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通讯员:兰飞燕


小西(化名)的家长现在回想起来还很后悔和后怕,仅仅是想让小西更好地吃饭,却让小西差点丧命。幸亏及时送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介入呼吸团队等学科团队全力联合抢救,最终化险为夷。

8月25日,“重生”的小西好转出院。

小孩突然大吼吞咽口水(1岁宝宝喝粥呛入肉块后心脏停跳)(1)

取出的肉块

气道呛入食物,心跳一度停止

8月12日13时30分,小西家长在给小西喂食加肉块的肉粥的过程中,小西突然烦躁哭闹,呼吸困难,口唇紫绀,逐渐出现意识模糊,家长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

当救护车到达时,小西已无反应,呼吸非常弱,呼吸次数仅10次/分,心跳停止,四肢紫绀及肌张力下降。紧急时刻,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心肺复苏抢救,约30秒后,小西恢复了心跳。

小孩突然大吼吞咽口水(1岁宝宝喝粥呛入肉块后心脏停跳)(2)

紧接着,急诊科继续使用复苏囊加压给氧转回医院抢救室,立即采取气管插管、降颅压等处理。经查胸部CT,提示小西两肺支气管异物,并伴随两肺上叶吸入性炎症,颈部、纵隔气肿;左侧气胸(肺组织被压迫约55%)。小西病情十分紧急而危重,医院立刻开通绿色通道,小西被送入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持续观察。

小异物引发大抢救

尽管实施了气管插管,在呼吸机的辅助通气下,小西仍呼吸急促、口周紫绀,出现了CO2潴留,严重的酸中毒,必须立刻救治。儿科二病区呼吸介入团队、PICU、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胸外科、ECMO团队等多科迅速集结,多学科会诊建议立即进行异物取出手术。

小西的病情危急,麻醉及手术风险难度大。但“如不立行手术治疗,小西随时有异物移位至气管致完全窒息的风险,随时间的延长,纵隔气肿、气胸进一步加重,器官、组织更加缺氧,风险将成倍递增,损害加重”,儿科李燕副主任医师回忆道。

很快,儿科呼吸团队紧急制定了周密详尽的取异物方案,多学科团队决定迎难而上,直面挑战,与这个不同寻常的“支气管异物”开展一场较量。

支气管镜下的惊心动魄 多学科争分夺秒解难题

当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二病区李燕副主任医师用2.8mm的支气管镜进入小西支气管内。与此同时,PICU、麻醉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胸外科、ECMO团队在旁严阵以待,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为患儿的生命保驾护航。

术中显示,肉状组织完全阻塞左主支气管管腔,在右中间段支气管同见肉状组织堵塞部分管腔。最终,李主任在呼吸介入护士周艳、凌凤蔓的配合下顺利完成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小西度过了最难的一关。

小孩突然大吼吞咽口水(1岁宝宝喝粥呛入肉块后心脏停跳)(3)

术后,小西接受了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改善循环、营养心肌等治疗,复查支气管镜未见异物,气管粘膜肿胀充血较前好转。这次治疗过程可谓惊心动魄,但在多学科团队的守护下,小西终于有惊无险度过难关。

防“异”小知识

这些年,儿童异物窒息的报道屡见不鲜。在此,医生也特别总结了防“异”科普知识:

①教育儿童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

②当口含食物时,不要引逗儿童哭笑;

③发生呕吐时,应把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④咽部有异物时设法诱导其吐出,不可用手指挖取;

⑤小于3岁儿童应尽量少吃干果、豆类;

⑥小件物品应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年幼儿童需在监护下玩耍。

急救措施

NO.1

徒手急救

适用于误吸异物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时。

1.上腹部拍挤法(海姆立克式法)

适用于1岁以上的儿童,注意操作的力度,可反复5~10次。用力过猛或操作不当有导致腹腔和胸腔脏器损伤的风险。

小孩突然大吼吞咽口水(1岁宝宝喝粥呛入肉块后心脏停跳)(4)

上腹部拍挤法

2.拍背法:

适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注意头低于躯体,可重复多次。

小孩突然大吼吞咽口水(1岁宝宝喝粥呛入肉块后心脏停跳)(5)

拍背法

NO.2

转运

一旦发生异物吸入则应迅速将患儿送至有条件取气管异物的医院。途中注意尽量减少各种刺激,避免患儿哭闹、咳嗽,保持安静。若患儿出现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可用16号针头环甲膜穿刺,暂时缓解窒息状态。

#超能健康团##医师报超能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