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认为宝玉黛玉妙玉皆有玉字,所以其中暗含某种关联,然后他觉得癸酉本安排的贾政让宝玉娶妙玉是符合原著意图的。

癸酉本我读了,这就是一个同人续作,和《红楼圆梦》、《后红楼梦》等等一样,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但故事情节实在经不起推敲,甚至没有逻辑。认为这本续作是真本或者是符合原著意图的朋友,我还是建议再读一读书,多余的话我不想说,没有意义。

红楼梦里代玉诗(红楼梦玉字考)(1)

现在我们来细说红楼梦中的玉。

1

这其实是一个很妙的话题,因为红楼梦中的玉实在是太多了,不单单是宝玉黛玉妙玉,还有甄宝玉,林红玉,白玉钏,茗玉小姐(刘姥姥讲述的雪地抽柴女子),蒋玉菡……这些人都有玉,那又怎么样呢?还有贾家的排辈,贾珍贾琏这一辈是玉字辈,包括宝玉在内,还有贾珠、贾琮、贾{王扁}、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这些人都是有玉的,作者又想说明什么呢?再跳出现实,到神话之中,神瑛侍者,瑛也是玉,青埂峰下那块无才补天的石头,也被和尚变成了美玉。

这已经有多少玉了?偏偏一个妙玉,就料定妙玉是要嫁给宝玉的吗?

这个想法很有趣,但欠缺内在的逻辑。

王熙凤说,“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我们也奇怪,作者就是围着玉打转,一会冒出来一个玉,一会冒出来一个玉,有真(甄)玉,有假(贾)玉,有黛玉,有妙玉,赤瑕宫有玉,荣国府有玉,他想说什么?

就想说有玉的人有特定联系?他们有玉的人才是注定的姻缘?

这是无稽之谈。

这本书也叫《石头记》,一切要从石头上来。青埂峰下就是一块石头,是和尚把它变成一块美玉的。和尚还告诉石头,“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也就是说宝玉的那块玉,后来是要恢复石头的本相,回归青埂峰的。这里有一个不能下结论的地方,贾宝玉到底是不是神瑛侍者,周汝昌先生认为甄宝玉才是神瑛,贾宝玉是石头。因为书未完,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有结论。

我们就先模糊着这个问题继续说玉。玉本来就是一种石头,只是因为它鲜明莹洁,所以与众不同。

所以那块被和尚变化出的宝玉,本质上是假的玉,它是石头,它所拥有的皮相,包括它经历的富贵乡温柔场都是幻境,它始终是要回归本来面目的。这是假玉(石头)的不幸。更不幸的地方是,它自己作为石头是没有用的,女娲补天都没有要它,它从一个废物,经历了根本不可能拥有的一场幻境,那种痛苦是无法形容的。如果作者就是曹雪芹,这里的隐喻很好理解,作为曹家的子弟,他是一个无用之人,他没有办法去挽救他的家族,无法支撑家族大业,在这样一种强烈的自责中,他又经历了富贵乡温柔场,然后所有东西都不再属于他,这种破灭之感,只有身受才能感同。你看他光鲜,如一块美玉,实际上他就是一块石头。

再对照那句诗: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脂批认为无才可去补苍天是书之本旨。于是玉的初级概念,就可以在这里成型了,玉是表象,石头是本质。

宝玉梦呓说:“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他认为自己不是玉,他是石头。

红楼梦里代玉诗(红楼梦玉字考)(2)

2

我们接着说黛玉。

黛玉的前身很明确,绛珠仙子,她是来还泪的。第三回初见就很直接的说了一件事,黛玉没有玉。她曾经还给宝玉说过,“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黛玉名字里有玉,但她却没有玉,她本就是绛珠草,自认是草木之人,与宝玉的木石姻缘相对。

宝玉讲耗子精故事的时候将黛玉称为香玉,这个词被元春抹杀了。怡红院原本叫红香绿玉,元春改为怡红快绿,偏偏没了香玉二字,宝钗认为元春不喜玉字,很多人从此推出元春不喜黛玉。我觉得这个说法很偏激,因为玉在书中很多时候代表宝玉,衔玉而生的公子,带玉的哥儿等等,元春出于何种原因未知,但这个动作从表面来看,摆明没有香玉,不要香玉。香指谁,玉指谁,各位着眼。冷香配暖香,金配玉,奇不奇?

