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 咏怀古迹(其一)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1)

在战乱之际百姓流离失所,我也因此而漂泊至西南方。在三峡一带的楼台上滞留了许多年,又和五溪地区穿五色衣服的少数民族一起生活了很久。羯胡侍奉君主狡猾反复;我只能感伤时事,有家难回。庾信的一生虽然也十分凄惨,但晚年的诗赋却轰动了江关。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2)

2.杜甫 咏怀古迹(其二)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3)

目睹草木凋零才能深刻体会宋玉的悲秋之叹,他文采华丽、学问渊博,可做我的老师。怅然缅怀千秋往事,不禁潸然泪下;我们虽处在不同时代,却有司样的萧条之感。在你的故居里,只留下你的诗赋,云雨荒台难道真的只是说梦?最令人感慨的是楚宫早已消失,但船夫还指点着遗迹令人生疑。

3.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4)

群山绵延起伏,奔向荆门,在那一带,至今还有王昭君生长的山村。当年王昭君远嫁到荒凉的大漠就再没回来,她死后只留下一座孤坟空对着凄凉的黄昏。 单凭画图怎么能辨出美丽的容颜呢?如今能够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千百年来,只能在琵琶弹奏的胡音中,倾诉她满腔的怨恨。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5)

4.杜甫 咏怀古迹(其四)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6)

刘备出兵东吴时曾在三峡扎营,战败后也是在这里的永安宫病逝的。依稀可以想见天子的旌旗在空山中飘荡的情景,而永安宫却早已湮灭在这野寺中了。水鹤在寺旁的树上筑巢,每逢节令老百姓仍来这里祭祀。武侯祠就在这附近,君臣同享后世的祭祀。

5.杜甫 咏怀古迹(其五)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7)

诸葛亮的大名永垂千古,他清高的节操令人肃然起敬。在他的苦心筹划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他就像鸾凤一样翱翔在云霄间。他才能卓越,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他指挥若定,比曹参、萧何更胜一筹。气运已尽,汉王室终难恢复;他虽意志坚决,但还是因为军务繁忙而殉职。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8)

6.刘长卿 江州重逢薛六柳八二员外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9)

这首诗是诗人贬往南巴(今属广东),经江州与友人话别时所作。诗人虽遭贬谪,却说“承优诏”,正话反说,抒发胸中不平。明明老态龙钟,顾影自怜,却说“寄身且喜沧洲近”,把凄凉伤心掩饰,委婉地表达出不满情绪。

全诗虽感叹身世,抒发悲愤,却不敢面对,其矛盾心绪溢于言表,委婉深曲,意在言外。

7.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10)

你被贬长沙,在此逗留了三年;千百年来,你留给了楚地游客无穷的哀怨野草蔓生的故宅,难寻你当年的踪迹; 夕阳斜照的树林,只看见秋色寒烟。汉西帝号称有道,还这么寡恩屈才;湘江水悠悠无情,怎么能理解凭吊的情怀! 草木凋零,江山寂寞,我不禁叹息你为何流落天涯。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11)

8.钱起 赠阙下裴舍人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12)

皇家的林苑飞翔着二月的黄鹂,紫禁城的树木郁郁葱葱。钟声在长乐宫的花中回荡,宫中的柳条被春雨滋润得更加青翠。春光暖景难以驱散我穷途落魂的遗憾,云外天河常悬着我报效朝廷的忠心。我已经应试多年,至今仍没能取得成功,我满头白发对着头戴华簪的你,实在感到羞愧不已。

9.刘长卿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13)

鹦鹉洲上无风无浪,也没有弥漫的雾气,楚客的相思却更加浩渺无际了。夕阳西下,不时有渡鸟掠过汉口; 洞庭湖秋水浩渺,连入天际。山后的孤城里响起号角,角声凄寒;天色已晚,我将小船停靠在临江的那棵孤树旁。贾谊上书是因未他忧国忧民,却不幸被贬去长沙,从古至今多少人都为他哀婉痛惜。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14)

10.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经典古诗词线描画配图(三月硬笔唐诗宋词赏析)(15)

去年的花开时节我与你相逢又分别,如今又到花开时节,匆匆一年转瞬即逝。世事渺茫,谁都难以料想,伤春之感让我心神沮丧、孤枕难眠。一身的疾痘让我想归隐田园,看着境内的灾民,更觉愧对国家的俸钱。听说你要来这里探望我,我到西楼上痴痴等待,望着月儿圆了又圆。

这是一首投赠诗。开首二句即景生情,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颈联“邑有流亡愧俸钱”反映内心的矛盾,不仅是诗人自叹未能尽责,也透露出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今日寄诗的用意,是急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韵。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感时伤世,勇于自责,自宋以来,备受颂扬。

这同时又是一首怀友诗。诗中写怀友之情,表明自己的忧郁,前两句历来为人所称赞,范仲淹曾叹之为“仁者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