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识本质看意识是什么(原来这才是意识的根本)(1)

人生于世,必需认识的几个问题;我是谁?为什么在这里?要做什么?说到底要归结于一个人的认知,而认知的关键就是意识。那么,意识是什么?我们又该怎样认识它?

其实在这方面,现代医学与生物学已经给出了近乎完美的解释了,不过由于知识系统的分散,未有过什么人来对此加以整合与归纳。今天我便来更通俗地把它解决了。

我们都知道,人有七情六欲,要吃饭、玩耍,有趋利避害意识。对于个人还存在着性格、人格。同样地猴子也应该有,猫、狗,鸡、鸭、鱼好像有,虾蟹有,蚯蚓也有,水母水螅也有,甚至单细胞的草履虫好像也有。只不过这些生命体的意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逐级递减。

从意识本质看意识是什么(原来这才是意识的根本)(2)

我们再以相同的方式来关注鸡、鸭、蛇、鱼、虾蟹这些动物时会发现;它们连性格都不算有。比如一只被囚在笼子里的鸡,一旦被放归开阔地,不出三天便会把在鸡笼中的痛苦忘得一干二净,并快乐地生活在新世界。再比如蛇,由于生物钟规划,它可能昼伏夜出,再结合其体质特点会喜热恶冷,夏猎捕冬休眠。当遇到对其生存构成威胁的大型动物时会自发亮出警戒机置,试图吓退敌人。当遇到小型可食动物时又会自发地隐藏自己的锋芒并寻求时机以发动攻击。也许捕食与自保算有些技术含量的意识活动,能高度调动其中枢神经,但除这些之外的大多数行为基本属于机械式的本能反应。

再降一级我们来看鱼和虾。对于大多数鱼类,除非受过长时间惊吓,不然不易对危险作出警惕性反应。这点对于钓鱼人可算深知,否则也不会无独有偶地传出某项以鱼类仅有7秒记忆的夸张论断了... 我们还知道;许多鱼类被翻过肚子抚摸腹部会陷入睡眠状态,而人类的催眠却往往需要针对个人情况进行特定的设计,这也侧面说明了鱼类的意识活动更加机械化。虾蟹比鱼更机械,它们的意识活动基本属于由基本生存欲驱动的程式化运作。

再看水母、水螅,它们处于多细胞动物界的最低级位,身体构造简单,水螅又属水母的精简、低配版。简略分析一下水螅;它是一种外形似章鱼的低等腔肠动物,其体内分布有初级的神经网络,并因此能对外界刺激作出简单的局域性反应。这是因为它体内的神经网络连接较为随意,很难像其他高等动物那样做精确的、大范围的躯体运动。动作的基本模式是;外界刺激》躯体作出相应反应。较难有由某些神经元为起始点工作而决定的运动,俨然地一个机械部件形态。机械结构便是那为数不多的肌肉、神经网络、内外胚层以及消化细胞群。当然,这一机械部件是由自然选择组装而成的。

草履虫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员,虽然只属于单细胞生物,它的生存也伴随大量的运动,甚至看起来要比水螅灵活得多,其原因同样在于它的结构。

从意识本质看意识是什么(原来这才是意识的根本)(3)

草履虫细胞膜覆满刚毛,该刚毛被膜下的ATP供能可以做螺旋运动并产生推力,推动细胞体向反方运动。草履虫的细胞膜外混和分布着各种糖蛋白识别体,且细胞质为一种液晶态物质。如果糖蛋白识别了某一伤害性刺激,其所在的膜局部便会工作,线粒体聚集、ATP供能、刚毛运动,然后推着细胞体远离此地。反之如果遇到的是有利刺激,如食物,由识别体发出的信号会沿具有各项异性的液晶态细胞质单向传播至对面细胞膜并使之工作,推动细胞体向食物方向进发。由于食道口的可食性有机物识别体分布较密集,细胞体会不断转换方向直至食道口将该食物吞下。整体来说草履虫就是机械。

