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人的三种远见

从咸丰三年到光绪元年,器宇轩昂的吴庆锡,随朝鲜使团前后13次到访北京。此时的清朝已失去天朝上国的光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丢盔弃甲。这给仰慕中华文明的吴庆锡,沉重的上了一节思想激变的课程。

在北京期间,他以文会友,结识了张之洞和王懿荣的名流,更关键的是他有了机会阅读《海国图志》,里面先进的知识让他获益匪浅。据慎镛厦的《初期开化思想的形成》介绍,吴庆锡是朝鲜开化思想的启蒙人物,他所开创的思想很大部分来源于《海国图志》。

萧蔷背后的真实故事(花落萧蔷别院风)(1)

朝鲜开化思想领袖之一——吴庆锡(1831——1879)

对于丰臣秀吉这位旷世英雄,人们了解关于他的事件,是结束日本南北分裂的功绩,同时他还是开创幕府统治的豪杰。随着时间的往后推移,资本主义的兴起使日本日渐落后。高杉晋作是日本长州藩的仁人志士,他曾在1864年和1866年两次讨伐幕府,最终结束了幕府在日本的黑暗统治。

近人撰外史,如《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四裔年表》等书,题名皆陋。将以尊内,适使外人笑我学者为井蛙,反辱国矣。——《宋恕集》

那么他是如何从愚昧的武士,蝶变为勇猛的改革斗士呢?据《日本国志》的描写,他在公元1860年学习航海技术时,此间他幸因缘际会认识了横井小楠,此人是《海国图志》最忠实的粉丝。因自己特别喜欢浏览,于是把它赠送给了高杉晋作,这是改变他思想的启蒙书籍。

同样的旷世经典,吴庆锡钻研它领悟朝鲜开化思想,高杉晋作通过剖析它推翻幕府统治,而在它的诞生地清朝,则沦为为鸡肋般的无用之物。据清朝伟大的思想家宋恕曾说,《海国图志》是贻笑大方之书。一部《海国图志》,在中日韩是冷热不均,足以说明它是部充满争议的书,也证明它确实值得细细品读。

它与后辈有何侧重点

作为《海国图志》的后辈《瀛环志略》,它是在清朝国力急剧下滑时所作。它真正做到了采百家之长,以俞正燮的《俄罗斯事辑》,萧令裕的《英吉利记》等古籍为蓝本。全书贯穿了作者徐继畲的思想,即列强国力强盛和科技发达,清朝是无法与它匹敌的,只能稳中求变徐图渐进。

萧蔷背后的真实故事(花落萧蔷别院风)(2)

公元1848年首版

之所以会有这样妥协的思想,和作者徐继畲的非凡阅历有关。据《清史稿》的记载,他是山西五台人,字松龛,道光六年高中进士。从道光十六年开始平步青云,由广西浔州知府→两广盐运使→广西巡抚→闽浙总督。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中,从没与狡猾的列强交过手。

但是我们仔细翻阅《海国图志》,能惊讶的发现反侵略的内容。比如他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三》中,提出了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深入和出奇设伏等军事知识。上述计策实施的前提,皆是弱国对抗强敌的策略,这和魏源的一段经历分不开。

萧蔷背后的真实故事(花落萧蔷别院风)(3)

徐继畲(1795年12月4日——1873年3月30日)

道光二十一年,气势汹汹的英国舰队,兵临南京下关城头。此时意气风发的魏源,恰巧在两江总督裕谦府中任幕僚。热血男儿保家卫国的时机到了,骨瘦如柴的魏源依然拿起武器,在前线和不可一世的侵略者短兵相接,并且靠博闻强识的才学,参加了教育英军俘虏的工作。

美理哥地又分南北二方,广阔相似,中有狭地相连。南北二方所属,各有数国,北方之极处则属英吉利、鄂罗斯二国,但其腹地则为美理哥兼摄邦国焉。——《海国图志》

上面讲述了因作者平生的经历不同,从而赋予了两本书截然相反的思想。接下来就具体的内容,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儿!首先海国图志非常广博,它记述了世界各国的气候、物产、交通贸易和民俗风情等,然后它的汇编特色十分明显,由远及近介绍了南洋、印度、非洲、欧洲和美洲的基本情况。

伦敦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瀛环志略》

而作为后起之秀《瀛环志略》,则呈现给读者是另外的风景。首先它是专业的学术著作,并非简单的资料汇编,书中不论是作者自身的领悟,还是外文资料的借鉴,都是作者吸收消化后的结晶。其次叙述全面系统详略得当,以图为纲分别说明了地球的形状、经纬度划分、两半球和南北极的知识。最后把当时已知的80余个国家进行解说,按照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和文化等方面叙说。

它带给朝鲜哪些变革

自从公元1845年3月,朝贡大使权大肯,把《海国图志》带回朝鲜后,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前赴后继的朝鲜青年,在它的陶冶下迅速成长,例如开创朝鲜开化思想的吴庆锡等。三年的光阴如白马过隙,朝鲜以它为底稿的军事著作问世,它是由朴珪寿的高足尹宗仪编写而成,书名是针对性极强《辟卫新编》。今日的我们通读此书,还能发现《海国图志》的痕迹。例如“用象限仪测量放炮高低法”、“附制象限仪尺寸”、“演炮须知中线准则”等等。

