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祖杰
第三节 洞房花烛里的讲究
婚嫁习俗,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也是集中展示地区民间文化、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的一个窗口。博山地区的婚俗,受当地民风的影响,借地域条件和物质条件的便利,形成了有别他处的独特现象。其婚嫁仪式大体可分为婚礼前的求婚、定婚,婚礼中的嫁娶和婚后的礼仪性活动。每一项活动在前期筹划及具体实施中,均事无巨细,安排得当,方能成就一段美满姻缘。
一、落作
旧时博山人的婚宴大多在家里举办,所以请做菜的大师傅就成了重中之重。主人把待客的预订人数测算好后,大师傅会根据主人的经济情况,再结合原材料的市面价格,把宴席的菜品档次做出预算,列出菜单。博山饮食业的繁荣,造就了博山人好吃、会吃,更会做的品性。体现在大师傅开列的菜单里,则是经济实惠,搭配合理,大师傅会根据开席的数量合计出备用的食材用量,既不能寒酸,又不能浪费。
大师傅一般都有自己的搭档,他们经常在一起合作,一个灶上掌勺,一个案上配菜,配合默契。至于帮厨人员则更好凑合,“博山男人半把刀”,每个博山男人都是半个厨师,随便找几个就能撑起局面。
婚礼前三天为落作,案子支好,菜品购置完备,锅碗瓢盆准备妥当。向左邻右舍借用的餐具要在底部贴上白胶布,写上主家名字,防止出错。桌凳、房间等也都由邻里提供。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中。
婚宴菜品的前期准备,是从生料变为半成品的过程,无论公事规模大小,必有一个炉子专门熬制高汤,高汤是所有博山婚宴必须具备的烹饪条件。俗话说“唱戏的腔,厨子的汤”,高汤是大师傅烹饪必不可少的调料,也是博山菜的制胜法宝,它不仅用于汆菜,就连爆炒、沤底等也需用高汤调味。
为避免宴席当天过于忙碌,大师傅会带领相关人员进行前期准备,过油的、扣碗的、蒸煮的、卷制的、发制的,都会事先做成半成品,只等开席之后稍微加工即能上桌。
二、“搬缘房”宴宾客
所谓搬缘房,即把女家的陪送家具和嫁妆搬到男家来。旧时,搬缘房全靠挑和抬来完成,所用的担杖、担子、箢子、抬盒等,均用红纸条缠绕。在搬运过程,都有特殊讲究,所有成双成对的物件,一个人不能拿一对,需有俩人各执一件,寓意二人配对,成双成对;陪嫁的物品在放入箢子、抬盒之前,下面要铺上红纸,将准备好的花生、栗子、枣和制钱等撒在箢子抬盒或家具里面,寓意早生贵子,求得儿女双全;制钱则是让一对新人手里富裕,日子匀润。
搬缘房 李刚/摄
第二天的宴席场面宏大,热闹喜庆。宾客到达后,大总会根据客人就位的席口数,请账房开列席口单子一式二份,注明正席或便席数,厨房据此制作开菜,由传菜人负责把每道菜送达到席口,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厨房有专门人员负责检厨,根据菜单的上菜顺序,指导每一道菜送达哪一桌,防止重复或短缺。上第一个大件后,主人即开始敬酒。在专人陪同下,主人执一酒壶端一平盘,内铺红纸摆6个酒盅,逐一开始敬酒。博山人重礼节,婚宴中的劝酒一般要3次,祖父辈、父辈和新郎各劝1次,以表达主人的感谢之情。
宴席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是大总必须要考虑到的。如主人邻居中有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大总要安排“老人饭”:一汤一炒外加俩馒头,由专人用传盘送到老人跟前,侍奉老人享用,这也是博山人敬老孝亲的一大表现。
