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螺丝就能使飞机从空中掉下来,天下大事必作细,拍电影自然也是个细致活儿。

现代人看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首先想到的是演员,其次才是导演。但随着影视知识的普及,先锋观影群体逐渐专业,幕后的故事反而更加吸引人了。

马自达会不会停产(好电影不一定走量)(1)

作为一个对片场有着零经验的我,有幸参加了《木兰围场》短剧的拍摄,鉴于是个片场小白,统筹的导演就给了我一个场记的活儿,因为这活儿的技术门槛低。

“场记纪录的就是一个片场,你现在的位置就和副导演的一样了”,但是导演对场记这个角色是跟我这么一解释,觉得手里的场记板却又很重。一个成功的导演在入行初期都是一个小场记。

场记板作为一个电影片场中最具有标志性的物品,分量之重自然不用多言,著名的悬疑电影《惊魂记》的导演希区柯克有一张著名的肖像就是拿着场记板,这大概是属于一个电影人的标配吧。

马自达会不会停产(好电影不一定走量)(2)

拿着场记板的场记,更是整个拍摄工作的核心,场记板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后期在剪辑时获得音画同步的素材。打板时,场记板会发出清脆声响,后期在剪辑的时候,只需要找到这段波形就能可以同步声音和画面的素材。

而场记,除了记录剧本的拍摄进度,对场记单及时填写之外,还要检查场景是否录制正常,以及录影带的内存是否充足。另外,在开拍前的准备包括:服装、化妆、道具等,并对号入座,哪一场哪一镜都需要非常清楚,此外还要确保不会穿帮等等。

马自达会不会停产(好电影不一定走量)(3)

一部再小的影视作品也是由无数个细节堆积起来的,更好况一部大电影还会有包括上千个分镜头了,所以往往细节最容易被忽略。

大部分时间,为了拍摄效率和配合一些大牌演员的档期,一般的影视作品都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分镜头,拍片时往往不能按照剧情的顺序进行,就会按照场景来拍摄。

这样繁琐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第一次做会相当崩溃,比如有些镜头会因为演员情绪或者摄影或者录音出现故障就会还要拍好几次。那么场记的任务就至关重要了,场记必须要填好场记本,对拍摄的每一条进行记录,包括哪一条是否通过、重拍的原因、是否需要补录等等。虽然在实践过程中犯了不少错,但是在领略了场记的工作后,更加明白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我认为,抛开盈利能力来说,从电影的专业角度去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看的就是细节。一个被搬上银幕的故事,只有细节到位了才能显得真实,这也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所在。

马自达会不会停产(好电影不一定走量)(4)

不可否认的是,为了票房的爆米花电影和具有电影艺术的代表性的电影,区别最大的就在于细节。除了场记,整个片场,严格且高标准的导演,扛着机器不厌其烦从头再来的摄像、灯光师、录音师,甚至为演员化一个与情景故事符合的妆容的化妆师一集片场一些叫不上名儿的“龙套”都能去影响一部作品,或者说甚至是一辆车。

“只要导演一声令下,就算是刀山火海,你也得扛着机器上。”摄像师感慨。

本次拍摄的车辆马自达CX5由马自达提供赞助,作为本次拍摄交通工具的主力,马自达CX5功不可没。为了满足拍摄需求,有一个镜头需要展现出一辆车在铺满乱石的坑洼地中快速行进的镜头,虽然请来了跑过达喀尔的专业级车手,但是老车手还是表示,不是经过改装的特殊车辆,很难做到。在导演的一再要求下,长满草的坑洼地里乱石丛生中,老车手还是驾着马自达CX5顺利完成了拍摄。

马自达会不会停产(好电影不一定走量)(5)

一直以来日系车在全球都占据很好的主导地位,其品牌的影响力也是遍布全球,在日系三巨头:丰田、本田、日产,不能否认他们在造车中的成功,但是在慢工出细活上,马自达却更胜一筹。虽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如三巨头,但要说认真造车,那么马自达绝对排在日系车企第一名。

总的来说,拍摄是个辛苦活儿,一部电影的拍摄周期多则几年,少则几个月,在这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里,为了拍摄需求,来到一个陌生的场地,远离家乡,私人生活几乎为零。等到电影彻底杀青的时候,还要紧张等待着票房反馈,有的时候一部上千人剧组精心制作的电影甚至连成本都卖不回来的时候,又要去承受那种努力白费的打击。但是在如今这么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还有注意细节的人太少,能被细节打动的仍然是只是少数人。

马自达会不会停产(好电影不一定走量)(6)

虽然是因为术业有专攻,其实造车和拍电影同理,马自达这个唯一还在研究转子发动机技术的汽车品牌也只是因为更尊重技术,这样的造车细节才会更加吸引真正懂车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