在黛玉这里,她其实是有些忌讳玉的,因为玉代表的是贾宝玉。而与玉相对的,有金锁,金麒麟。黛玉没有玉,也没有金,所以她心中一直在忧虑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到,金玉良缘这个说法实际上只影响到了宝玉和黛玉。他们为这件事互相猜疑生气,直到宝玉诉肺腑。

红楼梦里代玉诗(红楼梦玉字考)(3)

宝玉摔了两次玉,也都和木石姻缘有关。第一次是因为黛玉没有玉,第二次是因为金玉姻缘,黛玉没有金。

玉在宝黛这里,成为一个阻碍,宝玉连续两次都想毁掉这块玉,从而宣告木石姻缘,根本不存在一个玉,更不存在金玉之说。这还要回到上一节玉的初级概念里,贾宝玉坚定地认为自己是石头,只要他是石头,就能够和黛玉相配,就能成为木石姻缘。【枉凝眉】里写,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这其实又间接界定了宝玉无法成为石头,他现在就是美玉,作为玉,是不可能成就木石姻缘的。所以说太虚幻境那副对联太毒辣,假作真时真亦假。假玉(石头)现在变成美玉,它就成为真的美玉了。

石头想感受富贵乡温柔场,就必须变成美玉,但想要成就木石姻缘就必须变回石头,可变回石头,却再也无法挽回姻缘。

这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所以宝黛是注定的悲剧,是求而不得的。

林黛玉的判词里有一句“玉带林中挂”。画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有人根据这句诗认为林黛玉是上吊自杀的。这种观点过于武断。首先我们知道黛玉是绛珠草,她又姓林,所以那个枯木应该是她的本体,而玉带,也就是玉制腰带,这玩意是勒不死人的,看一下长啥样就知道这玩意是不能用来上吊的。

红楼梦里代玉诗(红楼梦玉字考)(4)

所以这个玉带是强行加在了枯木上,而且并不是在木还活着的时候,是木枯死之后挂上去的。又来一个谐音枯死,即哭死。换句话说,也就是黛玉哭死之后,有人为她挂上玉带。明代惟亲王及一品文官用玉带,见《明史舆服志二、三》。清代惟特赐及一品用衔玉版带。

一品这个概念很有趣,记性好的筒子应该记得宝黛读西厢之后,宝玉曾经说过一句话,“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如果挂玉带和埋金簪的是同一个人,这个人一定是宝玉。所以叹与怜的那个人也是宝玉,那首判词是以宝玉的角度写的。这里多说一句宝钗,画上画的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香山说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这首诗写的是生离死别。所以一股金钗,还有一半呢?那个时候是天上人间了。在钗黛死后用这种挂玉带埋金簪的方式祭奠,这种痴事宝玉做得出来。

3

再三说妙玉。

妙玉不是她本名,书里说的很清楚,法名妙玉。所以这个名字非本名,而有佛家的意味在其中,我见识浅陋,仅仅谈自己的看法。轮王七宝中第五宝名玉女,解释如下:玉女者,谓颜貌端正,色相具足,身则冬温夏凉,于诸毛孔出旃檀香,口出青莲华香,言语柔软,举动安详;食自消化,非同世间女人,有诸不净,是名玉女宝,亦名净妙德。

如果我的想法不错,妙玉二字出自玉女宝。所以妙玉的出处就和宝黛不同,宝玉其实是石头,黛玉始终无玉,只有妙玉才是美玉。

我们知道诸多风流冤孽是和尚道士送来历劫的,和尚也一直在干预女子们的历劫过程。比如跟甄士隐讨要香菱,给宝钗海上方压制热毒,送她金锁上八个字。黛玉和妙玉的经历则是十分相似的,她们都是苏州人,都是仕宦女子,年幼时和尚都要化她们出家。两人生命轨迹不同的是,妙玉是亲自入空门,黛玉则没有。妙玉很像是黛玉的另一条人生轨迹,但悲剧的是这条路似乎也不通。这条路的结局又必然是个大悲。

