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东北人为什么爱吃炖菜?即使是离乡多年也无法割舍,日思夜想
小时候在东北农村呆了好些年,对农村的田园环境和生活方式还是非常了解的,即使到今天也经常回老家看望老父亲。
乡下的生活讲究自力更生,就是但凡能自产自销的蔬菜或者作物,尽量都自己耕种,自己收获。
家里的菜园子种着各种蔬菜,俨然一个小菜市场。从黄瓜、香菜、生菜、长茄子、胡萝卜、大辣椒、尖椒等,那爬满架的绿油油的油豆角,饱满圆润又诱人的黄色西红柿,长得一米多高的大芹菜,撅屁股种的小羊角辣椒,都夹带着农家的气息,令人神往。
到了夏秋时节,孩子们就会钻进菜园子不出来,可着劲儿地吃,大人也乐得其所不加约束。
到了冬天,生活似乎就显得单调了许多,因为不主张买菜,所以家里会储存很多大白菜,也会把窝瓜堆起来像小山一样,还要腌渍两三口大缸的酸菜,还有满土窖的上千斤的土豆子。自给自足才能丰衣足食,这似乎是父辈留下来的祖训。
有了这些冬储的蔬菜,荤油就成了不可替代的油脂。农村生活离不开猪油,我们管它叫荤油,以此和大豆油作以区别,而那个时期也习惯了荤油的香味,反而觉得豆油不够味。
荤油做菜好吃,是大家公认的,而土豆、白菜和酸菜却又都是喜油的食材,而荤油正好让这些食材发挥出独特的味道。
炖菜,就是这些食材最为常见的做法,也确实是东北地区比较流行的吃法,一来东北的冬天漫长,天气寒冷,需要长时间加热土炕或者火墙,而炖菜既可以长时间加热食物,使之软烂入味,又可以暖屋子。
二来东北人喜欢吃捞饭,就是先将米煮至半熟,然后再捞出来蒸熟,而锅里自然就多出来一锅米汤,可以炖菜或者喝掉,一举两得。
三是那会儿的东北人口多,炒一盘菜不好干啥,又不能炒好几道菜,只好炖一大锅菜来解决全家的吃饭问题,带汤的炖菜还可以泡米饭吃,或者就着大饼子(玉米面饼子),吃起来很香也很扛饿。
杀猪菜在那个时期是比较奢侈的事,只有过年才有机会。早些年,不是家家都吃得上杀猪菜的。(可以点击链接查看专门介绍杀猪菜的文章)
传统的东北老菜:杀猪菜,竟让离乡的东北人念念不忘,日夜思念
平日里吃的总是绕不开“老三样”。土豆是“万能”的搭配食材,总是和白菜、萝卜,或者酸菜为伍。如果菜里还能有几片油梭子,孩子们的筷子就变成了旋风筷!
土豆炖白菜,估计外地人也会这样吃,而土豆炖酸菜或许是东北独有的做法。一般是将土豆切成粗条,酸菜切成细丝,葱花和花椒面在锅里爆香,在荤油和大酱的加持下,满屋子升腾着“臭大酱”做菜的味道。土豆和酸菜是需要尽情煸炒的,而这个时候的柴火就不能太弱,需要配合锅里菜的变化,加柴火或者减柴火。
米汤在这个时候就发挥了它最大的优势,米中的营养物质会带到食材中,而且炖出来的菜略显黏稠,使香味更加聚集。炖土豆和酸菜是不需要味精的,只需要几颗像石头一样的大粒盐,稍微洗一下尘土就被抛进了锅里。
味精是极少出现的,因为那个时期还没有普及,调味也比较匮乏,青酱(酱油)、花椒面、粗盐、散装醋几乎就是全部了。
通常会馏几个粘豆包或者馒头,再把米饭抖在屉布上,盖好笨重的木制锅盖,再沿着缝隙塞上抹布,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
在雾气缭绕的厨房里,烟火气息最为浓厚,土灶台还要靠着老天爷的脸色,如果今天不顺气,总会有烟呛出来,会把鼻子熏得黝黑,甚至于眼泪被呛出来,再揉眼睛的同时,沾满灰尘的手指印就印在了脸上。
我会给母亲打下手,在她的眼里听话就是好孩子。烧火是我最拿手的事,但凡有这种事,我都是第一个蹲在灶台前,接受着柴火和浓烟的洗礼,以至于后来我从事了厨师工作,彻底从灶台下站立了起来!