说起《海国图志》在朝鲜运用的战例。不得不提朴珪寿的大手笔。公元1866年2月24日,他被破格重用为平安道观察使,同年的3月22日志得意满上任。这年的7月23日美国人,远道而来放炮祝他平步青云。当时危如累卵的局势,让他急中生智借鉴《海国图志》,带领当地的军民击退美舰舍曼上将号。他所借用的策略分两种:一是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是调客兵不如练士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

当海面上的战火熄灭后,心细如发的朴珪寿趁夜色的掩护,带领胆大心细的随从前往沉舟之地。冒着生命危险,踏着汹涌海浪,把美舰舍曼上将号打捞出水。共计收获战利品的价值无法计算,包括锅炉、火炮与弹药在内的东西,悉数被送往大院君那里,交给金箕斗按照《海国图志》,重修了设施先进的铁甲舰。

在作家璀璨夺目的朝鲜,金玉均的《萁和近事》,与朴泳孝的《地球图经》,皆脱胎于《海国图志》。两本书皆继承了海防的思想,尤其适合三面临海的朝鲜半岛。在两本书主要内容是:选派留学生、制造机械和兵器、奖励造船和采矿、敷设四通八达的电线等等。

其它古籍对朝鲜的帮助

中医是我国博大精深的国粹,诊疗的方式分望闻问切,治疗的手段包括针灸、煎药等等。早在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置乐浪郡时,就已经有中医传入朝鲜的证据。公元541年官方代表梁武帝,就应百济王诚恳的请求,组织博士、工匠和画师进入朝鲜教授徒弟。而民间代表是苏州人知聪,他在公元561年携带《本草经》和《明堂图》,去往日本途中在高丽逗留一年。因目无全牛的中医知识,令高丽民众是孜孜不倦,随后借用《肘后方》的经验而写《百济新集方》。

斗转星移百余年,时针指向公元693年。《素问》和《难经》等喜上眉梢,被新罗当局列入医学生的教科书。公元796年唐朝政府把《广利方》,刊刻了上千册令各地传诵。当新罗获悉此事后,心急如焚的把它要了回去。两宋的中医处于辉煌的时代,由了张仲景和孙思邈的沉淀,站在巨人的肩膀看得相当远。

萧蔷背后的真实故事(花落萧蔷别院风)(4)

朝鲜军事著作《辟卫新编》

公元1015年即大中祥符八年,高丽国的使者郭元在汴京,对宋真宗索要《太平圣惠方》100卷,为了体现中医仁者爱人的思想,二话不说把它送给了郭元。此后又有大批中医书籍漂洋过海,在朝鲜治病救人大放异彩,例如《太平御览》和《图经本草》,最后在公元1226年朝鲜医学书籍《御医攝要方》出炉,它的蓝本是《圣济总录》等古籍。

明清时期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因此两者的联系更加紧密。例如公元1412年的 8月,朝鲜将医书从百藏忠州,移送到春秋馆时是大喜过望,因为发现了那时中国已失传的《新童秘要》等绝世经典。因战乱频繁医书被毁严重,在宋哲宗元佑八年时,朝鲜回赠了《黄帝内经》,助北宋诞生了旷世经典《灵枢》。

它遗留给今人的宝贝

不可否认我国曾长期领航世界,曾记得指南针、火药、纸张和印刷术,风靡于全球赚足了风头。哪怕是任人宰割的清朝,也有击败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成绩。然而自从公元1840年,便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萧蔷背后的真实故事(花落萧蔷别院风)(5)

图文并茂的地理书

青年才俊魏源受林则徐的委托,宵衣旰食查阅各种资料,总算是写出了鸿篇巨制《海国图志》。然而就算是思想前卫的林则徐,也不免有思想僵硬的时候。据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曾发出“假使岳武穆转世,如今的乱局他也难以重整河山。”的哀叹。可以想象其他人,都躺在过去的成绩单上酣睡,最直接的证据和郭嵩焘有关。

光绪元年的7月天气炎热,紧张的议论在朝堂举行。随着国门急速的打开,列强要求选派使节的呼声很高。因此出生湖南的郭嵩涛临危受命,担任驻英法两国的使臣。因此大清朝首位公使的位置,被有准备的他所抢得。当消息传到家乡湖南时,正在长沙参加乡试的学生,义愤填膺的把郭家祖坟扒调,而且扬言要烧毁他的房子,开除他的湖南省籍。

萧蔷背后的真实故事(花落萧蔷别院风)(6)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

这算不得最气人的羞辱,湖南籍的学者王闿运,奋笔疾书写了副冷嘲热讽的对联“出乎其萃,拔乎其萃,不见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随后两江总督刘坤一也指责郭嵩焘,批评他何以面目归湖南,更何以对天下后世。

每当想起富有前瞻眼光的《海国图志》被束之高阁,封面积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时,我都痛心疾首。任何时候都得保持战斗的心,即使过去的战利品再丰厚,不去努力坐吃山空都要不得,因为你停步不前时别人却是大踏步前进,所以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