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的分析(逆向选择无处不在)(1)

为什么说逆向选择无处不在?

首先,“完全信息假定”作为主流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无法成立的。这个论断并不是说这个“完全”二字过于理想化,而是这种假定根本就不是一个科学的简约。在私有制度选择的大前提之下,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有被私有化的倾向,因此,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也是一种被私有化的对象。因此,“完全信

息”从根本上否认了信息是一种生产要素,也从根本上和私有化的制度前提相冲突。

其次,“完全信息假定”包含着错误的客观价值论思维。交换之所以可以发生,就是因为价值的主观性造成的价值认知的差异所在,如果双方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认知完全是客观的,那么就是相同的,也就没有了交换的动力所在。理性人是趋利避害之人,等价交换就等于是交换中就没有了所趋之利了。

边际效用的分析(逆向选择无处不在)(2)

边际效用会不会为负值?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还是有可能呈现负值,以吃饭的数量为例,当吃饭超过某一数量时,消费者会吃不消,此时再多吃饭反而成为类似处罚的效果,消费者再多吃的结果将导致负的边际效用。

但是实际上当假设有理性的消费者追求总效用最大的行为时,当边际效用降低到0的时候,消费者将不再增加消费量。

另外,以消费者所能获得的货币为例,金钱是多多益善的,亦即当货币数量持续增加时,边际效用有可能递减,但并不会下降到负值,而是当递减到某一效用水平之后,其再递减的程度几近于0,故使货币的边际效用呈现类似不变的常数,故在简化分析的考虑下,亦可假设此时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