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四个坎(易经之门艮)(1)

概论:艮,垦也。开垦,拓展。自垦为学,垦人为教。与《艮》卦相关的十五卦组成《教育之典》。反映了先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略。

以《艮》为卦之体的《遁》、《渐》、《旅》、《艮》、《咸》、《蹇》、《小过》、《谦》等八个卦,组成教典》。

以《艮》卦为卦之用的《大蓄》、《蛊》、《贲》、《艮》、《损》、《蒙》、《颐》《剥》等八个卦,组成育典》。

艮下乾上,遁。遁,逊也。自‘无知’入‘有之’,当健于逊也。

艮下坤上,谦。有知若无知,当慎于谦也。谦逊,贯穿于教学之终始。

艮下巽上,渐。渐,化也。艮之政,权于化也。艮下震上,《小过》。小,少也。过,失也。艮之正,本于少犯错也。

艮下离上,《旅》。旅,学习之旅。脱颖而出的明哲之学也。

艮下坎上,《謇》。绵里藏针的进谏之教。

艮下艮上,《艮》。教学之道,在于“艮其悖”。为道日损也。

艮下兑上,《咸》。教学之事,“取汝吉”也。为学日益也。

乾下艮上,《大畜》。畜,训也。明圣之教也。善于训也。坤下艮上,《剥》。剥,剖析也。神圣之学,善于剖析也。

巽下艮上,《蛊》。讽谏以扰人的影射之教也。震下艮上,《颐》。不为八风所扰的养正之学也。

离下艮上,《贲》。培育其德的明哲之教。坎下艮上,《蒙》。成之以义方的国士之学。

艮下艮上,《艮》。拓展,其境界也。兑下艮上,《损》。惩忿窒欲也。

(原文)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内 卦 外 卦

(天爻)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 上九,敦艮,吉。

(人爻)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 亡。

(地爻)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六四,艮其身。无咎。

释读:

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艮》卦云:艮下艮上,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卦象》艮内艮外,教学之道。《艮》为卦之体,《学典》,《艮》为卦之用,《坎典》《道典》。教育相长,教学半道。

艮内艮外之卦象,指喻此卦论述“教学之道”。道,导也,教也。

《卦名》《艮》开垦,拓展也。

“艮其背,不获其身”者,道而弗牵也。施教者之所止也,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而不束缚其人矣。

“行其庭,不见其人”者,开而弗达也。学子之学习,当依道而行之,而不依附于人也。俗语云: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

“无咎”者,强而弗抑也。教学不应以责难为手段。

教师与学生各止于其所当止,如两山之相对止,《大象》云: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注疏:艮,垦也。自垦为学,垦人为教。

背,悖也;逆也,非也,违也,惑也。动静失时则其道悖也。

获,蒦也;型范;法则。鑊,浇筑金属的模范。‘不获其身’犹言‘不束缚其人’。

庭,宫中门内户外之处曰庭。庭内,议政之处。此卦中的“庭”,特指庠序;公学中的学堂。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礼记》

初六 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止,未失正也。

初爻,志之要:初六,巽爻,本柔,因材施教。

‘艮其趾’者,拓展其志向也。就人之址而垦之也。‘无咎’者,毋以责难为教学之手段。‘利永贞’者,宜为教育之常仪也。

注疏:趾,当为址。基础。《帛易》作‘止’正。《说文》:止,下基也。永,长也,久也。贞,表仪也,“利永贞”者,可为不二之法则矣。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

君子之所谓贤者,非能遍能人之所能之谓也;君子之所谓知者,非能遍知人之所知之谓也;君子之所谓辩者,非能遍辩人之所辩之谓也;君子之所谓察者,非能遍察人之所察之谓也;有所止矣。《荀子》

故学也者,固学止之也。恶乎止之?曰:止诸至足。曷谓至足?曰:圣王。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荀子》

六二 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二爻,形之要:六二,离爻,明哲。

‘艮其腓’者,艮其背也,艮其悱也。

‘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者,拯,救也。随,依赖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则其心不快也。“艮其非”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是以“不拯其随,其心不快”也。

注疏:“腓”同悱,当为‘非’。《说文》:非,违也。

‘艮其非’既卦辞之‘艮其背’。

拯:佐助;救也。《说文》:出溺为拯。

随,依从也,依赖也。

腓,遮蔽物,藏匿之物。《诗》云:君子所依,小人所腓。悱,想问而不知如何提问的状态。《礼云》不悱不发。

艮其腓者,答疑解惑,解其蔽也。

九三 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

三爻,节之要:九三,艮爻,得道。

‘艮其限,列其夤’者,循序渐进,垦其所达,陈其未达。

‘厉熏心’者,激励熏陶其心,激励熏陶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注疏:限:界限,小边界。限:《说文》阻也。《玉篇》界也,度也。