参加婚礼时,客人都送礼金道喜,账房负责记录客人名字和礼金金额,给客人谢帖以示回敬。旧时还有送喜幛的习俗,喜幛多为六尺长的红色丝绸,丝绣龙凤呈祥画面的丝绸则更显礼重。收到喜幛后,账房先生要撰写幛语,称贺在右上,落款在左下,中间为幛语。幛语用语精炼优美,常用的如“珠联璧合”、“喜结良缘”、“鸾凤和鸣”、“佳偶天成”等。喜幛的悬挂也有讲究,德高望重的人物和长辈送的喜幛,要挂到新房的正中,以示对长者的尊重,其他宾客喜幛则依次排开。
三、娶亲
博山娶亲一般都在后半夜举行,民间传说是为了躲避西河恶霸翟三虎骚扰而沿袭下来的习俗。翟三虎本为地一霸,逢有人家娶亲,总要把新娘子先抢至家中数日,方还于男方。后来人们为避免翟三虎抢亲,改在夜间娶亲。这一传说虽经考证为无稽之谈,但在博山及周边地区影响深远,至今仍有人对此深信不疑。
其实,夜婚是从远古时期劫婚夺婚遗留下来的一种风俗,非博山地区独有,更非翟三虎以后才有。根据《仪礼·士昏礼》的记载[1],至迟在周代就有夜婚习俗。大约在黄昏时刻,新郎和娶亲队伍举着火把前去女家迎亲。娶亲回来,直至举行完各种仪式,已是深夜。除了正史所载,在《醒世姻缘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往往有夜间举行婚礼的记载。时至今日,在广西凌云地区、河南南阳地区等仍有夜间娶亲的习俗。《说文解字》对婚的解释为:“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2]古时婚字为昏,即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有明月照路,寓意前途光明幸福。
另一种说法是,新娘子过门之后,迎来旭日东升,朝气蓬勃,昭示着以后的日子有光辉的前程。以上两种说法,当为博山夜间娶亲之由来。
夜间娶亲 李刚/摄
迎娶队伍中的女性人数要求去单来双,一行人在媒人的带领下去女方家娶亲。
娶亲有专门轿子。轿子外罩大红锦缎轿衣,轿衣上用各色丝线绣有龙凤,门帘两侧绣有金字楹联:“金龙彩凤配佳偶,明珠碧玉结良缘”。轿内备有皮袄和如意。接亲时,由新郎的弟弟坐在里面押轿,喻意不能放空。另需准备灯笼、火把数根,红毡一卷。火把是用麻杆做成,用麻线捆扎成三寸粗六尺长,外以红纸条缠绕,一根火把可燃烧一个多小时。火把除在路上可以照明外,还有驱逐动物的作用。如果路程较远,轿夫们会多准备一些火把,沿途寄存在熟人家里,回来时取上续燃。
娶亲队伍一般有轿夫四人,打灯笼举火把的四人,抗毡拿轿棍的一人,领班一人,十余人轮流抬轿,不至于太疲劳。
此时,新娘子已在深闺梳洗打扮,头顶蒙头红,单等花轿迎娶。轿子抬到闺房门口,铺上红毡,保证新娘子脚不沾地。新娘子在伴娘的搀扶下上轿,轿夫一声吆喝“起轿”,在灯笼火把的照耀中,迎娶队伍开始返程。返程一般不走回头路,是以要提前设定好进出村道路。即便是唯一道路,也要走道路的另一侧,避免重复。
火把在前头引领,红灯笼给轿夫们照明,娶亲队伍浩荡而行。四个轿夫的走路步法很有讲究,头杠俩人先迈左脚,后迈右脚,后杠却是先右后左,这种前后相反的步法走起来,步子一样大,走得一样快,平稳不颠簸。不管路程多远,这轿子一旦抬起来,中途可以换人但不可以直接落地,沿途如果遇到有庙宇、坟堆等,抗红毡的提前过去,展开红毡遮挡,以示尊崇神灵,不打扰故人。这种礼节都被后人效仿并传承下来。
宫灯高悬 李刚/摄
四、过门
村头等候人员远远望见火把,通报到家里,家中人员即刻关闭大门。轿子到了门口,轿夫头高呼 “吉时已到,落轿”。红毡铺好,轿子落在红毡上,两个负责迎接的少女上前掀开轿帘,搭手引出新娘,此时鞭炮齐鸣,向全村告知新娘子娶进门。
