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是一种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发病急, 患病猪体温升高, 具有接触传染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不同毒株感染导致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高毒力的毒株感染患病猪的死亡率较高,低毒力的毒株感染,临床症状十分轻微,很容易被忽视, 尤其是老年猪患病,一旦没有及时的发现病情,很容易导致疫病暴发性传播,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此外,猪瘟是一种免疫抑制类疾病,除自身危害以外,还能导致免疫失效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猪场养殖生产中疾病的预防。

猪瘟来了要怎样防控(猪瘟有什么危害)(1)

1 猪瘟的致病机理

猪瘟病毒通常通过口鼻传播,病毒开始时在扁桃体内复制。由扁桃体到局部淋巴结,再通过外周血到达骨髓、内脏淋巴结、小肠和脾脏的淋巴组织,在6d 内会完成全身感染的整个过程。在猪只体内,猪瘟病毒的复制过程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血管内皮细胞内完成。感染猪瘟病毒能引起免疫抑制,其中和抗体在感染后2~3周出现。首先体现为白细胞数量减少,

尤其是淋巴细胞减少。

2 猪瘟的临床症状

急性型发病的患病猪在发病初期的临床症状有食欲降低、嗜睡、结膜炎、呼吸困难、先便秘后腹泻, 慢性发病的患病猪症状相似, 但病程较长。同时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例如间歇热、慢性肠炎消瘦也会出现。通常不同发病类型是由于猪只所感染的病毒毒力不同而引起,但临床症状的表现也受猪只年龄、品种、健康情况及免疫状况的影响较大,所以单从临床症状来区分感染毒株的毒力也比较困难。对猪瘟诊断, 如果只临床症状判断很容易发生误诊,主要是因为猪瘟所引起的皮肤充血、发绀等典型症状是由多种疾病引起。通常患病猪体温上升至40℃,仔猪聚堆,仔猪感染患病的临床表现比成年猪严重,体温更高。

猪瘟来了要怎样防控(猪瘟有什么危害)(2)

猪瘟病毒能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 进而导致怀孕母猪流产、死胎等情况的发生,具体流产时间受毒株和妊娠时间的影响。母猪怀孕50~70d 感染猪瘟病毒会导致仔猪发生持续性病毒血症,这部分仔猪在出生时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会由于生长问题被淘汰或发生先天性震颤,叫作“迟发型SCF 猪瘟”,感染猪只能够持续数月不停向外界排毒。由于感染的病毒毒力不同,猪只体质不同,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时间也有所差异,通常在感染3~6d 后或发生死亡。低毒力的毒株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被忽略,增加疫病扩散的风险。

3 免疫机理

虽然猪瘟病毒能诱导免疫抑制,但感染后机体能产生中和抗体。中和抗体主要是由囊膜糖蛋白E2 产生,囊膜蛋白E和非结构蛋白NS3 能诱导非中和抗体的产生,因此,在感染后10~20d 中和抗体产生后可以清除病毒。猪瘟病毒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及其特异性的杀伤细胞是重要的有效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和中和抗体的双组合可提供快速、完全保护, 将病毒清除。但每种免疫反应均具有避免猪瘟病毒引起的致命性感染效果。已免疫或者感染过的猪对病毒的再次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猪瘟病毒是一种相当稳定的RNA 病毒,并且在不同基因型之间甚至与BVDV 有交叉保护作用,仔猪母源抗体的保护能力能持续8~12 周,这主要取决于初乳的中和抗体水平,但能干扰疫苗反应。

猪瘟来了要怎样防控(猪瘟有什么危害)(3)

4 预防和控制

猪瘟是一种世界各地流行的全球性疾病,尽管有些地区已经根除,但在根除和流行的边界地区及一些野猪群中仍然存在。预防猪瘟方面,早期检测对防制该病的暴发至关重要。

4.1 动物疫病信息化检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信息化的应用逐步推广,畜牧行业也在向信息化迈进。动物疫病信息化检测系统已经在众多发达国家成为动物疫病防控及清除计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曾多次指出动物疫病信息化体系的重要性,为此也订制、实验了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并且提出许多指导性提议。在猪瘟防控过程中,动物疫病信息化检测体系可以第一时间根据全世界的疫病监测系统确认猪瘟种类、治疗办法及是否清除等众多信息,可以有效地帮助发现、控制猪瘟。

4.2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的预防,在猪瘟爆发的期间是否进行是一个被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猪瘟疫苗在猪瘟爆发期间可以有效地缓解猪瘟的疫情传播,降低猪瘟造成的损失。但猪瘟疫苗在接种后会造成接种猪有部分患病猪的症状, 容易造成误判, 并且无法区分是患病猪接种产生的抗体, 还是天然感染造成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猪瘟来了要怎样防控(猪瘟有什么危害)(4)

4.3 控制措施

猪瘟在发生过后应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处理,第一时间对患病猪及接触猪群进行扑杀,设置疫点、疫区及易感染区,禁止生猪运输,从根本上防止疫情扩大,保证疫情在不扩散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损失。

猪瘟来了要怎样防控(猪瘟有什么危害)(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