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还记得这句出自孔乙己的名言吗?鲁迅先生曾经评价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封建思想束缚下死去的读书人孔乙己的前半生都在考取功名的路上,在戊戌变法以前,科举制度下,每年参加考选的秀才,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可以入选,更何况更高的举人和进士的。孔乙己除了读书就是好吃懒做,在一次次考取秀才失败后,他也变得越来越穷,甚至到了“偷书”的地步,他的后半生更是一事无成,落得腿被打折的下场。就是这样的孔乙己,为什么会得到鲁迅先生的另眼相看呢?
鲁迅先生在《呐喊》中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新文化运动后,封建势力依然十分猖獗,在这样的形势下,鲁迅创作了《孔乙己》。孔乙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善良的,被封建思想所束缚,最后悲凉死去的读书人,鲁迅先生向大家展示了贫苦知识分子的艰辛生活。
说《孔乙己》独得鲁迅青睐,倒不如说鲁迅先生想让读者去反思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因为封建复古逆流的存在加上孔孟之道依然是当时的社会主流。鲁迅先生借孔乙己呼吁年轻人不要重蹈覆辙,目的在拯救下一代的青年人。《孔乙己》中的很多细节就可以体现出来。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也就是科举制度的末期,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大多数读书人都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他们不懂得去劳动,只知道读书。而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代表。
其中一个细节就是“笑”,《孔乙己》中几乎没有“悲剧”的地方,就连人物本身都没有觉得自己是“悲剧”的。许多人都在“笑”。鲁迅先生对于封建礼教的讽刺就藏在“笑”里,就是这种“笑”反应出了当时社会的病态。
再品《孔乙己》
鲁镇酒店的格局与别处不同,在这里的顾客有的是“短衣帮”,指的是劳动人民,也有长衫帮。掌柜却只对“长衫帮”照顾有佳。长衫帮与短衫帮不同,他们会坐下慢慢地喝酒,而孔乙己是唯一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人。足以见他的贫穷。他有着一抹白花花的胡子,长衫上又脏又破,最常说的就是那句“之乎者也”,像极了封建时期的“读书人”。他是大家的笑料,他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都以取笑他为乐,因为他是那么的“有趣”。他不在的时候,大家依然平平常常。
当有人诬陷他偷书时,嘲笑他的穷酸时,他只能涨红的脸,青筋暴突,慢慢吞吞的说:“……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还想着去用自己的知识去教育别人,可以看出,在他的世界中只有那几本书,他不懂得可怜同情自己,反而每天与酒为伴,终日无所事事。即使被这样的嘲笑,他之后也没有反省,依然过着他“两袖清风”的生活。
在他被社会逼的走投无路,剥削的一干二净的时候,偷拿了几本书,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重点并不是在这里,掌柜和酒客对于此事回答的很随意,吃着酒菜,漫不经心。他们对孔乙己只有嘲笑和讽刺,但对丁举人的行为却一句不平也没有。甚至掌柜只在乎那“十九文钱。”这反应出了封建社会里人们的冷漠。侧面突出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也呼吁了青年人思想的觉悟。
再说孔乙己,面对困境,他没有去劳动,依然抱着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下一幕就是孔乙己爬到酒馆的场景,仿佛映照着这凉薄不堪的社会。当孔乙己用手爬到了店门口,用着平常的语气“温一碗酒”。看着这样悲惨的他,本该有着同情,掌柜的确依然要逼债,穷苦人们不断的嘲笑他,说“孔乙己,你又去偷书了”。这回面容发黑,头发凌乱的他没有反驳,只能用哀求的语气叫掌柜不要再提这件事。
他像一个即将垂死的人,坐着蒲团,用手慢慢爬出了人们的视野。他们依然在身后嘲笑着,孔乙己的生死与他们无关,对于封建礼教,他们认为得过且过,在他们的眼中从未真正的重视过思想文化科学。“与我无关”是最残忍的借口。
孔已己是一个穷酸的读书人,但他总是拿着茴香豆去给小孩子,当小孩子再要的时候,他常说“多乎哉?不多也”。却还是给了孩子们一颗。他教他们识字,读书。这反映出孔乙己是一个善良的人。这也为他的悲剧渲染了气氛。他是一个爱面子的人,几乎从未拖欠酒馆的钱。在他说的所有话里,体现出了他的卑微与善良,心酸和腐朽。从他的行为和衣着上,他被“长衫”永远的禁锢了思想,在腐烂的科举制度下不可自拔。
他只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在那时,许多的读书人都迂腐守旧,不肯变通,最后不得善终,孔乙己只是其中之一。就像《范进中举》中描写的范进在年老的时候。终于考上了功名,结果自己却疯了。他们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孔乙己》是一个缩影,人物孔乙己信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真理名言”,所以无法去做劳动的杂事,自以为清高。一事无成,被别人唾骂,却没有一丝悔悟,终日浑浑噩噩。
这都清楚的反应出了封建礼教是如何对当时的知识分子进行精神上的毒害的,并且荼毒的面目全非。而那些看客直让人觉得麻木不仁,他们是刽子手,是一群狼,孔乙己就是他们手下的亡魂。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庆幸我没活成你的样子
鲁迅家道中落,无奈只能离开家乡,也就是他的离开,让他接触到了新式的教育,新式的思想,这是他的幸运,如果没有机会走出去是否也过着孔乙己一样的生活呢?新式教育为他带来机遇,改变了他的生活,所以《孔乙己》不仅是在抨击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化,呼吁新青年。同时对他自己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或许有些庆幸自己没有被封建社会折磨成另一个孔乙己。这大概也就是孔乙己独得鲁迅先生青睐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