列:陈列。夤:同‘垠’,大边际,远处。‘九州之外,乃有八夤。’《淮南子》

厉:励也,激励。熏:熏陶。心:古人认为心乃思之官。

止、限、垠,皆是‘界’的概念。

《艮》之节,教学要有阶段性,循序渐进;要在激励和熏陶其志,“励熏心”也。

‘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用小学老师的话讲,既:培养一个好学生,就是要教他吃着碗里的(艮其限),看着锅里的(列其夤),激励熏陶其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厉熏心)。

六四 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四爻,行之要:六四,巽爻,本柔(不蒦其身)。

‘艮其身’者,止诸躬也。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也。过犹不及也。‘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文子》

‘无咎’,毋责难也。

注疏:身:帛易作‘躬’;身体力行之意。

‘艮其身’者,拓展其才干也。拓展学子自身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拯其随,其心不快”也。

“毋咎”者,对学生的教育,以引导激励为手段。不可以责难为手段。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大学》

古之学术道者,将以得身也。《礼记》

言不远身,言之主也;行不远身,行之本也;言有主,行有本,谓之有闻矣。《大戴礼记》

六五 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五爻,成之要。六五,离爻,明哲。

‘艮其辅’者,传道受业也。修身为主,授业为辅。止于辅也。

“言有序”者,循序渐进也。

“诲亡”者,“艮其非也;艮其背也”,规其过也。

注疏:辅:辅佐。言:犹‘教’。序:公学之学堂。悔亡:诲其失,规其过也,艮其悖也,临事而教曰诲。

“艮其辅”者,辅导的职责,在于激励熏陶学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拓展学子自身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言有序”者,有公学而无私授也,使学子之学依从于道而不依从于人也。《卦辞》云:“行其庭,不见其人”,《六二》云:“不拯其随,其心不快”,此之谓也。

“诲亡”者,‘艮其背’、‘艮其非’,规其过也。既‘艮其止,止其所也’

上九 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上爻,务之要:上九,艮爻,得道。

‘敦艮,吉’者,学无止境。厚相勉,宜也。敦,厚相勉也。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内卦:拓展其志向(初六)。拓展其眼界(六二)。拓展其境界(九三)。

外卦:以修身为本(六四)。以授业为辅(六五)。以敦行为道(上九)。

初爻四爻,地之爻。“艮其止”,基于拓展其志向也,“励熏心”也。“艮其身”,基于拓展其才干也,“不拯其随,其心不快”也。

初六,学基于志;六四,行本于身。

“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是“过犹不及”也。

二爻五爻,人之爻。“诲亡”者“艮其非”也,“艮其背”也。“艮其辅,言有序”者是“不获其身”而“拯其随”之要矣。

“艮其腓”,答疑解惑也。“艮其辅”,传道受业也。

三爻上爻,天之爻。敦艮是《艮》之要也。“厉熏心”是《艮》之节矣。激励和熏陶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才会有“敦艮”之“吉”矣。

循序渐进,是《艮》之节,学无止境,是《艮》之道。

初爻与上爻同功,“心有所止”方能专也;术业有专攻也。“学无止境”方能精也,学而不厌也。

三爻与五爻同功,施教于学生,当止于“厉熏心”,施教者自身当止于“言有序,诲亡”。

二爻与四爻同功,“艮其非”者,“艮其背”也,使学子明辨是非也。“艮其身”而“不获其身”是“拯其随”矣,拓展学子自身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也。

“言有序”者,有公学无私授也。“行其庭,不见其人”矣。有公学无私授,则学生行之于道,而不随其人矣。天道无私,私学兴,则大道废矣。

《大蓄》云:“有励,利已”。“不家食,吉”。

《艮》卦的要点:

激励熏陶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身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是教学之宗旨。

在教学中,教师的辅导责任是,拓展学生的思想境界,拓展学生的才干。帮助学生查找问题之所在,教师在教学中的辅导作用,成就于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三个方面。

教师是学生的辅导者,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性,丧失了独立自主得学习能力,是教学之失位也。“不拯其随,其心不快”此之谓也。《卦辞》云:“行其庭,不见其人,毋咎”矣。

初爻志之要。止于止。

二爻形之要。止于非。

三爻节之要。止于励。

四爻用之要。止于身。

五爻成之要。止于辅。

上爻务之要。止于敦。

爱勘古邈破炱痕,贯写荒言乱庶根;

话到情深缥没处,更无真象有真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