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靖之

在另一个世界,过另一种人生。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幻想。一部小说、一部剧,把它具象化了——不同的世界格局,Reich和东瀛接管了一切。曾经辉煌过的北美被一分为二,落基山脉成为了这片土地的刀疤。

这是一个我们鄙视的世界:疯狂到极致的种族歧视、扭曲变态的价值观念,英雄一代被葬送,奴隶在苦苦挣扎。上层在利益面前最终丢掉了自我,而小人物们开始了自己的反抗。

不知不觉间,《高堡奇人》已经来到了第四季。由分到总,编剧的思路是清晰的:仆从国的傀儡首脑、宗主国的忠诚战士、普通女人、帝国特工、西海岸的黑人领袖、东部的抵抗组织,被高堡奇人用一盘盘录像带连接起来。是时候做一个了结了。

高堡奇人最后谁赢了(乌托邦的情感寄托与)(1)

太阳终将落下

《高堡奇人》有一个大胆的开头,美国人的自黑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可是到了结尾,还是走了政治正确的路子。一方面,东瀛掌握着整个西海岸的军队、资源、政权机器。二十多年前,曾经强悍的山姆大叔早已在东瀛和Reich的联手攻击下土崩瓦解。

另一方面,西海岸的黑人抵抗组织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的纪律松散,缺乏一切必要的斗争条件:物资储备,人力资源,甚至是起码的战斗素养。

可是弱势的一方最后胜利了,剧本把这归于信仰的力量。曾经鄙视黑人的城户检察官,也开始把敌人的自由散漫视为“民族精神的一种”。可这种理由实在太牵强了。

《高堡奇人》第四季要收尾是在情理之中,但太急于收尾就留下了诸多不合理:为什么一群流窜犯就能轻易的刺杀宗主国的高级将领?为什么摧毁一个国家的石油运输体系如此轻易得手?对于西海岸的的独立战争,观众们甚至都没有看到“战争”在哪里。

除了小范围的爆破暗杀和零星交火,没有成规模性的战斗场面。哪怕是出于其他战线的吃紧,也不至于如此草率地屈服。凭什么组织有序、科技领先的一个帝国,就败在一群无知无畏、玩着乡村音乐的人手里了。

高堡奇人最后谁赢了(乌托邦的情感寄托与)(2)

这就是戏剧性,是狂想、是堂吉柯德式的浪漫主义。美国人自己拍摄的作品,总要给自己一个好的结局。更不要说,这一季黑军的灵魂人物是个女人。这些年欧美的种族运动和女权运动已经矫枉过正,价值观绑架,成为荧屏滥觞,给大家带来了严重的文化视觉冲击。这何尝不是又一种暴力?

就因为反对物化女性,就否定美,非要选择一些不太符合角色定位的面孔来担任主咖,余窃以为不然;就因为要赞扬所谓的自由精神,就选择性的无视敌我差距,这更是盲目自大和编剧的书生意气。类似情况也只能在文学作品中出现。

再者,一个时代的黑暗结束了,另一个时代是否意味着光明?这倒是编剧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有思考意义的东西。

曾经风光无限的城户检察官,看着电视上最后的帝国放送,随着国歌而流泪,他们的太阳旗落下了。为了替儿子还债,城户加入了黑社会,留在了北美。但另一些人接管的天下呢?是的,黑社会依然存在。街头巷尾的私刑依然存在。过去的残酷酿成今日的报复,而今日的残酷又为明日的报复埋下了种子,周而复始……

高堡奇人最后谁赢了(乌托邦的情感寄托与)(3)

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高堡奇人》人气最高的两个角色,除了城户检察官,就是约翰 史密斯大元帅了。用禅门的话讲,城户的觉悟,是从暗入明。而约翰则是从明入暗。

约翰曾经是北美这片土地上的忠诚将领。当华府惊天一爆,他的信仰也在那一刻灰飞烟灭了。无数的人投降了,无数的人被清除了。曾经的同胞们、曾经的战友们,都在钢铁洪流和炸弹的威胁面前不值一提。为了食物、水,为了家人的生存,约翰换了旗帜。