而此时我说:意识的本质是机械。

客观地,我们认为低等动物生命活动是机械的,因为它们的行为模式太过简单,易分析、拆解。但是当我们以同样客观的方式来分析人的行为时却总会遇到问题。因为人的行为不简单,在分析它的时候我们会不可避免地披上主观的枷锁。比如情感“爱”。当客观分析一个人的爱意行为时,如果用机械式的分析我们会给出答案;“由繁衍内驱力驱动的表观特定生理行为。”这一答案相信很多人不会认同,因为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爱情是神秘的、高尚的、神圣的。它的存在绝不可能如水螅、草履虫的繁衍那般无聊无趣。

问题在于,“一种由繁衍内驱力驱动的特定行为”虽机械但不够完整。而这种不完整性在认知中会被主观情感钻了空子,主观上我们易认为爱情玄幻、复杂、神圣无洁,不然有怎会有众多可爱的生命愿为它赴汤蹈火。个人不会反对人们的这种对待方式,相反地,在情感上我是支持者。尽管如此,科学依旧是科学,还得客观严肃对待,不可随便加些主观标签而含混而过。

如果我们把“一种由繁衍内驱力驱动的特定行为”改为;“通过对爱情对象信息形象的累积,并通过与大脑中先天及后天累积的对异性某些特点能产生好感的回路(许多海马体内回路)的比对,并产生不同兴奋记忆并加以不同程度的再整合而形成的好感,并综合各方面在社会经验中形成的进行价值衡量的脑回路,以及原始的失去后惩罚脑机制(海马回、下丘脑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躯体植物神经的控制性失调惩罚),且在各种脑、体活动中不断优化与强化或弱化的神经—躯体的机械活动。”就不会那么突兀了,要合理得多。因为仔细分析爱情,实际上就是这样;

一个人在遇到那个他\她时,会首先做的是收集ta的信息并在脑海里与原始的、经验中的理想ta的形象进行比对,然后再记忆。这种比对不一定自觉,且往往原始性大于经验性。因而一见钟情往往发生在交往经历较贫乏的少男少女身上,因为在他们身上原始回路占据大半。而较成熟的人们尽管比对成功也不一定产生那么迅速的爱情。他们会关注他们对象的其余各方面情况,在完成综合比对后再进入下一步的好感的形成。然后在生活中他们会不断地进行对对方的总结与磨合,并把通过真实与模拟得到对方的好感与失去对方对方的惩罚而得的经验用在了对对方的价值衡量回路的建设上,直至不离不弃。又或由于生活中的烦恼大于或取代了原始好感回路使对对方的价值建设不足或降低最后曲终人散。

这时我们再说爱情是一种机械的脑回路活动就应该没太大问题了,推而广,人的各种情感、认知都是机械活动、说;人的意识就是机械活动。

人的意识活动是机械活动的话,各种动植物的活动自然也是机械活动,只不过人的这一“机械”构造要比它们复杂、优化,能适应、解决、并改变更多的环境。动物和人的机械活动是意识,那么工厂里的机器人的活动算个不算是意识活动?电脑运算算不算意识活动?

从意识本质看意识是什么(原来这才是意识的根本)(4)

答案是;它们也是意识活动。我们知道;电动机通电会转动,内燃机加油点火也会发动。而它们工作的意义会与肱二头肌触电收缩带动手臂曲屈运动、蛙跳反射、膝跳反射不同吗?又或与水螅受外力刺激触发神经细胞产生冲动并沿神经网络传播而带动附近肌肉纤维收缩而产生的身体收缩不同?

