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是大家挂在嘴边的一种常见症状,几乎人人都经历过。

胃憋是否是肠胃有火(有人在面部有人在肠胃)(1)

有些人上火会体现在“上半身”: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还有人一上火,就会走“下三路”:小便浑浊、大便秘结……

上火到底是种什么火?为什么不同人上火的症状有差异?怎么才能科学清火?《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周继朴

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 吕沛宛

常说的“上火”是什么火

中医说的上火,其实是身体机能出现亢奋、代谢加快的一种状态,表现出热性症状,如果这种过剩的机能超越身体自身调控范围,就会表现为上火。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阴阳二气相互制约。

一旦阴阳平衡被打破,“火热之邪”侵袭人体,会造成全身或局部出现一系列“热证”,常表现为咽喉干痛、头昏目胀、鼻腔热烘、口舌生疮、流鼻血、便秘、牙痛等症状。

“上火”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证型,有虚火、实火之分。

实火

实火是指阴正常、阳过亢,即阳气太过旺盛,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通常伴随高热、头痛、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脉数实等症状。

实火的人尤其喜冷饮,腹胀痛拒按,脉数实,还可能会流鼻血,治疗侧重于“疏散”,以苦寒泻火、清热解毒为主。

虚火

虚火是指体内的阳是正常的,但阴虚不足以制阳,故阴虚火旺,多因体质虚弱、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

症状常见低热、手足心热、口干盗汗、舌干红无舌苔等,治疗则要侧重于滋阴,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主。

火为何“上下乱窜”

上火时,有的人常表现在上半身,比如起痘、长口疮,有的人常表现在下半身,比如便秘,同样是上火,为什么表现不同?

向上走

中医认为火性有炎上的特征,就是火热一般会向上走,表现为头面五官的火热症状。

胃憋是否是肠胃有火(有人在面部有人在肠胃)(2)

向下走

还有一些火热会趋于人体下部,还往往伴随湿热,如果此时人体本身存在湿浊,火与湿“交杂”就会下注于身体下部,表现为下肢皮肤燥热、小便浑浊短少、大便黏腻不爽,甚至有关节红肿、脚痛及红肿糜烂等症状。

单纯的火热通常表现在人体上部,而湿热往往会在人体下部出现症状。因此,上火的“上下部位”之分,主要看火热是否与人体的湿浊互相混合。

中医给身体开出“清火剂”

防治上火,要有针对性,身体不同器官各有专属清火方法,可试着用食物浇灭体内的火。

肺 火

表现为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注意保护咽部,预防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感冒,吸烟者要戒烟等。

若经过调理后症状还是没有好转,可适当服用清肺丸、羚羊清肺丸等。

肝 火

表现为易怒烦躁、失眠等症状,注意做到心态平和不易怒,遇事切莫急躁,避免情绪紧张。睡眠不够或睡眠质量不高,也会造成肝火上升。

胃憋是否是肠胃有火(有人在面部有人在肠胃)(3)

心 火

表现为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心悸等,平时注意休息,不熬夜,劳逸结合。

胃 火

表现为牙痛、胃疼、大便干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重油重盐的食物,避免给胃带来过大负担。

调节胃火应当遵循清热、清滞的原则,要饮食节制,过热、甜腻的食物少吃。

胃憋是否是肠胃有火(有人在面部有人在肠胃)(4)

肾 火

表现为口干、失眠、腰酸、耳鸣等,要滋阴补肾、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需要提醒的是,在调整了情绪问题和生活习惯后,还有解决不了或其他问题所导致的病症,需由专业医生辨证施治,切勿在家自行服用去火药物。

来源:生命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