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艳丽

《天边一星子》,有点浪漫的名字,出自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一封信:“天边一星子,极感动。”想必作者是想他的表哥岩了,少年时,两人深夜一起在半山腰的小木屋前,吹风,看繁星密布,看茅草如海起伏,那是没有心事的夜晚,风雨来临的前夜。

你是夜空中的哪个星 你看到了哪颗星(1)

《天边一星子》

邓安庆 著

新星出版社

青年作家邓安庆的这部短篇小说集,带有很多自传色彩,写家人、邻居、朋友、老师、同事、学生,偶然机遇相识的陌生人……温情弥漫其间,读者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他的爱与悲悯。但不得不说,写得太沉重,近乎让人窒息。这种沉重感,不仅仅是因为死亡和离别,还有人心在日子煎熬中不断撕裂的声音,以及命运急转直下所带来的痛楚。

比如,该书的同名文章《天边一星子》,讲述“我”和表哥岩在成长过程中有了小小的嫌隙,但假期的短暂相处仿若回到了以前的快乐时光。但母亲失踪后被寻回、父母再次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等一系列生活变故,令曾经的阳光少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地震,“这些事情太过复杂、太过细微,简直不知道怎么说起。它们一件件袭过来,把你撞倒在地,等你爬起来时,你只会感受到无名的痛。”伴随抑郁症的来袭,这个全校的明星学生,失去了曾经的光芒,注意力再无法集中,成绩不断下滑,无奈退学。从此,命运走向了一个又一个分岔口。

岩的幸与不幸,都不是他个人的,他代表了一代留守儿童的痛苦,在他的背后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孩子,或许还会重复他的路。当年岩和“我”一起比赛课外知识,历史、地理、文学,似乎无所不通,那是怎样的少年风华?只是一转眼,那个锋芒无限的少年,身上就好像结了厚厚一层壳,任谁也进不去。当“我”看到岩作为一个经历了丧子之痛,承担着一家老小生计大事的批发市场小店主,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手足无措时,心里又是怎样的五味杂陈。

而“我”也曾因父母的外出,在姨娘家过了一段寄宿生活。虽然姨娘对“我”很好,但本应来自父母的爱,姨娘是替代不了的。也正是这段寄居生活,令“我”的心思更加敏感和细腻,原生家庭回不去,寄居家庭融不入,时刻感觉自己像是个闯入者般打扰了别人的生活,再加上从小的生活习惯与表姐们有所差别,而被嫌弃、排斥时,小小年纪承担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像岩和“我”这样的经历,在书中已是幸运。更有不幸的少年“跳骚”,先后经历了生母和养母的离去、父亲自杀,自己也逐渐流落成了叛逆少年,因误交损友最后丢掉了性命。他临死前嘴里念的妈妈,其实是他的继母。继母曾经陪伴他的短暂光阴,是他十几年生命中最幸福的时期——不打他、不骂他,新衣服是妈买的,笔是妈买的,橡皮是妈买的……其实他最想说的是:爱是妈给的,失去了妈妈爱的庇护,他终究成了断了线的风筝,跌落尘埃。

这层层叠叠的故事交缠,其中痛苦的并不仅仅是缺失了亲情的少年,还有那些在命运中苦苦挣扎的成年人。比如“跳骚”的父亲自杀后,那个曾经有着强壮臂膀,整天抡锤打铁的爷爷一夜老去,在追讨赔偿金的过程中,老人家一把年纪还被小混混打,这是何等的悲凉。铁打的汉子,心自儿孙去世后一直在滴血。读者仿若能透过书页,看到老人那日渐消瘦、松弛下去的肩膀和手臂。

老,是人一生躲不过的宿命,但因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一夜老去,终是人间悲剧。这中间谁又是罪人呢?作者在书中没有责怪任何一个人,他们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痛楚,没有一个人过得轻松。那位离开“跳骚”一家独自远去的继母,想必在那一通别人听不懂的电话争吵背后,有很多难以为外人道的故事吧。

书中所写下的种种沉重与疼痛,其实并不是个案,也不仅仅是一地之问题。但不幸的故事重重叠叠,字里行间又洋溢着一种暖,这种暖来自人们心底涌动的爱与善意。“我”始终是温暖的,始终心疼着“跳骚”、牵挂着岩,从心底感激也体谅着姨娘,从心里懂得作为成年人的母亲,和始终如孩子般无法给予别人体谅的父亲,还有那些萍水相逢,有着短暂交集的陌生人。

他们每个人,在作者的生命中,都如同一颗星子,照亮过他的夜空,温暖过他的眼睛。人生而有痛,但疼痛中总有温暖和光亮,今夜,万籁俱寂,在你的心中,看到了哪颗星?(胡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