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青海建设概况(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1)

格尔木秋景 图片来源:新华社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曾誉为丝绸之路上被遗忘的“明珠”,格尔木系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它地处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腹地,辖区面积11.92万平方公里。很多人都以为,格尔木是一座依托草原而居的城市,其实不然,从上世纪50年代起,因青藏公路修建和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它迅速崛起,成为一座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新兴工业城市。

格尔木,现设3个工行委、2个乡、2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城市总体规划面积为26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3平方公里,有汉、蒙古、藏、回等35个民族,总人口30万,城镇化率近90%。是“一带一路”枢纽性节点城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青海省副中心城市。

在今年疫情得到控制,生活重启后,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98.6%,58户限上批零企业、24户服务业企业全部复工营业,新增市场主体1750户;接待游客80.73万人次、旅游收入4.24亿元;积极培育夜市、地摊经济等新业态,设置各类摊位400余个;青藏电商产业园、果蔬同城配送等电商平台累计完成交易额4220.8万元;格尔木综合物流园区日均货物吞吐量1.5万吨。

消失的“贫困印记”

此前,格尔木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建档立卡脱贫户237户741名(目前动态调整为232户745人)、建档立卡退出村16个的脱贫攻坚工作,贫困人口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在此基础上,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为主要任务,构建“1 7 10 3”精细化保障体系,脱贫任务逐一项目化、实物化、具体化、精确化,让农牧区生活更富足。

诚信青海建设概况(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2)

图片来源 祝桂福 摄

抓好产业扶贫。构建“户有增收项目、村有集体经济、市有扶贫产业园”三位一体的产业扶贫体系。到户产业项目全面到户并产生效益,着力构建企业与建档立卡户、村长期受益共赢机制。推行电商扶贫。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点16个,成功打造了青藏电商工业园、昆仑梦工厂以及格尔木创业孵化基地等一批电商服务点。通过直销店、“互联网 ”销售平台等成功走入上海、广州等城市,让困难群众更多地分享了农牧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促进转移就业。

通过认真落实政府补贴和“雨露计划”技能培训等政策,累计为8841人次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帮助6.99万人次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务收入达3.6亿元;共计帮助370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劳动力就业全覆盖。扩大医疗救助。扎实推进“大病救治一批、慢病签约一批、重病兜底一批”工作,所有建档立卡户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贫困群众医疗“六减十覆盖”政策,形成了“基本医疗 大病保险 医疗救助 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障体系。

打造“绿水青山”

格尔木,曾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遗忘的“明珠”。持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打造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扎实做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对已建成的4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9项水质参数指标24小时连续监测。稳步推进“煤改气”工作,全市禁燃区内除驻格部队燃煤锅炉外已基本清零。持续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关停“散乱污”企业16家。推动河湖长制落实落细,全面开展“清四乱”整治工作。

截至今年7月,格尔木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3.3%,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继续推进长江源头生态第一镇建设,着力推进国土绿化、“三北”防护林、森林质量提升、国家重点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

诚信青海建设概况(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3)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5元、增长4.1%,有力推动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攻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效,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双组长责任制,亲自安排督战脱贫攻坚工作,对退出村、脱贫户遍访全覆盖,推动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规划和方案,成立格尔木市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快乡村振兴省州两级示范试点村建设,脱贫质量不断提高。全力打造宜居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整充实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双组长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级领导联点创城工作制度,34名市级领导示范联点416个重点场所.

对环保督察组反映的问题积极整改

牢固树立问题导向,认真做好第一、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信访举报案件整改工作,2017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的52件环境信访案件全部办结,反馈的7项问题中,已完成整改5项,其余2项达到进度要求;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的35项信访案件中已办结33项(重复一项),剩余2项阶段性办结,交办的9项问题,已完成整改8项,正在整改1项。

加强农牧区生态动态平衡。认真落实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草原面积4130.83万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金每年兑现资金6680.66万元;落实枸杞有机肥全替代化肥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试点3.1万亩;紧紧围绕“三清、五改、治六乱”要求,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美丽农村人居环境。实践证明,只有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挖掘生态潜力,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为各族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让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更可持续。

生长“软黄金”的温床

在格尔木,大量生长的黑枸杞被誉为这里的“软黄金”。

格尔木还坚持农牧业优势,巩固脱贫成效。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11.7万亩,累计繁育仔畜15万头只,牲畜存栏39.5万头只,牲畜出栏7.5万头只;特色生物扶贫产业园加快推进,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7个、无公害农产品26个,有机认证枸杞种植面积3万亩;发放各类就业补贴665.24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69人次,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1121人次,为336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59.13万元。

诚信青海建设概况(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4)

图片来自网络

坚持社保兜底,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社保提标扩面、大病医保、医疗救助等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月人均标准提高到1191元,累计投入城镇危旧房改造、住房条件改善等资金2.27亿元;积极打好疫情阻击战,满足民生基本保障,储备大米641吨、面粉819吨、菜籽油199吨。坚持服务发展,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减税降费4.19亿元,减免企业社保费1.36亿元;工业气价下调20%,大宗货物铁路运费下调5%—10%左右,累计拨付企业纾困转贷等专项资金8444万元;帮助16家重点企业完成上下游产业对接24.85亿元。为园区82家企业发放政策奖补资金786.15万元。

曾经,黑枸杞为这里带来了收入,未来也会给这里带来更多希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