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从武汉过来(我从武汉回来没逃离的意思)(1)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民抗疫,守望相助。南都语闻也收到不少关于抗疫故事的来稿。现精选刊发,以飨读者。

我从武汉回来

文/白冬平(河北张家口市)

我是河北人,今年27岁。我工作的地方在武汉。2020年1月22日,我飞回到了家乡。网上铺天盖地的说法是:22日那天有500多万人逃离了武汉。我也算是其中的一员吗?其实我没有要逃离的意思,年底了,我非常想念我的家人,想回家和他们团聚,一起过个祥和的平安年。我是在武汉读的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武汉,我喜欢这座繁华绮丽的城市。这几年我一直都是正月里从家乡出发,腊月底从武汉返乡。相别一年,我迫切得想见到我的父母,和他们诉说我漂泊在外的经历和故事。今年更甚!

一月20日,在村委会工作的二姨在家庭微信群里开始喋喋不休地问我:多会儿回来?怎么回来?发热没?咳嗽没?有感冒的症状没?到最后甚至委婉的说,要是头痛乏力就别回来了。要不是疫情严重,我都怀疑她到底是不是我的亲二姨。我告诉她们:我感觉还好,没症状,不用担心。彼时,我戴着口罩,遮着浅色的太阳镜,拉着行李箱已经登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

到家时已是夜晚,很疲惫。妹妹兴奋地跑到我近前,我退后一步,却不敢和家人拥抱。我走进卫生间,把我穿着的衣服脱下来,泡在热水里,洒上洗涤剂;自己也舒舒服服地洗了个热水澡,然后才敢坐下来一边吃饭一边和他们絮叨一路的奔波。

二姨的微信适时地进来,她自问自答,语速有些快:到家了没?路上发生什么状况没?回来就好!平安就好!然后又是安顿说:先在家待着,别出门,别回村,别回去看姥姥、姥爷,老人岁数大了,抵抗力弱..……其实我都这么大了,不用她们这么碎叨,我懂得其中的厉害。老人不肯听劝,我有多年轻,是那种听不进话的人吗?

第二天,我给所在的村委会、社区都打了电话,把名字、身份证号码、回北京的航班,坐火车的车次、座位号,以及什么时候从武汉回来的,都让人做了登记。然后,居家自行隔离。

23日,武汉封城。我的心里是有些小庆幸的,好歹还是回家了!同时,心里的担忧和顾虑又挥散不去。我在武汉租的地方,离华南海鲜市场不算太远,虽然我没进去过,可听说最初的感染者和那里脱不了干系,我的心里就像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年货,爸妈都准备得很是齐全,近期都不用外出办理了。春节联欢晚会上又唱起了《难忘今宵》,多少人却因为关注着疫情而不眠!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扛不起的山”。我在努力地躲避着那类“灰”。我惴惴不安,我妈比我还惶恐。她全副武装地去药店买回来一支体温计,开始每天轮流给我们几个人测试体温,先是妹妹,再是她,然后我爸,最后我也上不了37度,她就好像有些放心了。

我一直有咽炎,在武汉就服用着药,已经明显地好转了。我轻微地咳嗽一声,我妈的眼光立马异样:“儿子,你哪里不舒服,身上冷不冷?疼不疼?”本就是冬日,我站在窗户边上,窗户又留有一条缝隙,吹进来一丝冷风,一刺激,喉咙里不舒服,咳咳咳,不得了了,我妈也跟着咳了一声,立马拿起手机找我二姨视频:“你说这到底有事没?我刚才也是有点咳嗽,这是那种病吗?”

二姨:“量了体温没?发热不?有精神没?吃饭香不?”

我妈“:还行,都正常。”

二姨:“不发热应该没事,这几天普通感冒的人也不少,你别自己吓自己呀!没病再吓出点毛病来。”

我妈:“每天都测体温,要是哪天有发热了,那你就得过来送我们去医院。”

二姨听声音里都满是嫌弃:“要是真有症状,你想想,我怎么敢去你家?你们得自己打电话找医院。”说完还不忘赶紧发一份所在城市医院发热门诊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听着她们说着从微信上看到的分辨不出真假的片段信息,我的内心也无法平静,但愿大家都能平安渡过。

1月27日,我们这座城市,有一家三口首先被确诊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二天,又确诊了三例,都是那一家的邻居和密切接触者。那两天,手机霸屏的就是他们一家子的行程和信息,整个城市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喧嚣,空荡荡的。每个小区、每个村庄的进出口,都拉起了横幅,写上了共抗疫情的标语,安排了戴着口罩的排查人员,谁出入都需要做登记,不能随便来回了。

一月31日,我居家不出门已经10天了,社区工作的人打来电话:由于疫情严重,让我们从武汉回来的人员到某酒店做集中隔离。我简单收拾了一下,爸爸骑电动车把我送到了地方。

防护隔离,一人一间,一日三餐,蛋奶肉饭,蔬菜水果,营养搭配。有穿着防护服的人每天量体温,做记录。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的心情也开始放松,没有刚开始回来时的慌乱了。

我刚从武汉过来(我从武汉回来没逃离的意思)(2)

我刚从武汉过来(我从武汉回来没逃离的意思)(3)

隔离房间和伙食。

二姨怕我有怨愤,调侃说:这里的伙食比我们家的一日三餐都新鲜和应时。她给我打气:再坚持几天,没症状咱就胜利了,心不用老是吊着了;这是觉悟,自己安心别人也安心,这也是给社会做贡献。

隔离的第十四天,测完体温,我问全副武装的防护人员:“我有问题吗?”

他说:“还好,没有。”

我:“那看样子,你为什么这么怕我?呵呵。”

又过了一天,我拿到了有医生签字的“一切正常,解除隔离”的通知单。二姨微信里兴奋地说:庆祝一下,去南门楼跑两圈?我自然地回复了一个笑脸。现在还不到时候,疫情还没有结束!我想没有包袱地回家,痛痛快快地拥抱整个世界!

我相信:“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

征|文|启|事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你是如何与疫情抗争的?身边又发生了哪些可歌可泣的抗疫故事?

南都语闻征文第二期来了,主题是“我的抗疫故事”。

写下你的所见所闻,用文字传递温暖。

(一)写作要求

体裁:非虚构(文言文、诗歌除外)

字数:800-3000字

征文对象:面向爱好非虚构写作的所有创作者

(二)投稿方式

请将作品发送至nanduzaocha@126.com,邮件命名为“我的抗疫故事 姓名”。

请在作品正文文末留下您的姓名、联系电话,方便编辑部与您联络。

如有配文图片或视频,请与作品附件一起打包发送。

(三)投稿须知

投稿作品严禁虚构、剽窃或抄袭,包括不得大量借鉴作者本人此前公开发表的内容。如有引用资料,请注明出处,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

南方都市报保留核查作品真实性的权利。作者需自行保留作品中相关信息的完整材料,以备核查。

投稿作品需为独家首发,此前从未公开发表(包括作者个人公众号、博客、社交平台等),在征文期间,不得将作品投给其他平台或通过其他公开渠道发布。

作品一旦提交,即视为授权南方都市报社有权对提交的作品进行删减或修改,南方都市报社有权对提交的作品进行公开展示及宣传。同时,南方都市报社拥有稿件的出版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

被《南方都市报》刊发选用的稿件,稿费从优。其他未被选用的优秀作品也将有机会在南都App上免费刊发展示。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南方都市报社所有。如有疑问,可发邮件至nanduzaocha@126.com咨询。

我刚从武汉过来(我从武汉回来没逃离的意思)(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