此时,大门上端已安置好用红纸包裹的两个方砖和艾、筷子,此谓“过门砖”,寓意为“相亲相爱”、“爱情专一”和“快生贵子”等。依照婚俗,新娘子落轿后要过马鞍,执掌人员喊着:“一块香椿木,雕成玉马鞍,新娘迈过去,世世得平安”,在迎接少女的陪伴下,新娘子手捧如意,来到堂前与新郎拜天地。拜堂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按照民间说法,拜过堂后,二人结为夫妻,缔结秦晋之好,相依为命,互伴终生,这是双方的一种责任。堂室正中方桌上有一对红烛,公公婆婆分坐方桌两边,一对新人在执掌人员的引导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仪式庄重。礼毕,进入洞房。
新房的床铺早已由哥嫂铺好,民间素有“哥嫂铺床,儿女满堂;大辈铺炕,儿女一帮”的吉利说法,哥嫂铺床,也成了博山婚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夜间娶亲 李刚/摄
陪同过来的送亲队伍并不参加拜堂仪式,早有专门安排好的接待人员招呼入席,这就是博山婚宴中的重头戏——“待油客”。
所谓“待油客”,指接待女方家的男女送客,男女各一桌,宴席是八仙桌上的四四席规制。四四席的文化根基源于对四红四喜的深度诠释。四喜即民间传送的“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四红在本地则一般指“庙宇的门,杀猪的盆,新娘的盖头,上喜坟”。表现在宴席桌面上,细瓷的餐具,必以红纸垫盘,红竹的筷子需用红纸包裹,盛干果的、敬酒摆酒杯的小盘,均以红纸铺垫,细节上与普通宴席有所区别。博山厨师巧妙地将四红四喜引入到四四席规制中去,赋予了宴席更丰富的文化色彩。
酒宴开始后,桌上除四个干果盘外全部撤换,本地叫“重抹桌子另开席”,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大菜上桌后,主宾会把红包交给传菜人员,请代为转达对大师傅的谢意。大师傅收到红包后,则用脸盆倒上热水,带两条新毛巾到宴席上,把热腾腾的手巾把给客人递上,请客人擦拭面部,以示对客人的回敬。此后,男方家长在家人陪同下过来敬酒,双方把酒言欢,其乐融融。
男油客席 李刚/摄
女油客席 李刚/摄
五、闹房、三日之事宜
夜幕降临后,新人要喝“合婚酒”。在新房炕中央放一张小炕桌,新郎新娘盘膝端坐两旁,四邻好友都来凑热闹,劝酒人端起斟满酒的酒杯,递给新人,口里念着“你一杯他一盏,养活儿来中状元”,再把糖、山楂糕递给新郎新娘吃,口中念叨 “先吃酸后吃甜,生个儿子能挣钱”,最后在一阵乱挤乱扔果品的搅闹中,算是宣告结束。此夜,新房中的灯一夜不熄,取“长命灯”之意。
婚后第三天,新娘子要上新媳妇坟,在家人陪同下来到茔田进行祭奠,家中长辈向新人介绍各坟墓的祖辈关系,坟头上压红色坟头纸,以示家里添丁加人。
按博山风俗,在这天下午,全家老幼要吃三日团圆包子,要以新娘为主进行制作,从调馅子到和面擀皮子,直到包饺子下锅,都得新娘子完成,其实家里的妯娌姐妹们是要共同参与劳作的,家庭和睦的点点滴滴也都是从细节开始积淀的。
婚礼的一切习俗,都是为新人建立家庭、助其成长的过程而进行的,从中可看出家长对后人所寄予的希望。
当前,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博山的婚俗也在不断处于飞速发展与变化之中。但是,不管婚礼内容多么丰富,形式多么豪华,博山当地婚俗依然保留了传统风俗六礼的大致程序,仍旧保留了订婚、迎娶、婚礼、回门等礼节。传统中国人的婚礼喜热闹、重隆重喜庆,仍被今天的博山人继承,在整个婚礼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象征喜庆吉祥的红色,婚礼仪式上要有司仪、证婚人、主婚人等。一言蔽之,博山的婚姻风俗传承了传统中国婚姻风俗的一些合理内核及形式,具有鲜明的传承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