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有的注释,以《王力古汉语字典》为底本,依据词义的使用频率(仅凭自己的感觉)适当增删,释义保持不变,不更改原有的表述。增加的释义,注明“补充”字样。

2、释义后另加括号,对《王力古汉语字典》的意义予以补充。来源依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源》《古汉语大词典》,不一一列出。括号内也会依据自己理解予以补充,注明“个人”字样(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个人理解未必恰当)。

3、示例、译文尽量标明出处,在“----”后注明参考来源的丛书、作者、著作名、页数(用[]标明)等。有多个参考来源,以①②等序号分别注明。部分译文并不代表自己的观点,但不作更改。

4、挑选的辞典版本如下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6月第1版.2000年11月第2次印刷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4月第5版.2016年7月第121次印刷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8月第1版.2003年5月第2次印刷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1986年11月第1次印刷

《辞源》.商务印书馆.第三版.2015年10月第22次印刷

《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2001年10月第4次印刷

5、郑重声明:仅凭个人感觉挑选较为常用的释义,没有挑选《王力古汉语字典》里的所有释义。想了解更多更全的释义,可以参看《王力古汉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大词典》《辞源》等辞书。

文言文常见字词详解——按

①⒈抑,向下压(用手压或摁)。

⒉引申为抚(摸)。

示例:於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秦。今主君诏以赵王之教,敬奉社稷以从。”----史记 • 卷69 • 列传9 • 苏秦

译文:这时,韩宣王一下子变了脸色,挥起手臂,瞪大眼睛按(个人:《王力古汉语字典》《辞源》均以这个例句来阐释“抚/摸”的意义,但一些译文还是直接译为“按”义。解释为“按”,亦无不可)着宝剑,抬头长叹一声,说:“尽管我没出息,但一定不能向秦国屈服。现在您用赵王的教导来晓谕我,我诚心把韩国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个人:“敬奉社稷以从”这一句的翻译未能保留原意,但这句话亦不易直译。大意应是“愿意倾尽全国来听从、追随苏秦。”)。”----①二十四史全译 • 史记[943]----②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史记[4714]

②依照(按照/依据)。

④巡行(巡视)。

示例: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旧塞,绝梓领,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史记 • 卷111 • 列传51 • 卫将军骠骑列传

译文:於是向西平定河南地区,巡视榆谿旧时关塞,横越梓领,架桥北河之上,征讨蒲泥,攻破符离,斩杀迅捷精锐的敌兵。----①二十四史全译 • 史记[943]----②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史记[6646]

⑤审察(考察/考核)。

示例: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以易此。----汉书 • 卷48 • 列传18 • 贾谊

译文:我谨慎地考察自然和社会,用历史加以验证,研究当前必须解决的事情,日夜思念这套治国安邦的办法已经很成熟了。即使禹、舜再生,为陛下计谋(个人:“计谋”,现在作名词用。此处译为“筹谋”,似更能突出“计”的动词意义),也不会改变这个办法。----二十四史全译 • 晋书[1050]

⑥通“遏”(个人:《王力古汉语字典》在这个意义上,认为“按”通假字是“遏”,但在其他的辞典没有看到这种解释),遏止。

补充:①压抑(抑制,遏制),止住(停止)。

示例:按强助弱,圉暴止贪,存亡定危,继绝世,此天下之所载也,诸侯之所与也,百姓之所利也,是故天下王之。----管子 • 霸言

译文:抑制强国,帮扶弱小,抵御暴虐,阻止贪婪,保全亡国,安定危局,延继绝世,这些都是天下之人所拥戴的,各国诸侯乐于亲附的,有利百姓称道的好事,所以天下乐于由这样的君主成其王业。----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管子

示例:按兵不动。

②追究,查办。

示例:广汉使长安丞按贤,尉史禹故劾贤为骑士屯霸上,不诣屯所,乏军兴。----汉书 • 卷76 • 列传46 • 赵广汉

译文:赵广汉派长安丞追查苏贤,尉史禹因此弹劾苏贤作为骑士屯驻霸上,却不到屯所,又缺乏军需储备。----二十四史全译 • 汉书[1566]

文言文十大错误汇总(文言文常见字词详解)(1)

文言文常见字词详解——案

②⒈凭依、坐憩用的小几(几案)。

⒉又指长方形的短桌(矮长)。

示例: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三国志 • 卷54 • 吴志9 • 周瑜

译文:孙权拔刀砍断面前的奏案(批阅奏章的几案)说:“各位将军、大臣,谁敢再说要投降曹操,与这个奏案一样!”----①白话三国志[1736]----②简体字本三国志[933]

③官府的文书、案卷。

示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 • 陋室铭

示例:堆案盈机。----嵇康 • 与山巨源绝交书

译文:公文堆满几桌。----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 汉魏六朝散文选注[75][83]

