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成语典故中的哲学思考

千里之堤溃于蝼蚁是什么哲学原理(哲学随笔千里之堤)(1)

作者|张纯林

用辩证法的观点阐发治国理念,为政之要,是《淮南子》这部政治哲学的精辟独到之处。它在《人间训》等篇章中,承先哲《老子》朴素辩证法之遗风,于说“理”论“道”中,揭示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质量互变规律,这是《淮南子》这部政治哲学,对世界哲学史的一大贡献。

《淮南子•人间训》开篇有这样一段论述:“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尧戒》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蹪于山,而蹪于蛭。是故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这意思是说,千里长堤,因为蝼蚁的洞穴渗水而决溃,百丈高楼,因为烟囱的裂缝冒出烟火而焚毁。《尧戒》上说:“战战栗栗,一天比一天谨慎。”人是不会被大山绊倒的,但却会被小土堆绊倒。所以,人们往往都轻视小事忽略小害,以致酿成大祸,追悔莫及。这就是成语“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的出处,它引自先秦哲学家韩非子《喻老篇》。

这则成语典故是说:战国时期,魏国相国白圭善于筑堤防洪,经常巡视,勤查勤补,一发现哪怕是极小的蚁洞也立即派人补漏,以免小洞逐渐扩大、决口,造成大灾害。由于白圭忠于职守,防洪护堤,注重细微末节,因此,在他任内,魏国从未发生水灾,百姓交口称赞。魏国诗人应璩为此赋诗铭文:“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

另外还有一说,临近黄河岸边有一村庄,为了防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大堤。一天有个老农偶然发现堤坝上蚁窝猛增许多,他担心这些蚁窝会危及堤坝安全,急忙回村秉报,路遇儿子。闻之不以为然:这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个蚁穴?硬把老父拽走。不料当晚风雨交加,水位爆涨,咆哮的河水从蚁窝喷射而出,致使堤决村淹。

千里之堤溃于蝼蚁是什么哲学原理(哲学随笔千里之堤)(2)

这则成语典故,揭示出的哲学原理:就是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说,量和质是事物内部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从微小的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度”,就会导致事物发生质变。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是产生质变的积累过程,质变是量变达到一定“度”时的必然结果。是事物内部稳定性、连续性的中断,是一事物突变为他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经过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推动事物无限地发展下去。

由此可见,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千里长堤看似牢固,却会因为一个小小蚁穴而崩溃。事情的发展总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隐患虽小,如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及时处理,就会酿成大患。魏相国白圭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从“小小蚁穴”这微不足道的细节入手,勤查勤补,防范于未然,使堤坝一直处于不会发生破裂、决堤的规定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量变之中,因此安澜无恙。而那老农的儿子,却轻视细节,以致酿成大患,祸及全村。

所以,《淮南子•人间训》引用这则成语典故,意在劝谏:“仁君治国”当勤政为民,夙夜在公;见微知著,明察秋毫;不可有丝毫马虎和懈怠。小害易酿大祸,细节决定成败。所以,“ 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计福勿及,虑祸过之。夫爝火在缥烟之中也,一指所能息也;唐漏若鼷穴,一墣之所能塞也。及至火之燔孟诸而炎云台,水决九江而渐荆州,虽起三军之众,弗能救也。”这意思是说,圣人谨小慎微,行为举止合时宜。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有百般应对预案,重重戒防,这样灾祸就不会产生。对“福”不必想得过多,对“祸”要多加防备。那刚点燃时的缥惚火星,只须用一根手指就能按熄;池塘堤坝的漏洞只有像老鼠洞那么大时,只须一块土块就可堵塞。但等到火势烧及孟诸泽、蔓延的范围有云梦泽那么大一片,洪水从九江决口、泛滥淹没整个荆州,那时即便调动全国所有军队也难以救助。

千里之堤溃于蝼蚁是什么哲学原理(哲学随笔千里之堤)(3)

为了强调这个道理,《淮南子》在《缪称训》篇中进一步引申论述:“积薄为厚,积卑为高,故君子日孳孳以成辉,小人日怏怏以至辱。” 意思是说,薄的积多了可以变厚,低的积多了可以变高。所以君子天天勤政不怠,就能成就辉煌的业绩,小人天天心怀不满,就会德不配位,遭人轻蔑。因此,“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是故积羽沈舟,群轻折轴。故君子禁于微。壹快不足以成善,积快而为德;壹恨不足以成非,积恨而成怨。” 这就是说,君子不要以为小的好事不值得做就舍弃它,因为,小的好事积累多了就能成为大的好事;也不以为小的坏事无碍大局做做无妨,因为,小的坏事积累多了也就能成为大的坏事。羽毛看似很轻,但堆积到一定程度也能将船压沉,很多轻东西放在车上也能将车轴压断。所以,君子要禁止微小的弊病产生。做一件好事还不足以使人称颂,但好事做多了就能积善成德;一次遗憾不足以形成大错,积累多了就成为终身怨恨。

《淮南子》在《说林训》篇中接着又说:“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积不辍,可成丘阜。城成于上,木直于下,非有事焉,所缘使然。” 所以,只要小步不停地爬行,就是跛脚的鳖也能达到千里;不断地积土,就可以堆成山丘。城墙耸立在于土,大树挺拔在于根,这些都不是随心所欲的,是依循事物的规律而成的。

千里之堤溃于蝼蚁是什么哲学原理(哲学随笔千里之堤)(4)

《淮南子》就这样寓理于典,把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阐述的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它警示“执政君王”,要敬重卑微,防微杜渐;厚德善为,持之以恒;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就能业绩辉煌“孳孳以成辉”。正如《淮南子•俶真训》所说:“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 功德的积累,按天来计算是不够的,可是按一年来计算却是有余的。噫嘻!听听《淮南子》阐述的这些道理,这对今天官场上的那些庸政懒政怠政者们来说,难道不是很好的鞭策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