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积石山山顶上依旧白雪皑皑,山下一片翠绿,被称为“保安三庄”之一的甘河滩村掩映在绿树环绕的美丽画图之间。
风景如画的甘河滩村
该村被国家民委评为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村寨,在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7个社的617户2958人,有保安、汉、回、东乡、撒拉族等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谱写着致富曲。
村党群服务中心
该村土地面积 7350 亩,人均耕地面积 0.7 亩。在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普惠下,如今的甘河滩,一改昔日的旧模样,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一盏盏路灯点亮了农村新生活,一股股自来水滋润着群众心田,家家户户的牛羊欢实,保安腰刀的锻打声“叮叮当当”声声入耳,这一切都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保安族民居
养殖业筑牢了甘河滩村返贫“防火墙”,村上依托家家户户搞养殖的传统,发展规模养殖1户、养殖场1个,通过发展种养产业,带动贫困户149户,人均增收600元。并成立牛羊养殖合作社,带动15户130人过上了幸福日子。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冶洒力海传授技艺
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发展特色产业,一个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正描绘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梦里山乡”新画卷。
希望的田野
穿行在村子的巷道,路边花草葳蕤,园中牡丹生香,田间有人劳作,校园书声琅琅,养殖场牛羊欢腾,老人们聊天叙家常,处处呈现和谐安逸之景。
早期的保安族服饰
扶贫车间生产的保安族服饰
走过岁月,村子的历史在保安族民俗博物馆一一展现,悬挂在墙上的民族服饰、展示在橱窗的腰刀、整齐摆放的文献等,都在默默讲述着曾经的甘河滩。
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的宝贝。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安腰刀锻造技艺传承人的冶洒力海,在他开办的扶贫车间里,经常与州级非遗传承人马洒力切磋打刀技艺。他们带领村民们学习保安腰刀锻造工艺技术,并形成规模化发展,不仅传承了民族技艺,也让保安腰刀制作这一特色手工艺品产业释放出显著的带贫效益。
民族团结一家亲
人富了,村子美了。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该村除发展保安族特色餐饮农家乐之外,博物馆、服装生产车间里也热闹非凡。
州级非遗传承人马洒力
展望未来,甘河滩人信心十足。他们依托大墩峡景区的旅游带动效应,着力培育打造“党建 乡村民俗旅游”产业,在发展利用好现有油桃基地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设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发展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农家院,进一步延伸乡村民俗旅游产业发展链条,逐步打造成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村。
村幼儿园舞蹈课
放眼望去,五月的甘河滩满目葱绿,500亩油桃种植基地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个和谐静美的山村,正迈步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记者:李萍 史有东
编辑:马婷 责编:马志涛 审核:范海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