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57年正月十二日,明景帝朱祁钰病重不能临朝。群臣一时群龙无首,大家慌慌张张、七嘴八舌,大明朝的天将要变了。

正月十六晚,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与左都御史杨善、老将王骥、石亨叔侄、曹吉祥叔侄、张軏一伙千余人,一起向着皇城进发。

他们的目标是曾经的皇帝朱祁镇。

明朝于谦后人最后怎么样(曾力挽狂澜拯救大明朝)(1)

正月十七日清晨,群臣上朝时发现,“太上皇”朱祁镇堂而皇之地坐在龙椅上。大家面面相觑之时,徐有贞站出来高声说道:“太上皇复辟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宫廷政变——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发生时,手握重兵的于谦绝对有能力让朱祁镇“知难而退”。但无论夺门之变发生时还是发生后,于谦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

夺门之变后的第二天,于谦被捕下狱,罪名是莫须有的“意欲迎立外藩”。正月十九日,朱祁镇命三司九卿从速审理此案,两日后,于谦被杀。

近几年,种种关于明朝古装剧的轮番上映,大家都基本上了解了于谦是如何力挽狂澜拯救大明的。然而,当朱祁镇迫不及待地要结果于谦性命之后,他的家人又沦落何处了呢?

明朝于谦后人最后怎么样(曾力挽狂澜拯救大明朝)(2)

于谦,生于1398年5月,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祖籍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于庄村)。他自幼饱读史书,文天祥是他的榜样。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时,得中三甲第九十二名。

24岁时,于谦被授职为监察御史,被外放为官,主政过的地方有口皆碑。后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朱瞻基的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

这一年为景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第二年,明朝发生了开国以来最大的危机——土木堡之变。

年轻气盛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率50万大军北征瓦剌,结果差点断送他高祖父朱元璋打下的江山。

也先亲率大军一路长驱直入,逼近北京。明朝举国上下惶惶不可终日之时,于谦与孙太后采取一连串的政治与军事手段,最终组织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力挺朱祁钰登上帝位。

明朝于谦后人最后怎么样(曾力挽狂澜拯救大明朝)(3)

时势造就英雄,于谦被推向历史制高点,升任兵部尚书,加封少保。八年后,朱祁镇二度登基,曾拯救大明于危难之际的于少保却身首异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同为明朝重臣的王直,曾为于谦的父亲于仁撰写的墓表中称:公子二,长即谦,今为大理寺少卿,次泰,女一,嫁钱塘朱济。孙男一即冕,孙女一。

于谦只有一个子嗣,名为于冕。于谦死后,于冕发配山西龙门,于冕妻张氏发配山海关。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于冕赦免回朝,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

于冕撰写的《先肃愍公行状》《于谦神道碑文》记载:“生子一(于冕),自副千户改受兵部员外郎,进礼部郎中、南京太仆少卿、应天府尹,文学政事无忝家法。"

《明史》记载与之相当:“于冕,字景瞻,荫授副千户,坐戍龙门。谦冤既雪,并复冕官。自陈不愿武职,改兵部员外郎。居官有干局,累迁至应天府尹,致仕卒。

明朝于谦后人最后怎么样(曾力挽狂澜拯救大明朝)(4)

于冕有六个女儿,但没有儿子,后来写了一篇《为于允忠继嗣疏》上奏朝廷,想从宗族之内择一人后续香火。

全文摘抄如下:“缘臣父止生臣一子,先年蒙念臣父微劳,今年七十四岁,既无同胞兄弟,又乏嫡庶子,息恂恂老独,四顾无依……思有宗弟于明,任直隶新安卫千户致仕,生有五子,已尝遵例告官行文该卫择取其次子允忠为嗣祠堂坟墓日后皆托于允忠。"

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于允忠与于冕的关系出了五服,朝廷命允忠为于谦嗣孙,封为世系杭州卫副千户,春秋奉祀于谦墓祠,世居杭州钱塘。

于允忠生子一,名一芳,袭授杭州卫副千户。一芳生二子,长子于岳袭为武生。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犯境,于岳死于阵前,于一芳擢升指挥同知,后升任广东指挥佥事。

一芳次子于嵩袭杭州卫指挥同知,后升任总兵。如今,美丽的杭州西湖乌龟潭畔,坐落着于谦之墓。

明朝于谦后人最后怎么样(曾力挽狂澜拯救大明朝)(5)

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明孝宗朱祐樘赐于谦“肃愍”谥,在其墓旁建旌功祠,供后人祭拜。

值得一提的是,扶大厦将倾的于谦与发妻董氏关系极好。董氏的父亲董镛乃永乐二年进士,参与编撰过《永乐大典》,先是做翰林院庶吉士,后担任县令。

董氏与于谦结识于微时,二人相濡以沫,夫唱妇随。公元1445年秋季的某日,妻子董氏给丈夫写信,称自己近期经常气闷,现在越来越严重了。

47岁的于谦正忙于治理地方,他觉得妻子就是老毛病,或许自己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妻子用生病当作借口,催自己回家团聚。

但没想到,公元1446年年初,于谦就收到了噩耗。自1430年,于谦受命为河南、山西两省巡抚之后,公事在身的于谦就很少回家,家中的重担都落在了妻子董氏的身上。

再加上于谦两袖清风,妻子董氏生活困顿,此番未能见最后一面,于谦怀着无比歉疚心理,一连创作了11首“悼妻诗”。

人死不能复生,有人劝于谦另娶一房,聊以慰藉,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于谦留存下来的六百多首诗词中,不仅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石灰吟》,也有感念妻子的“我实负子,子亦含悲”。

明朝于谦后人最后怎么样(曾力挽狂澜拯救大明朝)(6)

自古忠孝难两全,于谦上对得起社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却唯独对不起自己的妻子。

为官三十余载,于谦辗转各地,疏于对家庭的照顾。当国家有难时,于谦挺身而出;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后,一代众臣却惨遭清算。

“西湖三杰”皆是德才兼备的大英雄!有明一代,诸如方孝孺、于谦、海瑞、杨涟,都是君子人物,王阳明先生更是一代圣人!

借用当年明月的一句话:他(于谦)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参考文献:

[1]《明史》,张廷玉等人编修

[2]于谦后裔考释,作者钱国莲,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S1期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