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们的青春

——宋村中学

毕业季最催泪的10首歌(怀念我们的青春)(1)

“怀念啊,我们的青春啊,昨天在记忆里生根发芽……” 这首网红歌曲一下子勾起了童年的思绪。于是来到昔日宋中寻找着曾经流失的记忆。

如今的宋村中学,已经静悄悄的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没有多年前的读书阵阵,没有课间的欢呼雀跃,没有清脆的铃声催人奋进。站在门口,岁月的风霜让禁闭的大门多了些锈迹斑斑,门卫的传达室玻璃破碎,人去房空,红砖铺设的操场微风吹拂着七零八落的树叶多了份凄凉。壬寅仲夏,阔别二十年后的我又一次站在这里,故地重游,当年的那个书生意气少年,如今已步入中年,四十不惑,触情生情,一股酸楚入喉来。历经生活的风霜,猛然间老师常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的话那句话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他的份量的真知灼见。

毕业季最催泪的10首歌(怀念我们的青春)(2)

宋村中学,前身是宋村联合小学,后更名为“益店镇宋村初级中学”,前些年撤校合并为“宋村小学”,后因农村生源减少,“宋村小学”并入“益小”,(2022年这里成了富硒小麦面粉加工厂)。虽说“宋中”名不见经传,但受周礼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这里也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眼前,寂静的校园,大门紧锁,360度旋转的摄像头,高傲的巡视着这里的一切。我仔细的感触这里的空气,仿佛思绪又把我带回了从前,回到了久违的课堂,听到了牟杰老师:“一个物体沿力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他做了功。”通俗易懂的物理讲课;“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语文课堂上杨甲林老师绘声绘色即兴演唱让大家感受到解放前人民受压迫的年代。张周波老师政治课堂上口若悬河地给大家讲,“中世纪工业革命对世界带来的大变革……”这些课堂的讲课情景,仿佛还在这里萦绕。初中学习是一个严肃紧张又谦虚活波的学习氛围。宋中时春季歌咏比赛,冬季拔河比赛,还有“庆元旦”文艺演出,那些快乐的时光仿佛往事就在昨天!

毕业季最催泪的10首歌(怀念我们的青春)(3)

97年我和我同村的同学什入了宋村中学,我和我的同学也是第一批搬上宋中教学楼的幸运儿,说是有幸,其实也非也。那年崭新的教学楼投入使用,红旗飘飘,同学们坐上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心情激荡,欢呼雀跃,幸福的阳光洒的满世界都是。因为这座三层教学楼是我们宋村、晁村、南官庄三村父老乡亲响应国家号召集资建学,建起的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助学工程。投入使用后学校的基建工作还很多,拆房、拆周围土墙由各班级组织学生轮流完成,所以我记得初一那年,我们大约每周要参加一次集体劳动,从家里拉来架子车,带上铁锹,撅头,同学分成小组打墙拉土。我清楚的记得光安排我从家里拉架子车一学期至少两次,估计其它同学也一样,劳动现场,同学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兴致很高,装满土块的数辆架子车,拉的拉推的推,欢快地往返穿梭,像奔驰的骏马。后来为了建设美丽校园,一些比如平整路面、铺设通道、绿化建设也由同学们课余完成。初一那年下来我各门文化课成绩一般,唯一拿的出手的是“劳动”得了100分!

毕业季最催泪的10首歌(怀念我们的青春)(4)

来到这里,思想感情的潮水,放纵奔流,思绪万千,突然想起第一学期的大操场期中考试,让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一般期中考试,都已时至深秋,或已接近“霜降”节气,天气非常的冷,考前学校的大喇叭里重复着考前安排:所有学生把课桌搬到了土地面的操场上,考试单人单桌,一时间“蚂蚁搬家”,操场上密密麻麻摆满了课桌,看上去像棋牌游戏里的“军棋”对决,场面甚是壮观。记得那天阴着天,天空飘着零零星星的小雪花,贼溜溜的风直往人的衣领里面钻,冷的人缩着脖子,扶在桌子上,抄起双手,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前面油印的试卷,接下来就是见机行事,窃窃私语问问我前面同学的答案,记得数学考试时,坐在我前面的是韩瑞容,她给我说过两个选择题的答案!

上了初二,我们的班主任是教英语的候老师,侯老师是个女老师,教学能手,是大家公认的。英语讲的精彩生动,这是我从其它同学上课的气氛当中感受到的,因为不管那个老师讲的再好,我都是听热闹。我记得侯老师担任班主任期间每次班会课,讲的最多的是:“初二是初中的分水岭,很关键”然后让每个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最后她总结性发言:“同学们,看看别人,想想自己”,这句话我至今一直记在脑海里。是年,学校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家长会。会后,父亲专门兴冲冲的找到老师单独问了一下我的学习情况,老师委婉的说:“李伟学习不行,但人很机窜(jicuan就是岐山人说的:灵活,很有眼色的意思)回家后的父亲满脸失望,对我不削一顾。

初三那年,学校领导班子有所调整,从益店西中调来的李锁善老师担任宋中副校长,他个头很高,面容消瘦,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但精神抖擞,工作认真,教学严谨,对学生严厉,记忆中很多学生都怕他,吵闹的教室,大家老远看见他,顿时教室鸦雀无声。在初三紧张枯燥的复习攻坚时间里,班上总有几个搞笑、调皮的同学,课间把衣服往肩上一披,带个眼镜,猫着个腰,走进教室先是咳嗽两声,然后打趣的说“锁善来了、锁善来了……”逗的大家一阵捧腹大笑,顿时教室充满了愉快的空气。

毕业季最催泪的10首歌(怀念我们的青春)(5)

农村孩子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学校安排初三的学生基本上就是天天上课,晚自习每天上到9点多,当时感觉身心疲惫,有些不解,走向社会,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初三第二学期,我补课节奏更紧,我记得唯一一次周末休息是“通知,由于青化古会本周补课暂停……”看到“通知”的同学兴奋的相互转告,班里一时炸开了锅,终于可以休息一天了!

临近考试,班上挂上了倒计时的翻牌器,上面清晰的写着“距离挑战还有XX天”,这时班上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爱学习的同学,比赶超越,挑战自我,如饥似渴,奋力拼搏;像我这样不爱学习的同学心如止水,顺其自然,忙的给同学、故人写留言,什么“苟富贵、勿相忘”等等云云,忙的不亦乐乎!拿着同学留言,心满意足,收获满满。“冬麦几度摇霜、颗粒几度归仓”时光荏苒,现在富贵了的张总、王总……,你们可曾记得我?

回过神来,看看曾经就读的学校,真是“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虽然眼前的宋中,已是物是人非,但却留给我的是一段永不漫灭的记忆!到现在我清晰的记得我当时中考考号:9910730。

很多人都把曾经的学校叫做母校,我为什么没有这么说,突然想起《西游记》里的一句话“说什么报答之恩,日后惹出祸来不把师傅说出来就行了”。离开学校一晃二十与载,岁月如歌,春华秋实。每当翻开尘封的记忆,看着毕业时的合照,只想说,希望我们的同学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给我们代课那些老师你们辛苦啦!

99级三•一班

李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