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人们只要是遇上了无法解释的事情,就会将其归结到“鬼神论”上。例如,某人昨日都是好好的,睡了一觉起来后,头发竟然掉了一大半这种情况,就会被定义为“鬼剃头”

至于原因,民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最为常见的,便是说这人坏事做多了,鬼神以剃掉他头发的方式惩罚他,并警告这人以后别再做坏事,否则就会收走他性命。

后来随着科学逐渐走进生活,相继解开了一个又一个未解之谜后,人们也就会发现曾经那些所谓的“鬼神说”都是唬人的。就说这一觉醒来,掉了很多头发是“鬼剃头”的现象,其实只与个人生理机制有关系,这种大面积脱发在医学上只是“斑秃”而已。

不过,也并非所有“一夜秃头”都是“斑秃”。

80年代鬼剃头(60年代贵州鬼剃头)(1)

网络图片“斑秃”患者

上世纪60年代,贵州一农村就接连出现了村民“一夜秃头”的情况,并且情况严重者,视力也出现了问题,看东西一天比一天模糊,甚至还有人最终失明了。

更为蹊跷的是,当中科院的专家团队前往该村子做调查,在村里睡了一觉起来后,专家也中了招。一时间,村里流言四起,将“鬼剃头”的说法传得神乎其乎。

那么,这世上当真有所谓的“鬼剃头”一说吗?

一、村民“一夜秃头”

将时间推回到1960年的夏天,地点为贵州黔西南州兴仁县一个名叫回龙村的村子。60年代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过得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天清晨,随着晨光照进村子,想着田里活儿的村民们纷纷起床,一名叫周正中的男子也是如此。

起床后的他习惯性地拿起了扫帚,打扫自家院子的卫生。可是突然,从母亲的屋里传出尖叫声。周正中一听,心中不由得慌张起来,扔下扫帚就连忙跑进母亲的房间。

跑进屋后,看见母亲没有磕着碰着,还在床上坐着,周正中心里的紧张感淡了一些。可是明显母亲的状态不对,她就一直紧盯着床头那坨黑乎乎的东西。原以为是个什么虫子之类的,怎料走近一看确实一大坨头发。再将目光转到母亲身上,发现这些头发就是母亲的。

人上了年纪之后,身体代谢变缓,长皱纹,掉发相对严重些是很自然的生理现象,可是也叫睡醒来,直接就掉了一大坨,俨然是不正常的。

80年代鬼剃头(60年代贵州鬼剃头)(2)

周正中的母亲被吓得不轻,因为在她看来这就是所谓的“鬼剃头”。可是她在惊恐中向儿子诉苦,表示她这一辈子连大山都没走出去过,几十年来过得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从未伤害过别人,鬼神万万是不该来剃她的头发的……

周正中也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但他心中更多还是觉得“鬼剃头”只是民间传说。然而就在他不知如何安抚母亲的情绪时,哭诉中的母亲变得更加慌张起来,说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了。

也就是说,昨日还好好的一个人,睡了一觉起来后,不仅头发掉了一大半,眼睛也出了问题。

那个时候大城市的医疗水平都算不上太好,更别说像回龙村这样身处大山的村落了。所以尽管周正中带着母亲去了医院做检查,医生也没能给出一个准确解释。

而就在周正中还未从惊恐中回过神来时,往后的几天里,家中其他人也开始出现了和母亲一样的情况——大量脱发、视力模糊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周家几口人“一夜秃头”“一夜失明”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伴随着老一辈们都有听闻的“鬼剃头”之说,各种谣言四起,搞得周正中一家人好长时间都不好意思像从前那样,干完了活儿后在村里散散步,和大家唠家常了。

而就在大家还没将周正中家里的怪事儿,讨论个明白时,类似的情况开始接二连三地在村里发生了。同周正中母亲一样,大家昨日都还是好好的,可是有的人一觉睡醒来后,头发竟然几乎全留在了枕头上。长发的女性,则是在早起梳头的时候,发现一梳子下去能够梳下好多头发。

80年代鬼剃头(60年代贵州鬼剃头)(3)

回龙村村民周正中

同时,这些出现了“一夜秃头”症状的人,视力也会越来越不好,一些情况严重的,在历经了模糊状态后,最终直接失明。

这难道是说,这些人曾经都做过了坏事,如今鬼神一一找上门,以“剃头”为警告了?

