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百期“友人评说”《胡世宗日记》的一点补充

从5月23日开始,胡世宗先生重发了“友人评说”《胡世宗日记》,如今又发了一百天,一百篇。

至于他为什么重发,不得而知。当天,他只写一句话:“重发‘友人评说’,今天是001”。

我主观推测,胡世宗先生重发“友人评说”《胡世宗日记》起码有三层意思:一是感谢诸位的评论。二是宣传写日记的好处。三是欢迎大家共同探讨有关日记的话题。当然,用意绝不仅如此,比如,鼓励人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培养坚持不懈的优良作风和顽强毅力,倡导用日记记录伟大的时代,让日记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我了解的情况看,胡世宗先生发的百期“友人评说”《胡世宗日记》,是选择性发布,同时,也只是个节点,并非全部评说。

由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的前8卷和2016年1月出版后9卷,相继两次出版的总计十七卷、972万字的鸿篇巨制一一《胡世宗日记》,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积极反响。

胡世宗精神(重温百期友人评说)(1)

胡世宗精神(重温百期友人评说)(2)

围绕《胡世宗日记》召开的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接踵而至,全国文化名人和辽沈地区文学界好评如潮。

中国作家网2017年4月29日发布的一部“文字的长征"一一笔谈《胡世宗日记》中汇集的评论家、诗评家、作家、诗人的诸多评说,还有2018年8月30日,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胡世宗日记》研讨会上,20多位辽沈文坛知名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颇有见解的发言,都极具代表性和说服力。这些会上的集中评说,并没有全部纳入百期“友人评说”,更何况一些散见的评说。

由此,我联想到自己和熟悉人的有关评说,写给良师益友胡世宗,权当对他发布百期“友人评说”的一点补充。

我先想到,2019年11月4日,胡世宗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的作家栾人学的文章《重读〈胡世宗日记〉》。

胡世宗精神(重温百期友人评说)(3)

栾人学是胡世宗多年的朋友加文友,他读《胡世宗日记》与别人最大的不同,是他老实的态度,朴实的作风,求实的精神。

他不是礼节性浮光掠影的读,也不是选择性挑三拣四的读,更不是程序性一目十行的读,而是认认真真地读,老老实实地读,爱不释手地读。他把《胡世宗日记》前八卷,408万字的厚部头,实实在在地通读一遍。所以,他读《胡世宗日记》读出了“五个一种“:我有一种敬畏,我有一种认识,我有一种“嫉妒”,我有一种感动,我有一种理解。

我又想到,弟弟张春田2021年8月21日写的、发表在《中国日记报》8月28日三版上的《成功钟爱有情人》一一读《胡世宗日记》有感的文章。

胡世宗精神(重温百期友人评说)(4)

他在文中如是说:认真拜读胡世宗先生的作品,特别是阅读先生的《日记》,回望先生所走过的63年的创作生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惊人又惊喜的事实: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面和更持久的动力与源头来说,先生等身的作品,是靠笔头子常年坚持记《日记》而“记”出来的;是靠踏实坚韧的双脚先后两次重走长征路所“走”出来的;是靠真心实意又魂牵梦绕的情感给“牵”出来的。

这让我由衷钦佩的同时,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胡世宗日记》告诉我们:成功钟爱有情人。

胡世宗先生的一往情深首先体现在记《日记》上。这是先生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在自己小日记本扉页上的两句鞭策自己写日记的话:“假如你对生活热爱,就不该让一页日记空白!”正是因为先生热爱日记,又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一记就记了63年而不停,才使自己的创作之水源源不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日记是先生创作的“为有源头活水来”,也是先生在古稀之后还能迎来自己创作的爆发期,处在人生创作的高峰期的秘笈所在,更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最好注解。

我还想到,自己在文章中写的有关内容:胡世宗先生这些追忆文章,得益于日记中留存的情感,文章从鸿篇巨制选择出来。

看了这些追忆文章,我突出的感受是,胡世宗热爱生活,心中永远充满活力,充滿阳光,充滿希望。所以,他生活充实,精力充沛,动力充足。勤于写作,笔耕不辍,把文学创作视如生命,融入生活。

胡世宗精神(重温百期友人评说)(5)

胡世宗精神(重温百期友人评说)(6)

他千万字的鸿篇巨制日记,既是生活记录,更是思想积淀,创作宝库。因此,他想写什么,找到相关资料,随手即随笔,稍加整理便成文章,略加组合叠加润色即成散文,串联起来就成著作。这些看似轻松平常,其实功夫在诗外。看似轻而易举,其实重在坚持不懈。

与此同时,我反复思考,是什么力量促使胡世宗坚持60多年,一天不间断书写日记。我们可以梳理出许多内因和外部条件,如果侧重他本人,我认为,胡世宗写日记始于自发,得于自信,成于自觉。换言之,自觉起步,自信长跑,自觉延伸。他开始写日记时,没有人给他提要求,布置任务,也没有人督促和检查。究其原因,或是受父辈影响,或出于兴趣,或借鉴别人,总之,是自发而为。然而,能坚持60多年漫长的时间,这得益于他的自信,包括对文学创作积累的自信,对军旅生涯积蓄的自信,对美好生活积淀的自信,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自信。

胡世宗精神(重温百期友人评说)(7)

胡世宗日记跨度时间之长,文字数量之巨,涉猎内容之广,记录生活之真,社会影响之大,当今社会文坛难有人比肩,正如袁鹰在其日记出版序言中所言:“这部日记,是世宗从学校到军旅到文坛的生命长征史,心灵长征史,充实而多彩。”我觉得,胡世宗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从根本上讲,是他作为共产党员,军旅诗人,作家和文化工作者使命担当的责任自觉。

胡世宗身上体现的自强精神,顽强毅力,刚强秉性,不是孤立的,不是天生的,不是静止的。这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自立精神一脉相承,是人民军队守必固,攻必克,战必胜精神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与各行各业铸就的时代精神同出一辙。

联想到作家焦凡洪发表在《解放军报》2018年12月29日的评论《胡世宗日记》:心灵的长空星辉灿烂。我预想,有胡世宗这种思想认识,这种顽强毅力,这种不懈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时代的进步,《胡世宗日记》会更加弥足珍贵,因为那一点一滴的涓涓细流,汇集起来就是汪洋大海。那些散在的文学火花,整合起来就是一片星光。那些色彩斑斓的生活琐事,叠加起来就是多彩的时代画卷。

我进而想到,胡世宗认为,有文字记录的才是真正的生活。他在接受吉林省人民广播电台资深记者红雨采访时说,不写,我睡不着。他认为用自己的笔与心灵对话,记录时代足迹和生存记号,传承文化是自己真正的长项,表示要把潜力、余力和主要力量都用在这方面。

在本文结束前,还是让我们听听胡世宗先生如何评说自己的日记吧:他说,一个文学工作者,应该像好的运动员一样,每天都在参赛的准备之中,从早到晚都在训练馆和运动场上,一旦有赛事,立即能拿好成绩。我们每天用日记练笔,练就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一旦进入创作过程,手就不会生。他说:“我的日记坚持写到哪一天,我的创作生命就会自然地延伸到哪一天。”

胡世宗说:“我把写日记看成是作‘生存记号’,看成是每天自己与自己对话。我肯定会与我的生活如影随形地坚持快乐地写下去,一天也不会停下。”

写于胡世宗重发“友人评说”《胡世宗日记》百期之际2022年8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