战场。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放低身段等待威胁的真正解除。

战场上抱怨拿着枪拉屎不够爽利的士兵很可能被俘虏时还没有提上裤子,抗疫形势下抱怨疫苗打得频繁的的糟老头子实际是鼓励我们泄气的意志薄弱的叛徒:如果信他,就没有能够坚守的阵地了。

敌人会不断变换招数来谋划进攻,病毒会变异来争取免疫逃逸,我们不断改进防守,研究更为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战争没有结束,我们不能抱怨变化好像就没有个停歇,就像棋手不能抱怨对方拱卒之后还要出车,每一步都要针对变化来变化是事情发展的必然。

两年多的抗疫成果已经证明我们的抗疫政策的有效性,防得住新冠病毒,防得住奥密克戎,我们要坚决配合政策,服从抗疫形势,让怎么打疫苗就怎么打,让打几针就打几针,我们相信,每一针疫苗都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真正负责任的载体,我们积极配合是应有之义。提高防护意识,履行防控责任是每个公民的必要担当。

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我们不能听他的。

张文宏教授相信这是新冠病毒的最后一个寒冬,我们希望能够顺利如愿,渴望和平的人们等待战争结束。所以更需要我们一起来维护我们的抗疫基本盘,这是我们胜利的根本。

曾经有多少个人敢上奥密克戎(像谢耳朵那样能不能防住奥密克戎)(5)

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药师三郎,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