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晚年困境(汉武帝晚年的悔与痛)(1)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年登基,公元前87年去世,在位时间长达54年。他统治的前期和中期可谓汉朝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强盛,政治清明。然而到了晚年,这位圣明君主的执政能力却开始下降。晚年的汉武帝志得意满,宠幸佞臣,听不进忠言逆耳的谏诤。他的独裁思想越发严重,对群臣无端猜忌,而且偏执嗜杀,动不动就将冒犯自己的臣子灭族,兴起了数次株连万人的惨案。汉武帝晚年曾一连诛杀了李蔡、严青翟、赵周、公孙贺、刘屈 等五位当朝丞相,弄得当时的朝臣人人自危,无人敢出任“丞相”一职。

汉武帝晚年困境(汉武帝晚年的悔与痛)(2)

如果有人问,汉武帝一生中最遗憾和悔恨的事情是什么?答案不是开疆拓土壮志未酬,也不是治国理政有愿未平,更不是舞榭歌台有酒未消,而是一场“巫蛊之祸”,以及他因此失去的儿子、妻子和皇孙。据正史记载,当汉武帝决定任命公孙贺为丞相时,公孙贺死活不肯接受印绶,跪地痛哭着祈求说:“臣是从边远地区来的,凭借骑马射箭当上了官,能力有限,实在当不了丞相啊!”汉武帝命左右“扶起丞相”,公孙贺还是不肯起身。汉武帝大怒,拂袖而去。公孙贺无奈之下,只好当了这个丞相。结果没过多少年,公孙贺就因儿子犯罪被株连入狱,活活冻死狱中,其家族也被诛灭。晚年的汉武帝还越发迷信鬼神,整日求仙炼丹,行事荒唐。他组织很多妖巫术士为他建造楼台,炼丹制药,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死。有一名叫李少君的术士告诉汉武帝,祭灶可以招来鬼神,鬼神来了就可以把丹砂炼成黄金,使用由这种黄金做的餐具用餐,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汉武帝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亲自行祭灶礼,沉溺于把丹砂变成黄金的“神话”,还派遣术士到海中寻访仙人。后来李少君死了,汉武帝认为他是成仙了,竟然派人去寻找。类似的荒唐事数不胜数,其结果是汉武帝身边走邪门歪道的人越来越多,而他自己也越来越疑神疑鬼。

汉武帝晚年困境(汉武帝晚年的悔与痛)(3)

“巫蛊之祸”始末汉武帝晚年的昏聩、猜忌、疑神疑鬼,最终酿成了他执政后期最严重的一场祸乱——“巫蛊之祸”。所谓“巫蛊”指的是一种巫术,“巫”指祈求鬼神加害于人,“蛊”则是使人受迷惑,昏狂失性。用巫蛊之术害人的方式很多:有的用桐木刻成仇人形象,然后刺心钉眼,希冀以此祸及仇人;有的假装鬼神附体,借以欺弄或恐吓他人……

巫蛊本是一种荒唐的迷信风俗,但在蒙昧的古代,它却是人人忌讳的致命妖术。汉代 “巫蛊”之风盛行,并从民间传入皇家,宫中一些妃子和宫女为了争宠,也常用这种办法诅咒他人。汉武帝到了晚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经常耳不聪、目不明,精神恍惚。迷信的汉武帝认为这是有人暗中诅咒他,因此对“巫蛊”一类的妖术非常反感,一旦发现便严厉惩办。于是,不少小人借此大做文章,陷害无辜。佞臣江充是汉武帝身边的宠臣,平日为非作歹,肆意妄为。正直的太子刘据对他的所作所为一直非常不满。江充担心太子即位后会惩办自己,

“巫蛊”是民间一种迷信的风俗,起源于远古,形式包括诅咒、射偶人和毒蛊等,其中以诅咒的形式最为常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过靠“巫蛊之术”进行占卜和预测的记载。由于古人的蒙昧以及“巫蛊”本身祸乱人心,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对“巫蛊之术”明令禁止,并设置了严酷的刑罚阻止其流行。如汉代就规定,施放“巫蛊”的人和教唆者一律处斩甚至灭族;唐代律法也做了相关的规定,对犯罪者施以斩首或者流放之刑。汉代是受“巫蛊”祸乱最严重的朝代,很多政治事件都与“巫蛊”有关。

汉武帝晚年困境(汉武帝晚年的悔与痛)(4)