那个时候,别说是这种身处大山之中的贫苦村落了,就是很多城市中的人们,都还相信着“鬼神论”,一遇上无法理解的事情全都让“鬼神”背锅。可见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二、专家“一夜秃头”,村民坚信“鬼剃头”之说

随着秃头、失明的人越来越多,弄得全村人人心惶惶,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姑娘,生怕自己一觉醒来也变成秃头尼姑,连觉都不敢睡了。

可见这些怪事儿已经影响到村民们的正常生活了,于是村里的干部如实向上级汇报了情况,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就派了一支调查队,到回龙村做调查。

得知村民出现大量头发掉落,调查队中的皮肤科医生第一反应便是“斑秃”,可经过检查这一观点当场就被否决了。

“斑秃”确实会出现大量脱发,但这个“大量”也只是比正常脱发量更多,能够脱到大块头皮露出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像这种一夜之间就掉一把把的情况,必然是不符合斑秃病症的。

同时,斑秃只是表现在身体有毛发的部位,不会伴随着失明现象出现。再者,斑秃不具备“传染性”,怎么家中一人出现脱发后,其他人也会出现?而且回龙村那么多人,都相继出现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只是普普通通的“斑秃”。

于是,医生们开始怀疑,会不会是村里出现了传染病?而大面积头发和视力下降这些问题,有没有可能就是这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呢?

有了专家调查团队来到村里做调查,村民们原本心安了许多,可谁知调查团队中中科院的地质专家张宝贵,在村里待了还没几天,一天早上起床之后头发也开始大把大把的掉。

80年代鬼剃头(60年代贵州鬼剃头)(4)

中科院贵州地球化学所研究员,张宝贵

这一下,让村民们更加慌张,无形之中也加剧了大家对“鬼剃头”的坚信度,家家户户都开始烧香拜佛。除此外,几乎村里的所有人都跑去找高人画符,各门各户也都挂起了“照妖镜”。

有了这些东西,再加上流言蜚语,别说是回龙村的人了,搞得其他村的人连路过都变得十分匆忙,甚至宁愿多走路绕一圈也不愿靠近,生怕一靠近自己也会被“鬼剃头”一样。

还好的是,专家团队中仅有一人出现了脱发,其他人全都相安无事。所以一段时间后,村民们也慢慢放心了些。这期间,专家团队一直没有放下手中工作,相继解开一个又一个谜团。

经过勘察,专家们发现了回龙村旁有着一座小山,山里有着一座汞矿区,当时还处于开采状态中。那么,这些接连的谜团会不会就是因为这处矿区,会不会就是因为汞元素中毒导致的呢?

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水银。它有剧毒不假,人如果汞中毒,严重者会致死,但它的中毒症状并不会出现脱发,或者视力快速下降这两点。

80年代鬼剃头(60年代贵州鬼剃头)(5)

原贵州疾控中心,物化实验室研究员李灿生

并且据村里人所述,这处矿区最早在清康熙年间就被发现有汞矿,从那时候便开采至今。而当时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也都在矿区里工作。如果这一切当真与矿区有关,肯定早就出现了问题,不会厚积薄发到这时候。

这一猜测被推翻后,专家们继续展开调查,并提出多种假设,例如是否与当地水源、土壤有关呢?然而,就是经过对不同地方的土壤、水源进行取样、化验,专家们还真发现了问题。

因为调查团队进村时,携带的装备有限,只发现了样本中确实存在可疑物质。而当地的检测水平也有限,所以只好派人将样本送到中科院进行进一步化验。

很快结果出来了,那是一种当时人们对它了解并不多的金属元素——铊。并且,这种元素在出现脱发的村民们的头发中也存在。

虽然该元素最早被发现是在1861年,当时放眼世界对其了解都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对人体的毒性超过了“铅、汞”,并且当时它已经被发现,如果摄入过量就会导致人体外周神经损伤和视觉神经受损,严重者同样是死亡。

而与之对应的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毛囊萎缩和视力下降或者失明。所以这“铊”元素很有可能就是导致村民们大量脱发、失明的元凶所在。

这一假设很成立,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铊”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并不高,远远低于铅、汞这些对身体有害的元素,就算是其在地壳中的含量,也仅约为十万分之三。

80年代鬼剃头(60年代贵州鬼剃头)(6)

同时“铊”元素属于人体非必需微量元素,可是村民的头发中该元素远超正常人头发中的含量,最高者能有25倍之多。

难道说,这回龙村还藏着巨量的“铊”元素矿藏?