红楼梦里代玉诗(红楼梦玉字考)(5)

妙玉是一直在苏州玄墓蟠香寺清修,是跟着师父到长安看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的,结果她师父死了,死前还告诉她,留在长安等待结果。后来贾府将妙玉请到了栊翠庵,妙玉就住进贾家了。

妙玉的结果第五回也写明了,画上是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判词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曲子又写: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所以绝大部分人认为妙玉的结局是堕入风尘之中,非常不堪。我有不同的解读,认为并非沦落风尘才叫陷入泥淖,才叫遭泥陷。黛玉问她煮茶的水是不是雨水,她就冷笑黛玉是个大俗人。刘姥姥这种来打秋风婢膝扮丑的人喝了她的茶,她连茶杯也不要了。这是妙玉的高洁之处,这种高洁让人有距离感,那么这些妙玉所痛恨所不齿的俗,有朝一日也落在她身上呢?李白说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玉之不幸,是不被人理解,就像最初的和氏璧,人们不知它是白璧,从而诋毁她。这也是妙玉判曲中所说的: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按着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规律,妙玉会被毁灭,这种毁灭毁灭的是她的精神,她所坚守的轰然倒塌。

妙玉是带发修行的,带发修行是皈依佛门的一种,一般来讲,剃发为出家的一个神圣仪式,需要六根清净,不念世俗,而带发修行者虽同样已皈依佛门,却仍对世俗有着很深的眷恋,只是内心的皈依,却无法脱离世俗生活。等修行到相当深度,不为五欲所动时,才可以申请落发出家。一旦落发,就有出家人的严格戒律,内心纯净,毫无染分。

妙玉很有可能最后没有真正落发,而是还俗。她的还俗也许是与自己的心愿违背的。这可能是一条陷入泥潭的不归路,而且与王孙公子无关。忽然蹦出来一首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妙玉和宝玉之间,似乎有朦朦胧胧的爱慕之情。最为明显的就是吃茶,她将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用。然而宝玉却认为绿玉斗是俗器,为自圆其说直言在妙玉处“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宝玉与妙玉比,宝玉就是俗物,这也暗合妙玉的心思,她是畸人,宝玉是世人,她是槛外人,宝玉是槛内人。这是一种她引以为傲的对比,标榜自己的出尘绝世。妙玉如此怕俗,如此喜欢不俗,这才叫欲洁不洁,她是出家人却不能看破,才叫云空未空。佛家常说着相了,妙玉就是着相。轮王七宝的玉女宝,最终脱离佛家,陷入不可知的深渊,这也许是妙玉的结果。

4

简单谈谈玉钏和红玉。

玉钏相对简单,她的出现似乎只是为了补偿金钏。书里的丫鬟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金钏玉钏,檀云麝月……金钏的死,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宝玉的原因,她很悲剧,在金钏死后,王夫人和宝玉将自己对金钏的愧疚都弥补在玉钏身上,玉钏在其中是无奈又痛苦的。金与玉本来成双成对,但金先玉而亡,冥冥中构成一个大暗示,金玉是无法长久的。

红玉则相对复杂一些。她叫林红玉,黛玉本是绛珠,林字,红字,玉字,字字属于黛玉,这个人物就好像是黛玉的影子。

红楼梦里代玉诗(红楼梦玉字考)(6)

红玉是宝玉的丫鬟,但是她一直没能挤进二等丫鬟的行列,父母是管家,按说红玉不至于混得那么差。但她说过一句话“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句话她一定是听父母说的,所以林之孝夫妇也一定意识到贾府的末世到来。一开始他们安排红玉看管园子,企图将红玉边缘化,宝玉入住后,红玉继续被雪藏,不能得到器重。这种安排就是为了红玉能离贾府的主子远一点,不被卷入其中成为牺牲品,一旦贾府败亡可及时抽身,但红玉自恃才高,凭能力跳槽去了凤姐处,这是林之孝夫妇没能想到的。这点我写过长文,不再赘述。