汉武帝的首位皇后陈阿娇就因“巫蛊”事件被废,株连被杀者有300多人;汉武帝朝的一位皇子、两位公主、两位丞相也因“巫蛊”事件被杀,其中就有“死也不当丞相”的公孙贺。便向汉武帝进谗言,说:“您的病不见好转,是因为宫里有‘巫蛊’之气诅咒您”。愤怒的汉武帝立刻派江充去调查,并下令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一干小人协助江充。江充带人闯入太子宫中,四处搜寻、挖掘却无一所获。为了诬陷太子刘据,江充趁人不注意,悄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木头人,大肆宣扬说:“在太子宫中挖掘出来的木头人最多,还发现了太子书写的帛书,上面写着诅咒皇上的话。我们应该马上奏明皇上。”太子刘据见状,备感冤屈,便想去汉武帝避暑的甘泉宫当面解释。太子少傅石德连忙劝阻说:“皇帝原本就忌讳‘巫蛊’,您就是去了恐怕也说不清。况且皇帝现在远在甘泉宫,家属都不允许去探望,是生是死都不清楚。您忘了秦朝皇子扶苏的教训(秦始皇死后,胡亥与大臣赵高、李斯密谋秘不发丧,矫诏赐死了皇子扶苏)吗?为今之计,不如先把江充等人抓起来审问。”听完这席话,刘据不由得紧张起来,立即命人去抓捕江充等人。于是,江充被捕,并以谋反罪被斩首示众;按道侯韩说拒捕被杀;然而,御史章赣却侥幸脱逃了。章赣一口气逃到甘泉宫,向汉武帝诬告太子谋反。盛怒之下的汉武帝不分青红皂白,便下令丞相刘屈 率兵捉拿太子。

太子刘据见有人逃脱告密,自知祸事将至,于是面见母后卫子夫,痛陈事情原委。卫子夫听说皇帝派兵来捉拿自己的儿子,立即下令打开未央宫的武库,发放兵械给支持太子的百姓,并将京城的囚犯武装起来,准备对抗皇帝的征讨部队。为了赢得京城官民的支持,太子刘据昭告全城说:“皇帝在甘泉宫养病期间,奸臣作乱谋反,请大家与我合力剿灭叛军!”接着,太子刘据又去征调胡人军团与北军,但胡人军团早接到了汉武帝的命令,正准备镇压太子叛乱;北军监护使者任安则明哲保身,接受了太子印后却闭门不出。一时间,文武百官与京城百姓也难辨是非,形势一片混乱。皇帝的征讨军队与太子的军队在京城大战数日,双方死伤了数万人。但太子的临时武装毕竟敌不过皇帝的正规军,最终兵败。太子刘据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仓皇逃出城外,躲在了湖县(今河南灵宝西)的一个平民家里。皇后卫子夫在宫中上吊自尽。汉武帝听说太子逃脱以后非常愤怒,下令举全国之力搜捕太子。满朝文武见状都吓得不敢说话,没人敢上前为太子伸冤。一位名叫令狐茂的贤明老者听闻太子之事后,给汉武帝上疏,语重心长地说:“我听说父慈母爱,孩子就会孝顺;父子不和,家室就要丧亡。这次的事,太子并非不孝,而是做父亲的失察。太子有冤却不能向您辩白,不申辩又会被乱臣所害。太子不忍忿忿之心,杀了江充。后来子盗父兵,也是为了救难自保。我认为太子并无谋反之心,请您明察。”汉武帝闻此劝说,幡然悔悟,于是下令不得伤害太子。但是,一切为时已晚。太子躲藏的地点被当地县官发现后,县官立即带兵捉拿太子。太子刘据无处可逃,于是在民房之中上吊自尽。刘据的两个儿子也被前来捉拿的官兵一并杀死。就这样,一场“巫蛊之祸”上演了一出令人唏嘘的父子相残惨剧。太子已死的消息传来,汉武帝痛苦不堪。这次由“巫蛊”引发的祸乱,使他失去了一位结发半生的妻子,一位仁厚孝顺的儿子,还有两个年幼的皇孙。不久,朝臣车千秋直言犯谏为太子辩驳。汉武帝派人调查,才知道太子从来没有参与“巫蛊”之事,这一切都是江充捣的鬼。悲痛欲绝的汉武帝下令族灭了江充全家,把从犯苏文绑在桥上活活烧死,将逼死太子的人也全部灭族。同时,汉武帝还将直言为太子平反的车千秋连升九级,提拔为大鸿胪。

汉武帝晚年困境(汉武帝晚年的悔与痛)(5)

汉武帝对太子的冤死始终无法释怀,于是建造了一座叫“思子宫”的宫殿,又在太子被害的地方建造了一座高台,取名“归来望思之台”。天下百姓得知此事,莫不为之唏嘘感叹不已。

悔恨与悲痛纠缠着年迈的汉武帝,直至他去世。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汉武帝深刻地反思了自己晚年的过失,并以前无古人的胸襟,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道皇帝自责的诏书——《轮台罪己诏》。诏书的最后一句说道:“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