明显,它们并没有什么不同。要真算不同,一个普通的内燃机的活动与一台机器人的活动不同,手臂的工作与人整体的工作不同。并不是因为它们工作复杂度的高低有差异,而是因为前者的工作为单任务针对模式,而后者的统一模式是多任务协调分配处理模式。

内燃机的运动取决于燃料点火的同时,机器人的运动也取决于一套机构。汽车工厂里的机器人能先通过摄像来采集目标信息,然后再将信息传入中心的处理机制(它可能会使用神经网络运算系统也同样可能会使用一般编程式系统的处理方式工作)然后依指令或自主或二者搭配式处理,并将结果信号传递至各个相应机动部件,比如其中的某一部件—内燃机,它会先打开其中的输油管,后启动火花塞,然后内燃机点火启动,当然不一定这些信号全由处理中心来做,它更可以让内燃机自带这一简单调控装置,然后只需要处理中心发出启动指令即可。二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前者针对性更高,后者虽同样有针对性但需要协调处理与搭配每一个部件的工作。

如此,是不是就意味着意识活动是多任务协调处理的元件才具有的特性?

答案是:no。机器人的工作要协调处理,内燃机的工作同样也要协调控油与控电火花,而且,虽然它们要处理多个问题并使之综合,但并不意味多任务协调处理才是意识。在以神经网络算法系统工作的机器人中,多任务协调是由众多单任务反射构成的,比如一个意识权重由许多单反射半导体电路构成,权重的分配也需要各个单反射电路的助力。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我们要推倒最后的那一个,离了其中的哪一个都不行,而且他们既是整体工作中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独立工作的整体。

骨牌进行完整运动需要每块骨牌依次倒下,而当我们将目光投放到整个运动中的任意某一段时,每一分段的运动需要分段内的所有骨牌依次倒下而得以完成,而再将目光投放到每一个骨牌单体上时,每一个骨牌的运动需要自己的倒下即可完成。如果说一堆骨牌的运动是意识,那么其中的任意一个骨牌的运动都得是意识。这也就是说,意识不是复杂器械才具有的特性,复杂的机械是由众多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同样应是意识活动。

多米诺骨牌是需要经过严密设计后才能完好工作的,在蹩脚的设计中往往会存在冗余部分。这些冗余是不工作的,从头到尾屹立静止不动。那么在这样的一个骨牌运动中,它们的存在就是无意义的。同样无意义的还有那些已被摆放完好但没有启动的骨牌。因为它们都没有运动。实际上,一切静止的物体都是无意义的,只有当它们运动起来、对其它物体造成影响时,它的存在才能算作有意义,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它有意识。

以前,我们在对神经科学一无所知的时候会迷惑,以讹传讹地认为那是灵魂、超自然。但当医学、解剖学、神经解剖学在历史上逐渐发展后,一个事实便映入了我们脑海;人和动物的意识活动与神经电路、神经冲动有很强的关联性,而且这一关联性随科学的发展被证实越来越高,趋于100%已为必然,而这便使我们新生代的许多科学家毋庸置疑地将其归纳为一种以实体电路为基础的一种信号活动。

如今,这一论调已被广泛地默认。这一说法不无根据,也应当十分合理,但事实不是仅看起来合理就能被下定论的。比如,如果这是意识活动的实在根本我们要来怎样详细解释一般的肌肉运动?

蛙跳反射可不仅仅是拿电来电一下神经节就可以实现的,它离了一套完整的青蛙腿是无法实现的,而在此中最重要的地方是蛙腿部的肌肉。

仔细来看蛙跳实验;首先肌肉的收缩是粗肌丝与细肌丝相对运动的结果,当刺激沿运动神经纤维传到其肌肉细胞后,细胞内的电位首先变化,而后导致的电位差带动了钙离子的吸收,使Cu2 与TnC结合度增大,之后TnC构象变化,从而强化了TnC、TnL、TnT间的结合并削弱了TnC与肌动蛋白的结合力,肌动蛋白与TnC脱离变为启动态。同时,TnT使原肌球蛋白移动到肌动蛋白螺旋沟的深处,排除了肌球蛋白的结合障碍,二者结合成有横桥的肌动蛋白。在此蛋白中,肌动蛋白使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提升,因而肌球蛋白催化ATP水解反应,产生的能量使横桥改变角度,而水解产物的释放又使横桥的位置恢复,然后再与另外的ATP结合,如此循环,细丝便沿粗丝滑行,肌肉收缩。