更奇特的地方在于,红玉不仅士遇知己(得到凤姐赏识),还为自己找到了归宿,就是贾芸。所以到贾家的长棚没了,宴席散尽的时候,红玉自然会寻到自己的出路。

林红玉的玉字,重了宝玉黛玉,所以这个字被抹去了,大家都叫她小红。这和我在2中提到的黛玉无玉暗暗契合,红玉也是无玉之人,也是和宝玉无缘之人。

5

蒋玉菡。他的名字里就有一个玉,他小名又叫做琪官,琪也是美玉的意思。

其实蒋玉菡这条线已经很清楚明晰了,酒底说出了花气袭人知昼暖,道出了袭人的名字,送宝玉大红汗巾,得了袭人的松花汗巾。袭人的判词里又直言堪叹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所以袭人最后嫁给了蒋玉菡,按着蒋玉菡的酒令来说,他们的结局是灯花并头结双蕊、夫唱妇随真和合。

有人说袭人的结局很好,其实陷入了误区。我们知道蒋玉菡是个戏子,也叫优伶,但倡优一直并列,优还在倡之后,倡还可以从良,优伶就难如登天,而且良贱不能通婚,这是写入律法的,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可以参考晚清杨月楼和韦阿宝事件,良家女子韦阿宝想嫁给戏子杨月楼,两人被施酷刑,韦阿宝最终被逐出家门下落不知。袭人嫁给蒋玉菡并不是一件好事,她很有可能落入贱籍甚至她的后代永世不能翻身。

红楼梦里代玉诗(红楼梦玉字考)(7)

对比薛蟠调戏柳湘莲就可知,戏子在当时的纨绔子弟眼里与娼妓无异,蒋玉菡又是忠顺王府里的戏子,他偷偷跑到紫檀堡被抓回去之后,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

脂批还说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蒋玉菡被宝玉出卖,回到忠顺王府,他没有怨恨宝玉,后来反而与袭人一起伺候宝玉宝钗,这样的一个人物,作者安排了玉字给他,是一种极高的肯定,同时蒋玉菡又成为真的美玉,替代宝玉(假玉)与袭人结合。

6

甄宝玉。

我在1里面谈到石头和神瑛侍者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定不了,甄宝玉就没办法深入分析。

而且甄宝玉在前八十回几乎没有展开描写,我们无法得知他到底关于什么样的情节。我仅仅谈一谈个人看法。前面说过妙玉是黛玉的另一条人生轨迹,那么甄宝玉就是贾宝玉的另一条人生轨迹。这两人非常相似,甄宝玉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两人在思想上具有一致性,甚至连生活日常也极为接近: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

贾宝玉见了甄家的婆子,回去做梦就梦到了甄宝玉,袭人说: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所以甄宝玉和贾宝玉互为形影。

然而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两人究竟谁是真谁是假,谁是神瑛谁是石头只有作者知道。当在人间的幻境结束后,宝玉等一干风流冤孽会一齐与和尚道士聚集在北邙山,回到太虚幻境销号,神瑛会回到赤瑕宫,石头会回到青埂峰。

脂砚斋在元春所点的《仙缘》下批:《邯郸梦》伏甄宝玉送玉。

在阅读《邯郸记》最后一出《合仙》的时候,可以看得到红楼梦大结局的影子。这里面有几个句子值得大家着眼。

卢生说:弟子一生躭阁了个情字。

宝玉何尝不是一生为情所耽搁?

张果老说:可是梦哩。也亏你奈烦了五十年人我是非。诧异诧异。

红楼梦的梦从何而来?在人间的幻境是否为一梦?石头或者神瑛是否耐烦了几十年的人我是非?

张果老说:你虽然到了荒山。看你痴情未尽。我请众仙出来提醒你一番。你一桩桩忏悔者。

荒山是北邙山?还是大荒山无稽崖呢?这个痴情未尽的是石头还是神瑛?那些挂号历劫的风流冤孽是否都是座上神仙?特别是那些悲剧的女子,是否要石头或神瑛一个个去忏悔?

张果老说:众仙眞。可将他梦中之境。逐位点醒他。证盟一番。方好收度。

那么是否会有众位神仙一一重复在人间的幻境?将真相诉诸于人?

