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因为项羽败了,就认为他什么事都做错了,处事不够精明。我先说明一点,项羽进关中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眼馋关中财富;第二,安置秦降将。眼馋关中财富,倒不是完全为了自己,他另有用处。
项羽紧盯关中财富首先,我们看看韩信对项羽的评价中有这么一句: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
我从中体会到一点,项羽很爱面子,而且不轻易对部下授权,物质上的关怀倒是不吝啬。杀宋义前,项羽数落其罪过提到过‘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钜鹿之战时,又破釜沉舟,再后来,章邯要投降,项羽本纪中是这样记载的: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
很明显,项羽一路子手头很紧,对手下兄弟的舍命相随并没有回报什么,心里有点过意不去。如今,大战已经结束,山东六国之地,从秦一统到诸侯灭秦,已经糟蹋的差不多了,唯有关中,集数国之富,可以用来犒赏三军。拿下关中,抢了,肥了兄弟们的腰包,项羽面子就有了。
刘强东和项羽是老乡,两人都不会忘了跟着拼命的兄弟们。嗯,算我没说。
安置惺惺相惜的章邯章邯本是杀项梁的凶手,但是,项羽并没有因个人仇恨杀掉他。不但接受了章邯投降,而且没有亏待他,他知道两军交战各为其主。这也说明项羽不像有人说的那么不堪。
至于要安置章邯,在高祖本纪里有段描述,刘邦拿下关中后,有人劝刘邦封闭函谷关,此人的理由就是听说项羽要封秦降将做雍王,王关中地。所谓无风不起浪,项羽应该是提到过这种人事安排。
两次大怒,有缘由刘邦如果是这两个目标的障碍,就要收拾,如果不是这两个目标的障碍,那就不用收拾。
我们来看看,鸿门宴这一段上来就提到项羽两次发怒,一次是函谷关前得知刘邦已经提前一步进了关中,这一怒,主要是要实现上文提到的两个目标出现障碍了,再一个就是有点被怀王耍,被刘邦占便宜的感觉。一怒之下,武力打开关门,进了关中。
如果想灭刘邦,他直接就接着攻击了。他没有。
再一怒,那是听刘邦那边有叛徒来报信,说是刘邦想做关中王,而且把珠宝都独吞了。项羽一听就火了,要打刘邦。不打刘邦,自己的目标没法实现啊。
兵不血刃,不战而胜范增老爷子一听,拍手叫好,说了一通什么,刘邦豹变,不抢财宝,不争女色,想争天下,由弄个玄乎的五彩之气。其实这句话反而让项羽有点不想攻击刘邦了。财宝和妇女没被抢,那就好办,至于刘邦想争天下,来就是了,项羽打仗怕过谁啊,根本就没把刘邦放眼里。
再等到项伯来说刘邦已经服软,还替项羽把宝贝都给看护着,等项羽来拿呢。项羽就不想杀刘邦了。
倒不是项羽怕刘邦难缠,而是一打起仗来,那些宝贝,妇女,恐怕就被人趁乱顺走了,就包括跟着进关中的这些鸡贼诸侯将领。再一点,项羽集团,从老大项羽到谋士范增,都没有想过要自己占据关中。至少历史没有记载。刚反秦结束,自己人叮咣干起来,打下来的地盘自己也不想要,再给秦降将,对其反秦勇士的声誉是有影响的,那是不是脑袋有包。
但是,项羽的思想改变之后,没有跟范增交流他的想法。王立群老师分析刘邦见项羽时候的说话水平确实很有道理,我也受益匪浅。但是我并不认为项羽受了刘邦的迷惑,从而忽略了形势变化而引起的刘、项由盟友到对手的关系变化。我认为项羽根本就不拿刘邦当回事,二人曾经往来亲密,相当了解。再说了,对手可不止刘邦一个,田荣,还有其他诸侯都是对手,看看后来项羽分封诸侯采取的拆分措施就知道了。
项羽想解决的就是短期的目标--犒赏三军。至于争天下是下一步的事,而且就光明正大的去解决,项羽作为楚国贵胄之后,他看不上暗杀这种手段。
等刘邦一来项羽的军营请罪,范老爷子差点没高兴的背过去。又是举珏,又是派项庄舞剑,统统没用,因为都没有拿准项羽想要的。
鸿门宴上看到刘邦认怂之后,项羽兵发咸阳,‘ 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这就跟刘强东给兄弟们在宿迁建豪华宿舍一样---兄弟跟我混,包你满意。后来兵败,不过江东,我怀疑也有这个病根儿,此乃后话不提也罢。
我们再往后看,项羽和范增商量之后,分封诸王,对刘邦的限制其实非常奏效。刘邦有十万兵马,只让他带三万到汉中,又把能征善战而且具有职业精神的纯粹军人--章邯堵在刘邦回关中的路上,就是要憋死刘邦。果然,刘邦到汉中后,兵将逃散,几乎崩溃。靠韩信谋略兵出陈仓,关中百姓争兵将相依附,章邯随派兵陈仓,怎奈有人指明他道越过章邯的设卡,章邯兵败。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提到的韩信对刘项的分析才是项羽后来被动的主因,而鸿门宴上,项羽明白的很,通过兵不血刃的威吓手段达到了目的,是很高明的。如果靠暗杀,绑架,倒是看似简单省事,却恰好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