当研究没有细化到这一层级时我们会粗略地用生物机制来一笔带过。实际上它是一种实在的理化配合而产生的机械效应。电在青蛙股肌肉的配合中仅起到了启发作用,重要的还是一套完整的理化结构。也就是说;电信号在此意识活动中所扮的角色并非整体,而一整套的肌电活动才属于这一意识活动。它包括电,也包括ATP水解,更包括横桥的杠杆物理运动。说电流是意识活动,那么物理运动、化学变化也得算意识活动,而只说电流是不正确的。电流准确来说是同多米诺骨牌运动一样的众多物理运动中的一种,它在意识活动中扮演的还是局部的角色,而对于意识更准确的描述说法还是:“机械运动”

不过,就以上肌肉运动的描述来说认为意识是机械运动还应存有问题。因为在这个肌电反应中还有那看似与其他运动格格不入的ATP水解化学反应变化。

要说明好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清楚什么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还是物理变化,只是我们在学术上将其划分为了不同的领域。化学里的熵变、焓变都是物理变化,发光、发热、放电都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物理运动,因此就是机械运动、意识活动。

这还不够,因为在人们普遍认知中的运动都是连续性的经典运动,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另外两种运动。不对,还不能严格地称其为运动,应当称为“效应”。再来看这些效应;

首先,量子效应。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物体不再做连续性运动,它们仅以概率来规划自己的行踪,量子隧穿效应即一个较为明显的不连续现象。当一个电子被施压后,便可从隔墙的一端穿越到另一端,过程中不需要花费时间,实现不连续的空间移动。还有量子纠缠,

从意识本质看意识是什么(原来这才是意识的根本)(5)

,处于纠缠态里的两个被拆分的光子在相距很远的状态下能实现自旋态的同步更迭,一个量子的自旋发生改变则另一个也会同时更改自旋。这就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运动了,那么该怎么处理这些效应?

这时我们就不能用经典的运动来规划这个效应了,那么我们再来分析这些超距作用;它们在空间上都不连续,在时间上都是瞬时的,但它们都有一个特性—关联性(在电子隧穿效应里,隔墙的一端电子消失而另一端即时重现即关联,在量子纠缠中,其一方的自旋前后相反,能量不变,和两方的自旋你变我也变也都是关联),还有就是都有先后状态的不同(虽然是瞬时发生的,但以其中的某一个为关注点,其前后状态就是不同的)或者说是:变化,并且在前后的变化中只有能量的转化,不存在宇宙中整体能量的损失。也就是说,它们都是能量守恒的关联性变化。而经典的物理运动;如杠杆旋转,在宇宙中能量是守恒的、变化是关联的,本质上又都是“能量守恒关联性变化”。只是不同的物理关系具有不同的关联性变化属性,也就是说经典物理运动也是关联性变化。那么倒不如直接把运动更改为它了,说:“运动即能量守恒的关联性变化”。

这样,看似不和谐的量子力学以及由量子力学规划的化学里的熵变、焓变也都当属机械运动无疑,它们都是意识活动。

其次是相对论效应里的光运动及黑洞奇点。在相对论效应中,光虽然移动,但其本身是静止的。怎么理解呢?;如果一个人以光速飞行,那么在别人眼中的它是像一个木雕一样运动着的,对他自己来说时间是静止的(当然这种有质量物体的光速运动是不存在的)。那么如果换做光本身,那它是在运动着的吗?

