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听到的最多就是邻居家的孩子,隔壁的壮壮这次考试又拿了班级第一,对门的美美舞蹈比赛又获得了一等奖。

听到那么多的美好,好到有时候感觉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小时候,我总是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是比不上别人?

别人花10分钟就能学会的事情,我要花上半个小时;别人看一遍的东西,我要看5遍才行。

后来我才发现,每个人都有不擅长的东西,也有等待自己的“天赋”。

当这个世界不再那么美好(这个世界那么美好)(1)

白总是我大学同学,整天也是吊儿郎当的,人也不坏,就是感觉人特别浮躁 。

给人的感觉就是想象中的夜店小王子,三节课挑一节来上,考试就想想办法混过去。

我们当时也是这种状态,虽然课也是按时去上,但是也什么都没听,就藏在后面玩手机,到了考试的时候就用最后一周冲刺。

结果临近毕业我们才知道,白总虽然心思不在学业上,但他走了一条淘宝优惠券的路子,推广优惠券返利。

就是现在比较火的优惠券返现,通过优惠券推广,再把收到的酬金分给用户。通过返现来吸引更多的用户。

就这样,白总通过这招,成功在大学里赚到了第一桶金,在大学的时候自主创业就赚了十多万。大学刚毕业和家里凑了首付在江苏买了一套房。

当这个世界不再那么美好(这个世界那么美好)(2)

白总的故事不是个例,从小到大,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0到1的故事,却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探讨从0到1的过程。

我们看到别人的成功,总会认为是运气好,要不就是天赋卓绝,很少想到这是别人通过努力不断拼搏出来的。

在这0到1的过程中,充满了痛苦,充满了忐忑,让人在未来的迷茫中彻夜难眠。

毕业时,我们和白总吃饭时,他告诉我们,当年他一开始创业的时候,连续半年都没有任何收入,自己存下来的钱都花光了。

有段时间菜单上全是泡面,每天都干到半夜。做到想吐,但是一想到自己花了这么多钱,总得做出点东西来,最后才咬牙坚持下来。

我们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印象中,白总就是那种看起来不太能吃苦,也很容易放弃的人,大家一直都以为他做得很好,一直在盈利。

如果他不说,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原来他也经历过这么艰难的时候,也在熬夜为自己的事业拼搏。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全部,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取得成就。

当这个世界不再那么美好(这个世界那么美好)(3)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晕轮效应”,说的是,当我们看到一个美好事物时,就会把和这件东西有关的联系全都美化;

而当我们看到丑陋的东西时,又会反过来。

现实生活中的晕轮效应太多了,但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把这种效应用到自己身上。

没有哪个人能真正地做到十全十美。但我们总能接触到自己的黑暗面,总能找到办法否定自己,然后继续心安理得地颓废下去。

其实我们能做到的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当这个世界不再那么美好(这个世界那么美好)(4)

高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个人,就是经典的逆袭。

高一的时候他就是标准的混混,每天课也不听,就是睡觉,醒了就在教室后面玩手机,偶尔再调戏调戏隔壁班的女同学。

但是高二下学期他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拼了命地学,是真的拼了命

当时我们晚上9点多就下晚自习了,他总能硬生生拖11点,直到保安来赶人才离开,洗漱完之后继续学到凌晨3点,早上5点再起来继续学。

当时我在班里也算是成绩还行,我就劝他不要这样学,这种强度第二天肯定没精神,学了效果也不是很好,白忙活一场。

后来事实证明我是错的,他就这么坚持了1年半的时间,最后在高考的时候考了我们班的第一。

当时听说把他们家的亲戚朋友都震惊了。

当这个世界不再那么美好(这个世界那么美好)(5)

我们往往很难坚定地相信某样的东西,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评价都是来源于周围的人。

但别人的评价不一定都是对的。

人生就像是一个随机出题的考试,试卷上都是选择题,每一个道题的答案都会影响下一个题目。

每个人的试卷都不相同,别人给我们的意见都是适用于自己的那份试卷,但不一定适合我们。

梦想和现实的桥梁,跨越的是名为自卑的河流。

我们不可能完全复制别人的答案,也注定不能用别人的方式过好自己的一生。只有用自己的答案,才能答对属于我们的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