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功是什么地方的人(童年端午苦中乐)(1)

童年端午苦中乐

◎林成功

虽然现在人逢盛世生活富足,但我时常不由自主地回忆以前贫穷的日子,尤其思想童年里过节时苦中有乐的经历。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犹似空中飘荡的风筝,其牵线牢牢攥在手中。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端午节前夕,从街巷里不时传来卖粽子的吆喝声,我的思绪立刻想到了古人关于端午节的那些诗句,也回忆起了当年在老家过端午节的情景。它犹似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醇,经久弥香。

贫困的岁月,拮据的生活,让儿时的我对节日充满向往。除了春节和中秋节,最盼望的是端午节,这是因为能拔艾蒿、品粽子、吃鸡蛋。每当端午节来临,对那令人垂涎的美食翘首以盼。单调、枯燥和窘迫的时光,因为端午节显得隆重而热烈,也使我们这些孩子们的童趣变得丰富多彩。在艰困的日子里,年幼的我也有自己的欢乐。

那时,为了让全家能在端午节吃上一顿粽子,改善一下生活,父母亲颇费周折,需要提早准备。父亲在繁忙的农活间抽空去集市上买来粽叶,母亲先把粽叶在水里浸泡,然后于端午节前一天晚上,把家里所存不多的糯米、小米、大黄米、花生和大枣等淘洗干净,在锅里煮熟,为第二天包粽子备足备好原料。

林成功是什么地方的人(童年端午苦中乐)(2)

端午节凌晨,为了不耽搁父亲的农活和我们上学,母亲早早起床做饭。她在灯下熟练地包粽子,有糯米绿豆大枣馅,也有大黄米花生馅。心灵手巧的母亲,用艺术般的双手,非常娴熟地包着粽子。宽大的竹叶,经过细心地清洗,折成特别的形状,包着平时难得一见的馅料。富有韧性的细长的河草当做包粽子的线绳,捆绑着棱角分明的棕叶,恰到好处,巧夺天工,像一个个艺术品。

父母亲在忙节,我们也没闲着。每年的端午节,对我们这些孩子而言,最高兴也最愿意做的事是拔艾蒿。家乡的规矩是在太阳尚未露头时就要把艾蒿挂好,否则就失去了效力。我不知这种效力是什么,此规矩从何而来。其实,作为年幼无知的儿童,我们对端午节挂艾蒿的含义不甚了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参与的积极性,重要的是享受节日的过程。因此,起床后的我和哥哥顾不得睡眼朦胧,风风火火去野外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

不惧寒雪压,不怕风霜打,纵是连根取,来年依然发。五月时节,在家乡的土地上,随处可见艾蒿的踪影,一片片生长在田野、山岭、沟壑上的高高的肥肥的绿绿的艾蒿郁郁葱葱,散发着别样的清香。这些香味悠长的植物顽强坚韧,年复一年在家乡的热土上繁衍生息。它们不要人们的关照,不怕条件恶劣,不畏严冬酷暑,默默地为人们祛病消灾,无私地给人带来欢乐,这种“艾草精神”,也是家乡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真实写照。

我们毫不费力地拔一些艾蒿,再折几把桃枝,薅一些麦子,用绳子把它们捆起来背回家,然后用母亲准备的红绳一扎扎绑好,分别挂在街门、家门、厢房的门上,甚至连院墙外的杏树、香椿树、石榴树等都挂上了。父亲告诉我们,艾蒿,可以驱蚊蝇、消病灾;桃枝,用来辟邪,带来吉祥;麦子,比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父亲的解疑释惑,让我们明白了这些含义,也牢地记在心里,直到现在,尽管在城里生活,但我仍然延续着端午节亲力亲为拔艾蒿和挂艾蒿的传统习俗。尽管在早市上可买到现成的艾蒿,但我还是不惜体力去城外的山里拔一些艾草,除了自己用,再分给邻居们。

当完成挂艾蒿的任务后,也到了享用美餐的时候。当掀开锅盖,热气裹着粽子的香气,立刻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耐心地扒掉粽叶,分别将粽子放进碗里,撒上红糖。我顾不得烫嘴,迫不及待地饕餮地吃着有嚼劲的粽子,那种特别的滋味猛烈地刺激着我的舌尖。偌大的粽子,我能吃下四、五个,外加一个鸡蛋。平日里地瓜填肚,菜团果腹,饥肠辘辘,偶尔能吃上这等佳肴,免不了大块朵颐。

林成功是什么地方的人(童年端午苦中乐)(3)

每逢端午节,我的家乡有吃鸡蛋的习俗。但因为儿时贫穷,母亲把攒下的鸡蛋大都是去集市上换几个钱贴补家用,只是在临近端午时方才留下几个用作过节,每人只有一个。香甜的粽子和鸡蛋合二为一,吃起来感觉特别惬意,于是,每一年的端午节,吃粽子和吃鸡蛋成为一种渴望,一种等待,一种难得的享受,也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1975年农历五月初六,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母亲在端午节时特意多包了一些粽子,并多煮了一些鸡蛋让我带着,慈祥的母亲是怕我离家后挨饿。乘父母不注意,我放下了鸡蛋,繁重的农活,父母亲比我更需要营养。上班后吃着那些饱含父母心意的粽子,想起二老的嘱咐,我暗暗发誓一定好好工作,不辜负父母的教诲和嘱咐,让他们安心、放心和称心。

每当想起童年的苦与乐,我便自然而然地把回忆的“镜头”拉近,聚焦现在的幸福生活,让我更加感恩我们的党、感恩祖国、感恩父母。而这种种的感恩,多是因了儿时的经历。它好似无形的课堂,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教会了我热爱劳动,教会了我勤俭节约,更教会了我不畏艰难、积极奋斗、砥砺向前。

(编辑:高一平)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林成功是什么地方的人(童年端午苦中乐)(4)

作者简介

林成功,栖霞庙后人也。生于贫寒之家,长在深山村落。因受家庭熏陶,自小喜爱文科。虽然才疏学浅,但有初心情结。供职栖霞烟草,从事文案笔墨。处世淡泊低调,追求平安生活。偶有拙作,难免青涩浅薄。实是别无所图,只为开心。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

壹点号烟台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