显然不是,这个时候的光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万年不会发生改变的石头,不管外界如何变化,自己对于外界的变化永远是那样静止着的,直至被其他经典物质所吸收。在过程中其本身的时间静止,内部不能发生上述关联性变化,也就不可能运动。但直觉告诉我们;光是在运动着的,而事实也是;光是在以光速或亚光速(在某些介质中的速度会缩减)运动着的。怎么解决呢?

这要回到相对性原理中来,光不论是以光速还是以亚光速传播都要对它相对地看,在其余非光速经典参考系中来看,它本身必定是静止的,即便是在介质中也一样(如何理解呢?;介质中的光会不断地与介质结合与分离,虽然过程中无太多能量损失,但结合与分离的转换需要耗费时间,除此之外的光可以继续理解为光速运动),而与参考系融为一体的它的整体就是运动的。因为在它本身的“光速系”里时间静止,它无法与其他光子发生关联性变化,除非某些光子受到介质转换性减速或光波间干涉作用时才可能与其他光子发生关联性波频改变,在与环境融合看待时它相对于其他物质依然是运动着的,因而它是以一种自我静止状态而运动着的(与经典状态中的滑动的理想小球无异,而在现实中它是除奇点外仅存的能做到自我绝对静止的东西)。在环境中其本身不可能有意识,但与环境融为一体时它就是有意识的。

黑洞奇点则与光传播的静止类似。由于极高的质量聚合到一点,它的时间流动已经停止。在奇点中一切都静止了,因此也谈不上什么运动。在

从意识本质看意识是什么(原来这才是意识的根本)(6)

它之外的物质都作正常运动。同光一样,相对于这些运动它本身是静止的整体是运动的,因此它本身是没有意识的,但由于宇宙间的物质基本是处于相对运动中的,它整体可以又看作有意识。

当然,如果把时间跨度标尺放大到无穷大,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又都是有独立的时间流动的,或说它们此时是有可能做关联性变化的,具有意识发生的潜力。

在大尺度相对论效应中,物质也就是在不同的物理系中时间变化的快慢有差异,它们都仍在做连续性运动,但在小尺度的量子力学中它们的运动就要麻烦了,因为它们的运动不再在空间与能量上连续,而为了规划它们我们就必须重新定义我们的运动,我的改法如上,还是把它在空间与物质形态上改为“关联性变化”,能量上继续保证守恒,整体为“能量守恒的关联性变化”。这样,在规划机械运动时便没了障碍。此时对意识的实在定义也应就是它了。

不过,意识是机械运动这一已无障碍的定义好像还不那么容易令人接受。因为它与我们日常语言中的意识给人的感觉是不太一致的。在哲学上我们通常用目的性的有无或强弱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意识,这倒是与我们日常观念中的意识含义相重合的。

如上述机器人的运动。大过程里,机器人的某一运动是有目的的,我们应称其为有意识,小过程上某一部件的运动也有目的性,也得算意识,甚至,其中的内燃机的点火发动,活塞也会受力有朝某方向运动的趋势或目的,再甚至,点火后的燃油分子有与周围氧气分子结合的趋势与结合后放热放能的目的性。它们都是有目的性的运动。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目的性是驱动意识的根本呢?

是的,不过也并不完全如此,比如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在NBA球赛中XX球员与XX教练发生争执,该球员此场发挥不错,拿下了全场MVP,但教练对他的数落似乎不减反增,甚至,他的队友们也对他嗤之以鼻,场内的观众们也对他褒贬不一。事情是怎样的呢?该球员今日球感爆发,从首场开始就接连得利,个人拿下了36分的高分,但是他所在的球队整体得分不过70,最终告负。仔细看该球员的发挥我们得知;他在得到队友的传球后不看球队整体站位,一昧自己单打,结果错失了许多“稳分”。他本人发挥的确较平时有提升,但是由于其忽略了该场球赛的本质不是个人竞技而是团队得分,他虽然是MVP但着实该教训。

