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祛湿比较有效(如何祛湿看招)(1)

前两篇我们聊了湿的性质(好多人说自己湿气重,什么是湿?)与相关表现(如果觉得自己湿气重,看看属于哪一款?),这回咱们就来解决问题,看看祛湿都有些什么招?

祛湿有什么好招,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聊:

1 常用药物

常用的祛湿中药有三大类:

1.芳香化湿

藿香、佩兰、苍术、砂仁、白豆蔻、厚朴、草果等—主要适用于寒湿类。

2.清热燥湿

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苦参、茵陈、金钱草、田基黄、溪黄草、垂盆草等——主要适用于湿热类。

3.利水渗湿

茯苓、泽泻、猪苓、赤小豆、车前子、车前草、通草、灯心草等。若与芳香化湿类配,治寒湿类;如与清热燥湿类配,治湿热类。

如果是脾虚生湿,还需配上补脾祛湿功效并见的药物,如白术、扁豆、五指毛桃、芡实、黄芪(可利水)等。

如果是湿痹,还须用祛风湿药,如羌活、独活、木瓜、蚕砂等。

病机上,湿容易阻遏气机,治法上气行则水行,所以祛湿方中常配行气药,如陈皮,行气燥湿,健脾化痰功效齐备。行气与祛湿功效并见的常用药物还有:砂仁、白豆蔻、厚朴等。

《黄帝内经》还有“风能胜湿”的观念,所以也常用防风、羌活、白芷、藁本、荆芥等祛风药来助祛湿。

2 常用食材

薏苡仁、五指毛桃、芡实、黄豆、赤小豆、黑豆、冬瓜、陈皮、荷叶、土茯苓、马齿苋、玉米、高梁、荞麦、大麦、白果、莲子、胡萝卜、芥菜、海带、紫菜等。

广东人喜欢煲汤,以下重点介绍几味常用的药食同源汤料,各人可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单用,或排列组合地换着用。

薏苡仁:

怎么祛湿比较有效(如何祛湿看招)(2)

味甘、淡,性凉。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如果用于寒湿者,建议用炒薏苡仁,这样它的药性就变微温。

五指毛桃:

怎么祛湿比较有效(如何祛湿看招)(3)

味甘、辛,性平,气味清香。功效:健脾补肺,行气利湿,益力舒筋。广东地区民间常用来煲汤。

荷叶:

怎么祛湿比较有效(如何祛湿看招)(4)

性味:微苦、微甘、微辛,性平,气清。功用: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现代用得最多的是去腻与消脂减肥。

芡实:

怎么祛湿比较有效(如何祛湿看招)(5)

味甘、涩,性平。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土茯苓:

怎么祛湿比较有效(如何祛湿看招)(6)

味甘、淡,性平。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现代常用于预防与治疗痛风。

赤小豆:

怎么祛湿比较有效(如何祛湿看招)(7)

味甘、酸,性平。利水消肿,解毒排脓,退黄。

黑豆:

怎么祛湿比较有效(如何祛湿看招)(8)

黑豆,味甘、性平。功效:益肾补脾、利水解毒。

冬瓜:

怎么祛湿比较有效(如何祛湿看招)(9)

味甘、淡,性微寒。功效:利尿,清热,化痰,生津,解毒。若体寒者想喝冬瓜汤,煲汤时最好加些生姜下去。

注意:薏苡仁、土茯苓、赤小豆等利水力较强,孕妇别服。

3 食忌

湿人忌食:油炸、甘甜、油腻、重口味、高热量等容易化痰湿的饮食。

4 中成药

这部分牵涉到对证的辨识,论到方证对应时,请参照上一篇《如果觉得自己湿气重,看看属于哪一款?》。

寒湿困脾证:可用平胃散、藿香正气丸。

湿热蕴脾:可用茵陈五苓丸。

脾虚生湿:可用参苓白术散。

肝胆湿热证:可用龙胆泻肝丸。但此药苦寒,容易伤脾胃,若有脾虚底子,最好与参苓白术散一起吃。

大肠湿热证:可用葛根芩连丸。

膀胱湿热证:可用八正散。

下焦湿热证(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阴痒、黄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可用四妙散。

伤湿证:代表方是羌活胜湿汤,但这个没有中成药,可以藿香正气丸代。

湿痹证:代表方是薏苡仁汤,但这个也没有中成药。治疗久痹的独活寄生丸功效接近。

湿热浸淫肌肤证:现有中成药中较接近的是四妙丸。肌肤的病,其实用外洗方效果更好,一般中医院都会有自己的院内制剂。

5 其它祛湿方式

艾灸

常用穴位:神阙(肚脐)。可补脾祛湿,较适合寒湿类。

拔罐

有一定的去湿作用,其去外湿的作用优于去内湿。因为经常拔罐也容易导致体内气的走泄外散,所以,最好掌握好一个度,不主张太常拔。

汗蒸

汗蒸可以去湿气吗?在中医的祛湿法中,汗法其实算不上常用法。

干蒸方式对表湿或许有点用,对内湿的作用就小多了。但经常汗蒸会让人的毛孔经常打开,使体内的阳气容易外散,所以也不主张常做。

汗蒸去湿就不主张了,道理大家想想自会明白。

【来源:中医老师潘毅,作者:潘毅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