如果说土豆炖酸菜是不太常见的菜,那么炖一只小鸡,可是生活里的一件大事。小鸡和蘑菇的确是最好的组合,但是我们也往往用土豆干来增加这道菜的数量,以便给全家人饱餐一顿。
土豆干是土豆的衍生品,通常都是用废弃的小土豆来做这个。将带皮的小土豆冲洗干净,然后放入大铁锅里“烀"(煮)上,灶堂里架上柴火就可劲儿地招呼着。煮熟后,稍微凉一凉,然后放入冷水盆里,全家人围着盆一个个的给土豆剥皮。
去皮的小土豆,用小刀在手心里切成均匀的厚片,然后一片一片地码在帘子上,在阳光下暴晒,然后翻面,一般晒两到三天就可以干透了,收入到胶丝袋子里。晒土豆干是很考验耐心的事,但是农村里的活哪一样不是磨练性子的呢?!
吃土豆干的时候,需要用清水冲洗一下,稍微浸泡几分钟,然后跟着猪肉、鸡肉或大鹅肉一起炖煮。通常土豆干可以承受住半个小时左右的熬煮而不软烂,依旧保持原形,入嘴一吃,总是哏啾啾的,完全改变了土豆的口感。
土豆干不抢味,也没有异味,有点喜油,而且还会借助荤菜的味道让自己变得更有滋味,就像那道鲶鱼炖茄子,里面好吃的不是鲶鱼而是茄子一样。
小鸡炖土豆干就像炖蘑菇一样的烹饪过程,将鸡块多煸炒一会,一定要炒到时候。我记得母亲做这道菜的时候,鸡块是从来不用焯水的。尤其现宰杀的小笨鸡,都是下锅里直接爆炒,一定要煸出油脂来,放两个大料瓣,稍多一点的花椒面,下来两三个自己晒的干辣椒,就是炖小鸡的全部香料了。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佐料,却可以做出吊打现在版本的小鸡炖蘑菇,大抵是食材的新鲜特性是调料无法比拟的。
鸡块炒透了以后,会烹一点散装的高度白酒,然后就是酱油加上米汤,一把粗盐扔进去,放入土豆干,或者再加一把干粉条,剩下的就是柴火加持,小火慢炖了。
那会儿的小鸡比较老,肉很瓷实,也很香,鸡油也很多。炖出来的菜飘着一层油花,最后出锅的汤汁一定是泡在米饭里,而且锅底的油汁一定要倒一点米饭“搜”(滚)一下,这一碗米饭也是最香最有味道的那一碗,常常被姐弟们抢来抢去的。
东北农村家里的炖菜其实汤汁很少,应该说熬得更为贴切,讲究收汁,只有这样味道才最浓郁。所以外面的炖菜,大抵是为了迎合当地的口味而做了适当地妥协,其实我们这些东北土著,根本不屑于那样的美食,因为食材的鲜味和营养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总是少了一点精髓。
东北地区生活的人为什么爱吃炖菜?即使离乡多年的东北人也无法割舍,日思夜想呢?其实在上述的内容里已有了答案,很多人从小生活在那里,已经打上了黑土的烙印。
炖菜也因为这种传统的烹饪习惯,被一代代东北人传承下来,就像任何地方的美食一样,都有着民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连,再经过数十年乃至于上百年的演变,不断地繁衍生息。
很多人了解东北菜,大都是从炖菜开始的,至少是接触到了铁锅炖这种形式才知道东北菜的,其实它的来源离不开东北民间的饮食文化。离不开广泛的民众基础和习性。毕竟先解决的是温饱的问题,而后才有了提升食物质量的做法。
炖,是一种烹饪方式,需要火力的转换和长时间持续地加热,从而改变食物的属性,同时它也赋予了食物甘甜醇厚的美味,增加了美食的魅力。在历史长河里,炖煮食物开启了茹毛饮血的新时代,食物从生到熟和进食的过程,也见证了人类成长的进程。#无锡#
东北炖菜以其朴实无华却又极具烟火气息而被广泛地传播着,就像东北大米一样,只要它走过的地方,一定可以遍地留香。
#冬日生活打卡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