④⒈向下压、摁(用手压或摁)。

示例: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庄子 • 盗跖

译文:盗跖非常生气,两脚伸直岔开而坐,手按宝剑,睁圆双眼,声音犹如母虎,说:“孔丘过来!你所说的话,顺从我的心意就叫你活,违反我的心意就要你死。”----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庄子[507][514]----②庄子今注今译[892][902]

⒉引申为压抑(抑制,遏制/控制)、按下不用(止住,停止)。

示例:偃然案兵无动,以观夫暴国之相卒也。----荀子 • 王制

译文:要静悄悄地按兵不动,来旁观暴国之间的互相争斗。----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荀子[133]----②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 • 荀子新注[133]

示例: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史记 • 卷92 • 列传32 • 淮阴候韩信

译文:现在为将军考虑,不如按兵休整,留守赵国抚恤阵亡将士的遗孤,方圆百里之内,百姓每天会拿着牛肉美酒来犒劳将士。----二十四史全译 • 史记[1161]----②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史记[5781]

⑤⒈考察(核实/考查)。

示例: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战国策 • 卷19 • 赵策二 • 苏秦从燕之赵

译文:我私下查看地图加以衡量(个人:译为“考察”,似更恰当),崤山以东各国的疆土合起来比秦国大五倍,兵力是秦国的十倍。六国联成一气,合力向西攻打秦国,秦国非被攻破不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战国策[536]

⒉审理,查办(追究/调查,审问)。

示例:于是使御使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史记 • 卷6 • 本纪6 • 秦始皇

译文:於是派御史一一审问这些人,他们互相告发,皇帝亲自判他们的罪。犯禁的有四百六十余人,都在咸阳活埋,让全国人都知道,以惩诫后人。----二十四史全译 • 史记[83]----②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史记[566]

⑥依照,按照。

补充:①巡行,巡视。

示例: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三国志 • 卷35 • 蜀志4 • 诸葛亮

译文:等到蜀军退走,司马宣王一一巡视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二十四史全译 • 三国志[590]

文言文十大错误汇总(文言文常见字词详解)(2)

文言文常见字词详解——覆

①⒈翻转过来。

示例: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荀子 • 王制

译文:百姓安于政治,然后君子就安于职位了。古书上说:“君主,就像船;百姓,就像水。水能浮起船,水也能倾覆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处在君位上的人要想安定没有比政治平和、爱护人民更好的了,要想荣耀没有比遵循礼义(个人:译为“尊崇礼仪”,似更恰当。意即以隆重的礼节来对待士人)、尊敬士人更好的了,要想建立功名没有比崇尚贤良任用能人更好的了,这是做好君主的重要方面。----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荀子[118]----②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 • 荀子新注[118]

引申为覆没(灭亡,覆灭)。

②倾覆,颠覆。

示例: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论语 • 阳货 • 18

译文:孔子说:“紫色夺去了大红色的光彩和地位,可憎恶(个人:译文的语序颠倒。私以为译为“厌恶以紫色取代红色”,更为恰当);郑国的乐曲破坏了典雅的乐曲,可憎恶;强嘴利舌颠覆国家,可憎恶。”----①论语译注[187]----②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论语大学中庸[214]----③论语新解[457]

③⒈覆盖(遮盖),掩蔽。

示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庄子 • 天下

译文:天能覆盖万物而不能承载万物,地能承载万物而不能覆盖万物,大道能包容万物而不能辨别万物。----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庄子[577]----②庄子今注今译[1006]

⒉引申为埋伏,伏击。

⒊又指伏兵。

④审察(查核)。

示例: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征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时之作,亡终岁之功,公卿其明察申敕之。----汉书 • 卷9 • 本纪9 • 汉元帝刘奭

译文:如今有些不称职的官吏,在查究一些小案子,也征召民众对质公堂、验证案件,举办一时不必急办之事,妨碍百姓,使他们错过抢农时的劳作,丧失了一年的收成,公卿们要认真追究,加以制止。----二十四史全译 • 汉书[120]

⑥回复,答复。这个意义通常用“復”字(现在简写为“复”字)。

示例:臣大父言李牧之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於外,不从中覆也。----汉书 • 卷50 • 列传20 • 冯唐

译文:我的祖父说,李牧给赵国领兵守边时,把从军中交易市场上征收的租税都用来犒赏将士,赏赐由将军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个人:译为“赏赐由将军决断,无需听从朝廷的批复”,似更恰当。意思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相同之处)。----二十四史全译 • 汉书[1093]

⑦重复。这个意义,通常作“複”(现在简写为“复”字)。

补充:①倒,倒出(倾倒)。

示例: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庄子 • 逍遥游

译文:倒一杯水在堂前洼地上,那么放入小草就可当船。----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庄子[3]----②庄子今注今译[11]

②审理,审问。

示例:与郎中令等语怨望:“汉廷使者即复来覆我,我决不独死!”----汉书 • 卷53 • 列传23 • 刘建

译文:与郎中令等有不满的话:“如汉廷使者治罪於我,我决不独自死掉!”----二十四史全译 • 汉书[1148]

