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2个世界急救日,跟随“宁宁”一起来听听同仁医院急诊科医生讲述的那些与生命赛跑的故事。

这天傍晚,呼啸而至的120,送来了一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一季度重要的48小时(24小时跌宕起伏)(1)

“患者口服农药后病情危重,生命垂危,命悬一线。”急诊科副主任张燕回忆道,“到达急诊科后,我们迅速检查了患者的情况,并立即给予清水洗胃。”

在洗胃过程中,该患者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随时可能因为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急诊科医生立即给予保留经口气管插管。

“打开气道时,患者喉头严重水肿,无法显露声门,在危急时刻,我们医生凭借着多年的插管经验,给予患者盲插,及时给予插管畅通气道并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血氧饱和度很快恢复到95%以上。接着,我们继续给予彻底洗胃及导泄,并给予解毒及补液排毒等一系列紧急救治,使患者暂时脱离生命危险,后转至我院ICU病房进一步救治。”

在急诊科,医护人员24小时开机,365天无休,无数次面对无法预知的紧急抢救,每一分钟都是在和死神赛跑。

有一天下午,急诊科翟医生接诊了一位50岁男性患者。

患者血压和心电图都正常,却自诉胸部疼得厉害,医生脑子里立刻想起了警钟,会不会是主动脉夹层?于是即刻安排患者做了胸部CT,结果果然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管壁外膜一旦破裂,即可导致大出血甚至死亡,因此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

一季度重要的48小时(24小时跌宕起伏)(2)

于是,翟医生第一时间使用静脉降压药,将患者收缩压维持在120mmHg左右,同时使用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为患者争取时间迅速手术。

接着,患者从急诊抢救室直接被送进了手术室,前后时间不到一小时。

手术顺利完成,如今,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急诊科医生必须具备全面的、扎实的、高超的专业知识、科学的诊断思维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应变力和抗压力。

前不久,急诊科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男士,主诉自己过敏。

透过患者口罩边缘,医生看到他的脸上有大片的潮红,双侧手臂布满明显的丘疹。

“你吃了什么?”。

“没有吃东西,我跑完步就这样了。”

“以前有过吗?”

“有过,有几次跑步完,都有发皮疹。但是这次特别多,而且很长时间也不退。另外,我还胸闷得厉害。”

进一步检查,患者血压偏低90/60mmHg,心率加快110次/分,医生立刻做出判断——运动过敏,而且已经有了过敏性休克表现。

“运动过敏”是一种只在运动的情况下出现的全身性过敏反应,有极少数过敏性休克患者,会出现支气管痉挛、头痛等,停止运动也会缓解。但是,既然是过敏性改变,就必须预防过敏导致的严重后果——休克或猝死。

紧接着,患者立即就被送入抢救室,予以抗过敏、补液扩容等治疗。很快,胸闷,气短症状缓解,皮疹消退。

在急诊科,生命的消逝就在分秒之间,也正是这样,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更懂得生命的价值。

上海市同仁医院急诊科

一季度重要的48小时(24小时跌宕起伏)(3)

同仁医院急诊科是长宁区内科急危重病诊治特色专科和长宁区医学名专科,急诊科已经建立了抢救室-监护病房-急诊病房/观察室-输液室等连贯一体化完整的急危重伤病患服务平台,拥有高效的绿色通道管理体制,与虹桥国际机场共同建设了仁虹急救绿色通道,参与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和危重孕产妇的抢救,承担了长宁区大部分的急诊危重病人的诊治工作,年诊治病患20万人次,危重病人抢救150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在95%以上。

图片来源于同仁医院和网络

文字:赵 立

编辑:李 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