卢生遭到了六位神仙的质问,每问一句都要呵斥卢生“你个痴人”,而卢生便叩头回答说“我个痴人”。

卢生梦醒之后说:再不想烟花故人。再不想金玉拖身。

这个语气这个口吻,不是宝玉胜似宝玉。

最后众仙有一句: 度却卢生这一人。把人情世故都高谈尽。则要你世上人梦回时心自忖。

这难道不是红楼梦整部书的意义?

红楼梦里代玉诗(红楼梦玉字考)(8)

现在回到甄宝玉送玉,出现在这样的一个大彻大悟的情节里,暗示的是什么?甄宝玉送的是贾宝玉,还是贾宝玉那块通灵宝玉?

通灵宝玉上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第一已灵验了,就是赵姨娘和马道婆算计。冤疾是指什么?祸福是否意味着贾家的败落?等到这三次都应验之后,这块石头是否就会变得普通?上书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玉是否在三次应验之后丢掉了通灵宝玉,乃至于忘记通灵宝玉?

宝钗初次见通灵玉的时候,有一首诗,特摘末句: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如果甄宝玉送的是通灵宝玉,那么意义是什么?

7

茗玉。

这是刘姥姥讲的一个故事,或者可以说是刘姥姥编出来的人物。穿大红袄白绫裙在雪地里抽柴的女孩,是个知书识字的大家小姐,十七岁病死了,因父母思念塑像建祠,供在庙里。

这就是茗玉的全部信息,宝玉居然让焙茗(也作茗烟)去找这个根本不存在的小庙。

宝玉之所以痴迷这个茗玉有两点,第一是女子,第二是穿红。

很多人将茗玉往黛玉身上引,也有从抽柴(谐音钗)引到宝钗身上的。茗玉这个人物出现的很诡异,而且好巧不巧又点了一个玉字。不过我刚刚写到《邯郸记》,不由得想到了玉茗堂,《邯郸记》、《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恰巧就叫玉茗堂四梦,因为汤显祖的书斋就叫玉茗堂,这四个故事也都是以梦贯穿。《邯郸记》指向宝玉,《牡丹亭》则指向黛玉,元春省亲夜点了这两个剧目,脂批邯郸记《仙缘》伏甄宝玉送玉,牡丹亭《离魂》伏黛玉之死。《南柯记》则出现在清虚观打醮,神佛面前贾府竟点出了南柯一梦。唯有四梦第一梦的《紫钗记》没有出现在原著里,紫钗记的主人公就叫霍小玉(又见玉),其中关键的信物叫紫玉燕钗,但这个故事是大团圆结局。而霍小玉最早期的形象来自《霍小玉传》,这是个悲剧,霍小玉被李益抛弃,病死前说: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她死后李益屡遭怪事,好妒多忌,三娶皆不和谐。

红楼梦里代玉诗(红楼梦玉字考)(9)

回到茗玉。刘姥姥信口胡说,认为抽柴的女孩是塑像成精了,宝玉认为这样的人是“虽死不死的”。这里脂砚斋有批语:套坡公听鬼之遗事,以振其余响即此,以点染宝玉之痴。

东坡听鬼在《尧山堂外纪》、《芙蓉镜寓言》、《西湖佳话》等具有记载,都是说东坡喜欢听鬼故事,他有四个字:姑妄言之。

所以刘姥姥和宝玉就是,一个姑妄言之,一个姑妄听之。

茗玉在这里隐射什么无从得知,但点的是一个字:痴。宝玉的痴。他对女子由衷的怜爱疼惜,才会使得他一个人对这件姑妄听之的事情如此的在意。一个可能不存在的人物对宝玉而言都是如此,那么真实存在的呢?等到十二钗悉数凋零,虽死不死的时候,宝玉又是什么状况?

以上是我对《红楼梦》中“玉”的思考,其中有很多关于人物结局的想法和观点,这都是我一家之言,自然也会有错误疏漏之处,希望有识之士可以指点批评。《红楼梦》博大精深,我在阅读过程中时常碰到盲点,需要大量的文化积累,所以希望真正热爱这本书的人可以认真读她,去走进她,理解她,不要被一些浅薄的东西蒙住眼睛。

----------丸----------

文:祁门小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