文言文十大错误汇总(文言文常见字词详解)(3)

文言文常见字词详解——廉

②⒈棱角(有棱角/锐利)。

⒉引申为品性端方不苟(正直/方正/刚直)。

示例: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屈原 • 卜居

译文:这世道浑浊,是非不清,薄薄的蝉翼被认为很重,千钧之物却被认为太轻;音响宏亮的黄钟被毁坏抛弃,鄙俗的瓦签却作乐器雷鸣震天;谗佞小人嚣张跋扈,贤能之士则默默无名。不说了吧,谁了解我的廉洁忠贞!----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楚辞[182]----②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 楚辞选[162]

③不苟取。与“贪”相对(廉洁/清廉)。

示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孟子 • 离娄下 • 23

译文:可以拿,可以不拿,拿了就损害了廉洁;可以给,可以不给,给了就损害了恩泽;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了就损害了勇气。----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孟子[159]----②杨柏峻 • 孟子译注[193]

⑤考察,查访(侦察。《辞源》《汉语大辞典》在这个释义上,还认为“廉”通假“覝”。)。

示例: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汉书 • 卷1下 • 本纪1下 • 高帝刘邦

译文:今后将要察访,有不按我诏书办理的官吏,从重论处。----二十四史全译 • 汉书[21]

示例: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汉书 • 卷86 • 列传56 • 何武

译文:何武派从事查访到他的罪行,戴圣害怕,自己辞了官。----二十四史全译 • 汉书[1726]

文言文十大错误汇总(文言文常见字词详解)(4)

文言文常见字词详解——揆

①测度,度量(考察)。

示例: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经 • 鄘风 • 定之方中

译文:当营室星出现在南天正中,在楚丘兴建宗庙开始动工。以日影测定了正确的方向,开始打好宫室地基的工程。----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诗经[130]----②程俊英 • 诗经译注[87]

示例: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屈原 • 离骚

译文:父亲端详我初生时的气度啊,从那时起他赐予我这贞祥的名字:他给我起名叫正则啊,起字作灵均。----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楚辞[3]----②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 马茂元 • 楚辞选[3]----③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丛书 • 楚辞选译[62]

②⒈掌管,管理。

示例: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左传 • 文公十八年

译文:舜做尧的臣子的时候,举荐了八恺,让他们担任主持管理土地的官员,以掌管和处理各种事务,他们处理事情没有不顺当的,使得大地和上天都平静无事。----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左传[715]

⒉后因称宰相的职位为揆(特指宰相)。

示例:穆哀之后,王猷渐替,桓温居揆,政由己出,而有司或曜斯文,增晖执事,主威长谢,臣道专行。《记》曰,“苟无其位,不可以作礼乐”,岂斯之谓欤! ----晋书• 卷19 • 志9 • 礼志(上)

译文:穆帝哀帝以后,王道衰落,桓温掌权(个人:译文没有直译出“宰相”的意思,译为“身居宰相职位”,似更恰当),政令由他自己发出,而有关官员玷污斯文,粉饰权臣,皇帝威风扫地,大臣为所欲为。《记》说:“如果没有名位,就不可能推行礼乐。”难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吗!----二十四史全译 • 晋书[428]

③尺度。准则(道理)。

示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孟子 • 离娄下 • 1

译文:舜在诸冯出生,迁居到负夏,在鸣条逝世,是东面边地的人。文王出生在歧周,在毕郢逝世,是西面边地的人。两地相隔一千多里;时代相差一千多年。两人能够在中原实现自己的志向,就像符节相合一样不差,他们的愿行(个人:译为“愿行”,较难理解。译为“他们先后成为圣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或更恰当)是一样的。----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孟子[150]----②杨柏峻 • 孟子译注[184]

补充:①揣测,估量(个人:“揆”字,古人有解释为“度”义。而“度”字,有“量”“衡量”和“揣测”“揣度”“估计”“估量”之义,故“揆”字亦拥有这两个释义。如有词语“揆度”“揆情度理”,当是同义复用而成词)。

②官职(事务/政事)。

示例: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百揆允当,庶绩咸熙。----后汉书• 卷89 • 列传49 • 张衡

译文:所以能够用一种道理贯穿纷繁的政务,遇到任何事情都没有疑惑,所有的政事(个人:“百揆”有“各种政务”、“百官”的意思。这里这两个意义,似都可解释)平允适当,众多的功业都兴盛起来。----二十四史全译 • 后汉书[1201]

文言文十大错误汇总(文言文常见字词详解)(5)

个人:“按”“案”“覆”“廉”“揆”均有类似“考察”“审察”的意义,故归类于此。其中“案”字除去“桌子”等意义,其余的意义与“按”高度相仿。比如都有“按照”“抚摸”“考察”“巡行/巡视”“审问/追究/查办”“考察”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