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高中衔接试题的试题特点

初高中衔接问题在中考试题中是一个难点,是年年必考的题型,是尖子生获取高分的一种重要的题型。命题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命制一道完整的初高中衔接的主观题试题(即通常说的大题),这种形式的试题信息量大、难度也偏大。另一种形式是分散到各个小题中,这样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首先要说明一个情况:有些初中校老师为了追求所谓的中考热点,把高中题甚至高考题拿来给学生做,这些题与初中所学知识基本没什么关联,更谈不上是初高中衔接的问题。个人认为这种训练的意义不大,练过头了。老师们太把这种题当回事了,亦或是老师要显示自己的有水平,结果是不但浪费了孩子宝贵的时间,也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真正的初高中衔接试题应该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寻找新知识增长点,并给出一定的信息。要求学生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加工、提取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而不可能随随便便拿出一些高中的知识来考初中同学的。老师命制初高中衔接试题,一定是从初中教材中找知识落脚点,然后跟高中知识链接,题干给出高中相关知识的信息,来考查学生的相关能力。

这套装置高中要求理解工作原理,实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功能,它的使用必须是:块状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来制取溶解度不大的气体。

可以链接到高中某些气体的制备。

SO2的制备:Na2SO3 H2SO4=Na2SO4 SO2↑ H2O(Na2SO3粉末状,易溶于水,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H2S的制备 FeS H2SO4=FeSO4 H2S↑ H2O(FeS块状固体,难溶于水,可有启普发生器)

题目设置可以这样: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条件,判断能否使用该装置。

6.从得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链接到高中化合价升降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但这种题一定是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

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及为重要:可以链接高中化学中其它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如铝热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历届中考中几乎年年考,是重点中的重点,一定要重视各种题型的训练

8.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极为重要:可以链接到高中化学金属与水或碱的反应。

如:K、Ca、Na可以跟水反应2Na 2H2O=2NaOH H2↑

铝可以跟碱反应2Al 2NaOH 2H2O=2NaAlO2 3H2↑

9.硅作为半导体材料,或可以链接到高中化学硅的化学性质及制备。

初高中衔接考试的知识点(初高中衔接问题的试题特点及应对策略)(1)

这道题看似很难,都是没见过的反应,但问题非常简单,落点很低,只是考查了初中的几个重要的概念

10.催化剂的性质:尤其是MnO2催化过氧化氢和氯酸钾的分解:可以拓展到高中化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问题。

知识链接: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有:MnO2、Fe3 、 Cu2 ,且催化效果越来越差。

以上只是初高中衔接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很多有待挖掘。

三,初高中衔接问题的应对策略

我们是没能办法知道出题者到底要出哪方面的内容,所以不要过度训练,那样会得不偿失。保持良好心态,不要惧怕,这种题型一般都是起点高、落点很低,只要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必要的答题策略,相信自己,一定没问题的!

从我做为一个老师角度,从一个经常命制信息题的老师的体会,从信息题要考查的相关能力方面,给同学们提三点建议:

首先,要有信心。

同学们要保持良好心态,不要惧怕,这种题型一般都是起点高、落点很低,只要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必要的答题策略,相信自己,一定没问题的!

其次,要有耐心。

应对这类题型一定要静下心来仔细读题,既然是以信息题形式出现,就需要把所给信息了解清楚,同时也要把设置的问题读一遍,以便了解要考什么,哪些是我一定的会的,还有哪些我可能不会的,然后针对可能不会的问题重新读题,看看所给信息是否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醒同学们,题目所给信息一定是有用的,要是做题没用上,一定是有问题的。

要求同学们要有耐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信息题另一个重要特征:有些目的答案就在信息中或题目的文字描述里,甚至有些答案就是题目中的一名话或某个信息。

所以一定做题一定要有耐心,加强化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善于从字里行间捕捉信息

第三,掌握必要的答题策略。

同学们应该重点了解试题考查形式并掌握答题策略,加强对新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方面的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这类试题怎么出、试题考查的方式和方向以及如何把握这种题,有什么答题策略,学会怎么利用所给信息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题目设置的问题。完全没必要把相关高中知识掌握住。上面说过了,这种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加工和应用能力,全面了解和掌握初高中知识衔接知识不现实也没必要,如大海捞针一样,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结果是大多数知识根本就不可能考。

我们从哪里可以获取初高中衔接试题可能需要的信息呢?

1、教材中的“实验活动”、“探究”、“讨论”、“资料卡片”等栏目及教材习题中的有些内容也是高中的重点内容,要仔细读教材

2、搜集中考试题中非初中知识(时间范围可以大一点,比如从2011年的中考试题开始)

3、留意学校进行的各种模拟题中的非初中知识及老师提供的相关信息。

以上几方面做好了,应对中考的初高中衔接问题应该是绰绰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