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评选结果出炉。作家余华、王尧、东西、路内、迟子建,分别凭借作品《文城》《民谣》《回响》《雾行者》《烟火漫卷》获奖。

消息公布后,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立刻联系到来自苏州的作家路内。他是获奖者中唯一一名70后,也是其中最年轻的作家。接受采访时,他也是刚刚得知获奖的消息。听到记者问他“获奖感言”,路内先是打趣地说:“非常感谢评委和主办方,一般都是这么回答。”不过话锋一转,突然又说:“我还会继续写长篇。”

随即还反问记者:“你觉得我配得上?”听到肯定的答案,他回了一句:“太好嘞。”

“有褒奖总是好的。这是一件大家高兴的事儿,没有哪个文学奖必须给哪个作者。”路内说,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写不了那么久了,但是看看这些老师们还在写,就放心多了,“感觉自己还可以写很多年。”

余华的《文城》是其创作的最新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21年3月;《民谣》是长期以“文学评论家”身份示人的王尧首次挑战长篇小说;路内的《雾行者》、东西的《回响》、迟子建的《烟火漫卷》也都是长篇佳作。

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对获奖作品点评时表示,本届获奖的5部作品,它们的共性在于——都具有较强文学性,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学魅力。

记者了解到,施耐庵文学奖是以“中国长篇小说之父”施耐庵命名的文学奖项,由兴化市人民政府设立,施耐庵故乡兴化为永久颁奖地,两年评选一次,逢双年评奖并颁奖。

记者从江苏省作协处获悉,本届施耐庵文学奖共收到一百余部报名作品,初步筛选通过符合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参赛资格作品共计88部。九月初,王春林、叶立文等12位熟悉当代小说创作的评论家、编辑家对作品进行初评,产生了王尧的《民谣》、冯骥才的《艺术家们》等20部提名作品。

10月11日,经省作家协会主席毕飞宇、省作协副主席丁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等作家学者集中评审,王尧《民谣》、余华《文城》、路内《雾行者》、迟子建《烟火漫卷》从20部提名作品脱颖而出,夺得桂冠。

余华获过茅盾文学奖(余华王尧路内等5位作家获奖)(1)

丁捷表示,文学评奖是激励创作、推出精品的重要手段,使更多优秀作品和优秀作家走进了公众视野,希望施耐庵文学奖通过一届又一届的传承与坚守,“逐渐成为作家期待、读者信赖的文化品牌,向着我国有代表性的荣誉文学奖的目标不断迈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陶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