但那只是开始,随后,他发现自己善用权势。当初,约翰利用平行世界的录像带轻易化解了两大帝国即将爆发的战事。那时候,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的祖国和同胞着想。顺便地,也扳倒了野心勃勃的豪斯曼集团。北美大元帅的地位完全是意外的收获,但从此,也一发不可收拾。

权力对于男人来说,真是最毒的毒药。哪怕它来自曾经的敌人,你也会甘之如饴。

高堡奇人最后谁赢了(乌托邦的情感寄托与)(4)

如果说,一开始的约翰还是迫不得已。到了第四季,他已经完全体制化了。第二季的政变是战战兢兢,那时候约翰还只是一个参与者。第四季第九集针对希姆莱的政变,已经是得心应手。约翰和格茨曼仅仅用了几个小时就瓜分了欧洲和北美。最经典的,就是约翰在杀死希姆莱之前那段久违的直抒胸臆。曾经的韬晦都化作今日的嚣张:

“是的,元首,我从未把你当成父亲。在我眼里,你只是一个平庸的人,一个失败的养鸡户,一个小气的暴君。你说你曾经在我身上看到你自己的影子,这让我觉得恶心。”

而讽刺的是,约翰杀死了希姆莱,获得了北美大陆绝对的自治权,他成为一号实权人物,却没有废除Reich的暴政、像他副手说的那样恢复往日的国家。相反的,约翰继承了希姆莱的疯狂计划,要用暴力和种族灭绝去实现对西部地区的武装统一。事实上,他在精神上已经成为了第二个希姆莱。

当得知女儿们离他而去,约翰才恍然大悟,自己早已经失去作为人父的资格了。他在这个世界上能获得畏惧,却永远得不到尊敬。Reich害死了他的儿子,他却还想把另一个世界的儿子也带到帝国的统治下。

直到最后,妻子也被他的疯狂逼到崩溃边缘。当妻子死于爆炸,约翰从车厢中爬出的只是一个躯壳。所以,他也该死了,自我了结是最好的归宿,否则还有更多的人会死。希姆莱死了,约翰一家才能平安。约翰死了,整个东西部才能和平。

高堡奇人最后谁赢了(乌托邦的情感寄托与)(5)

幻想是情感寄托,不是现实

朱丽安娜,一个靠冥想就可以穿越平行世界的女人。不难看出,编剧是想让她成为灵魂人物的。但结果似乎不尽如人意,朱莉安娜的性格塑造过于平淡,她没有城户检察官的大局观和人格魅力,也不如约翰多面人生的纠结吸引观众,她甚至不如那个精明的古董商活的明白。

她是最不接地气的一个小人物,从她身上能看到的只有小女人的任性,可朱莉安娜却要求别人对她像大人物一样无条件地服从。

所以说,这又是女权的胜利,是编剧的自嗨,非要让他们成功,非要让一个毫无领导能力的人成为领导者。一次次地冒险,全部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和迁就之上。

而这种冒险能成功的前提,就是朱莉安娜穿越平行世界的超能力。科幻作品可以随意将情感宣泄付诸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是无解的。

高堡奇人最后谁赢了(乌托邦的情感寄托与)(6)

好在,《高堡奇人》第四季终究还是留下了开放性的结局。要是真的给出一个大团圆的结尾,恐怕整部作品都会被拉低层次,沦为一个宿命轮回、邪不胜正的说教故事。

东瀛在其他战场究竟如何、Riech在东部的统治还会继续多久、约翰的继任者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高堡奇人究竟去了哪个世界、穿越来的游客都是一些什么人……这些应当留给观众。

毕竟幻想只是幻想,编剧想通过黑暗世界的残酷,来唤起人们对眼前生活的珍惜,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从来就没有完美的人,也自然没有完美的世界。

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民族的要求都不能太高。能让有利于他人的情感得以充分发扬,能将自私的一面尽量以无害的方式得到实现,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