到此时,想要解开谜底,就必须找到这些不同寻常的“铊”元素到底从何而来。于是专家们将重心放在了水源上。

经过取样调查,这水井中确实含有着“铊”元素,虽然含量也不高,但该村拢共就三口水井,村民们无论是洗衣做饭、灌溉农田,还是饲养牲畜,无一例外都是取自这三口井。所以,专家们怀疑,是因为日积月累下来食用这些水,身体中的“铊”元素含量上去了导致的病症。

于是,经过专家团队和村干部商议,决定先将三口井封存,暂时去到邻村取水。就这样,村民们的生活慢慢恢复了以往的平静生活。

三、追根溯源——仍与汞矿区有关

回龙村的人口并不多,人丁最兴旺时也不过1600多人。可是从1960年初次出现“鬼剃头”到1977年,全村出现大规模“鬼剃头”再次引发关注这期间,累计发病人口竟然超过了1000人,甚至有人因此死亡。

可见这“鬼剃头”并未因封存三口水井,就完全破解了,真正的谜团仍未解开。为了彻底解决问题,调查组再次来到了回龙村,展开二次调查。

80年代鬼剃头(60年代贵州鬼剃头)(7)

其实之前调查团队就有想过,想要彻底解决问题,还是得追根溯源,找到“铊”元素从何而来,只是苦于当时科研条件有限无法实现,就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换水源上。后来问题再现,肯定就得再次复盘,摸索出真正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做调查,工作组深入到了各家各户,不仅对每一位出现了病症的人的病情进行逐一记录,就连他们的饮食习惯、食物来源、住宅位置,甚至是天地分布位置都做了仔细比对。

就这样,工作人员找到了重合度最高的两个点:一是出现病症的村民们都在那座汞矿区附近有着自留耕地(村民自行开荒种植的田地);二是这些地里都种植着卷心菜

这看起来可能是平平无奇的两个点,但就是有着这两个重合点的村民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症,所以工作人员从每块菜地都取了卷心菜样本进行化验。

结果令人大为震惊,这些卷心菜中的“铊”元素含量比那三口水井的含量高出了11倍之多!虽然国际上已有相关资料表明,“铊”元素摄入量达到一定值后,会导致脱发、视力下降等问题,但与这些卷心菜是否有关尚且不能直接下定论。于是为了验证,实验组的成员利用了两组小白鼠进行了实验。一组食用矿区附近产出的卷心菜,一组食用从其他村采来的卷心菜,静待数日后看结果。

与此同时,其他勘探小组也开始对矿区附近的自留地展开了调查。调查发现,这些田地都有着不少的矿渣,而这些矿渣除了残留的汞矿外,也含有伴生的铊矿。所以,想必这些卷心菜中超标的“铊”元素就是与这些矿渣有关。

可是这里又出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矿区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存在了,就算用康熙在位最后一年来算,距离此时也已经有着250多年历史了,但这“鬼剃头”和失明最早却是在1960年才出现。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80年代鬼剃头(60年代贵州鬼剃头)(8)

汞矿开采

对此,地质专家第一反应是,或许与水土流失有关。果不其然,原来早在1958年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推行的“大炼钢铁”政策,树木茂密的回龙村也开始对山林进行了大规模砍伐。而此时汞矿区的开采仍在继续,因为当时对矿区管理不算严格,产出的矿渣也基本都是哪有空地哪里堆放。

彼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无法避免。而这些矿渣则很容易在下雨天,随着雨水滑落到山下,村民的自留耕地附近也越堆越多,久而久之这些矿渣便和泥土混合在了一起。从而村里的水源、土壤原有平衡也受到了影响。

卷心菜是一种极为普通的蔬菜,在当时国民经济仍然不高的年代,一到了成熟期时,几乎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顿顿都会出现它。甚至在粮食稀缺的时候,它还充当着主食的角色。而这种菜本身就极容易富集重金属,所以就导致了村民们大量脱发、失明,甚至是丧命的情况。

至于为何从1960年到了1977年间,“鬼剃头”和失明情况有出现明显降低,则是因为这些时间段里,村民们的粮食收成要好很多。“瓜菜代”的频率降低了,摄入“铊”元素的量也就降低了,病症自然出现的情况就有所好转。

数日之后,两组分食不同生产地的小白鼠的实验结果也出来。经过化验,食用矿区附近自留地卷心菜那只小白鼠的毛发、血液,还有肝脏等器官中,“铊”元素的含量出现了很明显的增加。而另一只食用普通卷心菜的小白鼠,身体并未出现相关元素。

至此,谜团便被彻底解开了。为了验证,调查团队划出了红线区,村干部协同配合,通知村民们远离这些区域,也不再采食这些区域内的瓜果蔬菜等。

经过时间证明,这背后的“真凶”就与这些卷心菜有关。

80年代鬼剃头(60年代贵州鬼剃头)(9)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背后,看似是“铊”元素导致村民们接连被“鬼剃头”,实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随意开采。可见保护环境有多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