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共同富裕的托底工程,是满足市民基本需要的民生工程,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基础工程。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大力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被列为“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大步迈进,打造共享幸福的新天堂”标志性成果之一。围绕省党代会精神、教育共富理念的学习要求,杭州市教育局与杭报集团杭州网共同策划推出《奋进新时代 共筑教育梦》系列网络宣传活动,本期一起来看看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的教育共富实践。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创办于1899年,从清末浙江最早的公立中学到享誉全国的江南“四大名中”之一,以养正书塾、浙江一师为源,经省立一中、省立杭高、杭州一中之沿革,发展至集团化办学新时代。今日的杭高是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省首批一级特色示范学校,省首批现代化学校,首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政治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鲁新民,是本期《奋进新时代 共筑教育梦》的主人公。让我们聆听他的介绍,一起了解杭州高级中学追求教育共富的创新探索之路。
用“浙里优教”成就“浙里优学”品牌
引领带动薄弱学校、薄弱地区奔向教育共富
有一种力量叫做结伴而行,有一种引领叫做教育共富。鲁新民表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个共同富裕应当是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都富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应该用教育筑牢共同富裕之基,城乡区域都能享受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如何将这个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鲁新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者,成为名师强师,用“浙里优教”成就“浙里优学”品牌。这是我们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次要履行社会责任,在名校集团化战略的推动下,通过结对帮扶、对口支援、送教下乡等资源共享形式引领带动薄弱学校、薄弱地区奔向教育共富,让教育共富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从“求真明远”中汲取智慧
向教育家型教师蝶变
为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而又高质量的美好教育的需要,呼唤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鲁新民认为,这需要教师转型升级,向教育家型教师蝶变。
鲁新民从“求真明远”谈到,教育要求学识之真,明专业精深之远;求见识之真,明眼界开阔之远;求才识之真,明实力强劲之远;求胆识之真,明格局高大之远。教育共富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者,更要互动交流、博闻广识、博采众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教育梦,就是要为培养善良、丰富、理性、高贵的杭高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让教育共富的理念在杭高扎根
与更多的教师一起,从优秀走向卓越
杭州高级中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群星璀璨,是浙江省首批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之一。
“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我被这句话震撼到了”,鲁新民表示,作为一所名校,如何做好“教育共富”示范,杭州高级中学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鲁新民介绍:“一是集团内的教育共富。杭高在杭州市委市政府集团化办学决策部署下,先后创建了钱江校区、钱塘学校,正在筹建临平学校,实现了文化同源、课程同脉、教学同步、师资同享、考试同卷、教研同体的一体化路径。二是校际交流上的教育共富。我们依托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跟省内外兄弟学校一道共同建设美好教育联盟,线上线下共同推进新课程研究、名师培养、对口支援等工作,把教育共富的理念在杭高扎根下去。”
教育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鲁新民说:“我作为一名杭高教师,思想政治学科的省特级教师,要贯彻落实‘3.18讲话’精神和省党代会教育共富的理念,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与更多的思政课教师一起担负起‘大课程思政,大格局育人’的使命,实现人人有金课,时时有进步,天天都精彩的目标,从优秀走向卓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