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1)

  编者按: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防控意识不可松懈。少外出、莫聚集的“宅生活”依然是自我防护的首选方式。居家时光该如何优雅地安放?不如,来一场充实的阅读之旅吧!  我苏网联合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推出我苏微阅读系列《宅生活“苏”味书单》,精选《符号江苏》系列丛书中的精彩内容,让网友在家也能品读我苏风采,感知江苏深厚的人文底蕴。


  和煦的暖阳,温柔的微风,春天已如约而至。最近,宅在家中多时的你是不是有些向往外面的世界了呢?但是,目前还没到摘口罩出门扎堆的时候,更未到彻底放松之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哦!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2)

  眼下,我们可能无法出门去踏春赏花,但那也不妨碍我们用眼睛和心去感受自然的美。在画中赏景,也别有一番意境。

  今天我苏小编为您推荐由吕晓著的《金陵画派》。《金陵画派》是《符号江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紧扣明清之际这一特殊时期的金陵画坛,从时代背景、代表艺术家及传派、个人风格、绘画题材等方面阐释了金陵画派。开篇描述了明清之际金陵特殊的时代背景;主体部分具体阐述了“金陵八家”、龚贤、文人画家等代表性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师承关系、绘画题材,其中艺术家趣闻故事和精美的插图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后对金陵画派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总结。内容图文并茂、雅俗共赏,适合大众读者对于金陵画派的阅读。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3)

  作为六朝古都,金陵曾经历过六朝、南唐和明清之际的三次文化高潮,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绘画艺术也代有人才出。金陵画派代表人物龚贤曾说:“今日画家以江南为盛,江南十四郡以首都(南京)为盛,郡中著名者且数十辈,但能吮笔者奚啻千人!”明末清初之际,尤其是国变之后,南京作为明代故都和故国的象征,从心理上和精神上集聚了一大批画家,金陵成为清初画坛最活跃的地区,为中国美术史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页。

  第一章 画坛地位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4)

董源《潇湘图卷》

  南京古称金陵,因“楚威王以此地有王气,埋金镇之”而得名,因其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自古便有“龙蟠虎踞”“负山带江”之称。从东吴至明朝,先后有六个朝代建都于此,故又称为六朝古都。明清易代,将古都金陵推至时代的聚光灯下。作为明代留都,南京在大批遗民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各地画家纷纷涌向金陵。再加上清初,在南京形成了以周亮工为中心的艺术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批画家短期来此作画与交流,使南京成为清初画坛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第二章 流派聚合

  活跃于金陵的画家按身份、画风、师承等可以分为两大类:职业画家群体和文人画家群体。职业画家群体按时间又可分为活跃于明代的先驱画家,以“金陵八家”为代表的第二代画家,“金陵八家”后代、弟子和其他第三代画家;文人画家群体按画风也可分为几类:其一是崇尚简逸画风的朱翰之、杨文聪、方以智和方亨咸等,其二是“金陵二溪”程正揆和髡残,其三是个性派画家,以张风和胡玉昆为代表,其四是其他传承文人画风的画家。另外,在金陵真正可以称为一个派别的是师承龚贤或受其影响的“龚派”。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5)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6)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7)

  龚贤是清初一位伟大的山水画大师,他独创的“积墨法”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其山水画沉雄深厚、浑朴酣润,令人叹绝。清人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将其列为“金陵八家”之首,虽不符周亮工的初衷,但其成就在清初画坛独领风骚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论者将龚贤作为清初金陵画派的开派大师。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8)

龚贤《江村图》

  龚贤一生以诗画自娱,卖文课徒为生,他的画风在生前便有一批追随者,不仅包括其子龚柱,其徒官铨、宗言、巨来等直接师法龚贤的弟子,而且其画风还影响了一批画家,如王概、吕潜、大汕和柳堉等人,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龚贤及其传派归为“龚派”。另外,正如前文所述,还有一些画家无法归入“龚派”,但他们的某些作品明显受到龚贤的影响,如“金陵八家”后代、弟子和其他第三代职业画家中的樊云、郑准、武丹等。可见龚贤的画风17 世纪末在金陵的影响力。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9)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10)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11)

第三章 “金陵胜景图”与实景山水

  明末清初出现了大量的“金陵胜景图”,这成为金陵画坛突出的现象。但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画家创作“金陵胜景图”的意涵存在着极大的变化:明末,其创作因晚明金陵地方意识而盛;清初的最初20 年内,紧张的民族矛盾使遗民情结的表现极为隐晦;金陵重建工作开始后,“金陵胜景图”被清朝地方官吏利用,其创作也开始变得公开;当清朝统治彻底稳固后,遗民情结在“金陵胜景图”中消散,“家国兴亡”之慨又重新回到对地方意识的传达,仅有个别画家因为自身的际遇,仍以“金陵胜景图”来传达对于故国的思念。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12)

邹典《金陵胜景图》

  因此,清初“遗民情结”在“金陵胜景图”中存在着一个聚散与消长的过程。贯穿整个17 世纪的“金陵胜景图”的创作也成为明末清初金陵画坛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在对金陵胜景的描绘中,金陵画家充满热情地去观察和描绘家乡的山川风物,从而促使“实景山水”的兴盛,必然对其绘画风格产生深刻的影响。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13)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14)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15)

  余论:金陵画派的式微

  17 世纪末,“实景山水”中承载的“遗民情结”随着清代统治的巩固和民族矛盾的缓和而逐渐消退,吴宏、胡玉昆等画家的年款中开始出现清代皇帝的年号,前朝兴废的典故开始被淡忘,金陵画家也渐渐将“实景山水”变成一种新的传统而沿袭,削减了绘画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随着第二代、第三代画家相继辞世,金陵的遗民情结与怀旧记忆日渐消退,由留都降为省会的金陵在政治、文化上的地位日渐削弱,经济上的地位也被因盐业而兴的扬州迅速取代,大批画家开始集聚扬州,使此地成为一个新的绘画中心,而金陵则淡出了历史舞台,金陵画坛日渐衰落。


  信息延伸:

  《符号江苏》系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是江苏省重点外宣项目,被列入江苏省政府“十三五”重点规划。系列丛书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

  目前,丛书已出版五辑52册,收获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获得全国优秀美术图书金牛杯铜奖、江苏省优秀科普图书一等奖(2017、2018),入围2017“苏版好书”、优秀输出版图书。第五辑中英文版10种20册于2019年3月伦敦书展期间成功发布。

宅文化的文章(宅生活苏味书单)(16)

扫码关注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官方微信

  (来源: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编辑/李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