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的事,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前两次不遇,第三次才遇到。那可是一个大冬天,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刘、关、张三人一起去会见诸葛亮,可是他们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本人。刘备错认山中很多人当成了孔明,可见他求贤心切。而每次上山求见时,都会听到张飞的反对声,包括关羽也略有抱怨,觉得哥哥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谋士太有耐心了,太上心了。可事实证明,刘备的举动是值得的,后面诸葛亮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是因为诸葛亮感恩于刘备的知遇之恩。

刘备第1次三顾茅庐(38.刘备三顾茅庐)(1)

第三次终于在帐外得知孔明已回来,只是在睡觉未醒。刘备自然是站在帐外等候了几个小时,外面还下着大雪,可以说也应了典故“程门立雪”,终于会见了孔明。真是诚意满满,不虚此行。孔明虽被刘备的三顾茅庐感动,但也要听听他的志向。听完后才打定了主意要出山,才有了他的隆中对。

刘备第1次三顾茅庐(38.刘备三顾茅庐)(2)

有人说,诸葛亮这样的大才,却没能为刘备赢得一个天下,实在想不通。在这里,我也想为诸葛亮辩白几句。其一,诸葛亮的才华,是不容否定的,我们都有目共睹。他之所以没能完全展露,刘、关、张也是有部分责任的。关羽张飞一直不看好他是一方面,刘备不能完全听从与信任他是另一方面。他虽有军师之才,却无军师该有的地位和威望,在刘备眼里始终把他和关羽张飞兄弟二人分别对待,更不用说托孤之举只是个托词。

其二,正如书中所写,孔明大才,可惜生不逢时。不是他自己没有经天纬地之才,而是时势造英雄,他虽然跟了刘备做了军师,但这个时代群雄并起,比他年轻有为的人还是大有人在。想想刘备军团,都是较为年长的了,诸葛亮还算是年轻的了。而且都比较儒雅,注定在乱世之中占不到便宜。所以,时代局限限制了孔明的发挥,也是一个方面。

其三,孔明也比较死脑筋,一心一意辅助刘备,但刘备死前托孤,还寄希望孔明能继续辅助阿斗。孔明不是不知道这阿斗扶不起,而是自欺欺人,不愿违背了对刘备的信义啊,导致了最后孔明是累死的。如果他那时能自立门户,说不定结局又不相同。

刘备第1次三顾茅庐(38.刘备三顾茅庐)(3)

这一章节,我们只讲刘备的三顾茅庐,说得有点多了。从刘备的三顾茅庐,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看重和礼贤下士还是值得称颂的,这也已成为千古佳话!诸葛亮也认定了刘备是正义之师,有德之士,一定会让他大展鸿图。虽然结果有点令人惋惜,但过程还是很过瘾的。诸葛亮三气周瑜,还有争荆州之地等等故事更是让人读来大快人心的。

所以我们看一个人,或者评论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地评价,不要以偏概全。以上便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拙见,希望大家多多发表意见,多多提建议。感谢大家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