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能最终胜出,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他知人善用。谈起汉朝的开国名臣,会想到“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刘邦也说:“运筹帷幄不如张良,筹集粮饷不如萧何,带兵打仗不如韩信。”这三位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世人皆知。
此外,汉初的陈平,对刘邦夺得天下至关重要。但是,陈平有“偷金盗嫂”的恶名,刚开始的时候,身边的人对刘邦说,这个人名声不好,建议不要留在身边。刘邦认为他是一个人才,还是招在了麾下。不仅之后,陈平恶习难改,偷盗公款被人反映了,刘邦找他当面质询,他也爽快地承认。最后刘邦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没有处分他,只是不允许他再犯。刘邦的宽宏大量让陈平深为感动,从此痛改前非,利用奇谋立下不少功劳。
刘邦死后,大权渐渐落到吕后手中,把刘家江山变成了吕氏的江山,朝中文臣武将有怒不敢言。陈平认为吕后等人不除,将危害天下,就与老臣周勃商量一起酝酿除掉吕后集团,经过精密的策划,终于平息了“诸吕之乱”,对巩固汉室江山又建新功。
人人都有缺点,一生中难免会犯错误。善于用人的人能够做到不计前嫌,也能宽宏大量地接纳他们的错误,不求全责备,这也是大人物的共同特征。太史公司马迁评价陈平是为数不多做到“善始善终”的良相,一个有污点的人并不可怕,只要善于使用和引导,一样可以“浪子回头”,建功立业。
春秋时期的管仲也是一个例子。管仲和召忽一起辅佐公子纠,后来齐国内乱,公子小白夺得了政权,公子纠被杀,召忽也跟着自杀殉难,管仲不仅没有一同赴死,还投降了公子小白。
后来,有人问孔子管仲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他气量小,做事太铺张浪费,还不知礼,但是并没有谴责他“背主事仇”。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正面的评价了管仲的作为,后来还对学生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认为管仲竭尽全力辅佐齐桓公,为社会的安定贡献很大。
孔子认为管仲虽然“器小”、“不知俭”、“不知礼”,但这些都属于小节,是个人的私德,在大事方面却兢兢业业,功业卓著,公德的一面可圈可点。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评价人不是从某一个方面出发,而是从整体去看待一个人,比较全面中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论是何人,都不是完美的,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前嫌”存在,优秀的领导者都懂得量才适用的道理,不会因为别人的一点缺点就完全否定他人,那样的话,就等于把人才拒之门外了。对于交朋友而言,也是如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做人处事贵在有大局观,如果以欣赏的眼光去接纳来到身边的人,就会广结善缘,赢得众人的喜欢和追随。
如果您喜欢我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账号!谢谢点赞、留言、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