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有患者觉得脸上出现疼痛,就觉得得了三叉神经痛,从而导致出现很高程度的误诊率,导致误诊误治,给患者本人和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面部疼痛到医院就诊者约 60% 是三叉神经痛,根据病史、发作部位、性质及触发点,经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易于确诊,但需与其他面部疼痛相鉴别。

1. 舌咽神经痛 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相同,易与三叉神经第 III 支痛相混。舌咽神经痛部位在一侧舌根、软腭、扁桃体和咽部,少数表现为耳部疼痛,但多在耳深部或耳后。如以 4% 可卡因喷涂于咽部,疼痛消失即可诊断。此外,部分舌咽神经痛可伴发三叉神经痛,需正确辨认。

2. 中间神经痛 表现为一侧外耳道,乳突部灼痛,局部可有带状疱疹,此外,还可见到周围性面瘫,味觉及听力下降。本病疼痛发作时间较长,重者可向面部、舌外缘、咽部及颈部放射。

3. 蝶腭神经痛 疼痛发作时鼻粘膜充血、阻塞,流泪,疼痛限于颜面下部,可向颈、肩、上肢放射。做蝶腭神经节麻醉(用 4% 可卡因棉片填入中鼻甲后端上方)即可制止疼痛。

4. 丛集性疼痛 本病亦表现为一侧面部疼痛,主要位于眼、颞部。该病发作时间长,可伴有颜面潮红、结膜充血、流泪、局部多汗及脉缓等,而且颞浅动脉搏动明显。用抗组织胺药物有效。

5.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以下疾病多见:

(1) 桥小脑角肿瘤:以胆脂瘤、听神经瘤、脑膜瘤多见。这些肿瘤早期可能仅出现三叉神经痛,随肿瘤增大,可出现 V 、 VII 、 VIII 、 IX 等颅神经受损的表现。对于三叉神经痛伴有以上颅神经损害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桥小脑角区肿瘤,及时行 CT 或 MRI 等检查,以便早日确诊或治疗。

(2) 脑蛛网膜炎:颅底局限性蛛网膜炎可以侵犯三叉神经引起面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伴有疼痛部位感觉障碍。

(3) 颅底恶性肿瘤:多见口腔癌及鼻咽癌,偶见颅底转移癌或肉瘤等。面部疼痛范围广,常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疼痛为持续性,并可见广泛的颅神经损害表现,常伴有鼻衄、鼻塞。

(4) 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可见神经节细胞瘤、脊索瘤等。三叉神经感觉及运动障碍明显, X 线检查可能有颅底骨质破坏。

(5) 多发性硬化: 1% 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可出现三叉神经痛。对于双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警惕多发性硬化的可能。

(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好发于三叉神经第 I 支区域,呈持续性灼痛,可在疱疹消退后数日、数月乃至数年后发生。疼痛区皮肤可有白斑、感觉障碍。对此类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做出明确诊断,否则,如误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或神经切断术治疗均无效。

(7) 神经损伤、手术后三叉神经痛:半月节破坏术及三叉神经根切断术后,少数患者可发生麻木性疼痛,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后发生率更高,疼痛区感觉障碍,疼痛转为持续性。

此外三叉神经痛尚需与牙痛以及青光眼、偏头痛、颞颌关节炎等面部疼痛相鉴别。

没有两个人的病情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也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具体分析,欢迎大家咨询……

面部神经麻痹与三叉神经痛(面部疼痛就是三叉神经痛)(1)

医学博士,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现任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世界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学会(WSSFN)会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多年,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专业从事功能神经外科工作。擅长领域:脑深部电刺激术(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梅杰综合征等运动障碍和肌张力障碍性疾病;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采用脊髓电刺激、周围神经电刺激、骶神经电刺激、运动皮层电刺激、脑深部电刺激等先进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全身慢性顽固性疼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性疼痛、糖尿病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背部术后疼痛综合症、丛集性头痛,脊髓或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幻肢痛或残肢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