在该场球赛中XX球员的确充分激起了自己的目的性从而调动起了自身的积极性,但是在教练的眼中,他的积极就是无意义的或者说无意识的,因为该场的关键不在个人得分而是整体胜负,而他的目的性并没与现实情景相结合,作用的结果在教练、球队董事及球队的球迷眼中就是无意识的。

所以与现实情景(可以是长期也可以是短期)相结合的目的性才能驱动我们俗语与哲学含义里的意识。

换个例子我们也能认识这一概念,比如刚才的内燃机;加油点火,它就能让燃烧产生的内能推动活塞运动,但如果此时我们把活塞固定,继续不断加油,它就有可能爆炸。这也是一种机械的运动行为,那么它此时的工作还有意义吗?

显然没有,也许这一变化对于它本身是有意识的,但相对于机器人整体,它此时的工作就是无意识的,不仅无利,反而有害。

因此,运动即意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显得不那么正确了,而现实中,我们需要的是各种有准确目的的运动、变化,况且,我们人类本身就是宇宙那无穷分之一可能的目的性而造就的。

此时我们再看待意识就得用更进一步的角度了。首先,不是所有的运动都对人有利,也不是所有的运动都能完成一套配合度较高且趋势明确的工作。自然界里的绝大多数运动都是单一的、无系统规划的,它们的系统内关联性都极低,整体上没有系统性目的。而对于某个工作的完成,我们需要的运动一般是具有系统性规划目的的,不论系统复杂与否,最终的目的只有那一个或几个。其次,我们就要对运动进行选取,对于那几样能够完成对应工作的我们才能称为有意识。其余的华而实也好,华而不实也一样,都得算无意识。而对其最佳的判断方式就是;在具体情况中来比对它与某一工作即时或延时的目的性契合度的有无、高低。

纯客观来说,一切具有关联性变化趋势的物体都有意识,但真正工作与生活时我们需要的是在不同的情景状态(不一定是短期的,可以延时)下来看待意识,而此时的意识是具有强弱对应性的,判断与打分的标准就是目的性的契合度!

目的和机械运动之间是驱动与被驱动的关系,一个经典物体会产生先后物理状态的变化,而驱动它的就是该变化的趋势、目的。即便是看似法外之徒的量子纠缠也是有目的趋势的变化。不过,自然界的一切基本都是运动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运动皆有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来规划意识时还是要结合其对应的情景状态来考虑,如果某人在某事中的目的性与其客观情景相吻合并与其余众多客观情景能够实现合理的过渡,它就是较强意识的,反之则反。

像那些鸡、鸭、鱼、狗还有人,我们可以认为有意识的同时不可否认一个细菌、病毒,甚至自然界里的石头都是有意识的,关键在于它们意识结构的复杂与优化度和主客观目的性的配合度。石头里的意识活动是零散的,它包括每个原子的衰变,其目的性是杂乱的、机械构造是无系统的,属于极弱意识。一个炸弹在爆炸时是有较准确目的,但系统内部的优化复杂性与配合度基本为零,应属弱意识体。草履虫、水螅在生存与生活时需要进行相应地系统性低配合运动,当属与各种高级动物类似的一般意识活动。而对于自然界内的各级中高等动物,由于其工作系统的复杂高效性与主客观目的搭配性普遍较高,就自然属于强意识体。电脑程序的工作需要有内部结构优化的系统,并且工作时有其相应的配合关系,那它是不是像鸡、鸭、鱼、狗和人一样的意识活动呢?

电脑程序运行的意识活动实际上是与人脑的意识活动无太大区别的,都需要对每个已获取的信息进行与相应客观目的相结合的优化处理,都属于强意识体。不过电脑相对于自然脑还是有些不同的,这个下次再说。

到此,该篇也就结束了,该篇的主题是:意识是什么?而通过以上的认识,我们现在也应对此比较明晰了;意识就是机械运动。——御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