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柏大概是《知否》中最被看好的男人之一,无论是婚姻还是前途,他都是众人心目中的香饽饽。

在一片希冀中,长柏娶了盛老太太看中的清流世家嫡女海朝云,婚后两个人之间虽称不上爱情,但他们的婚姻生活是多少人羡慕的样子,也是《知否》中少有的甜蜜夫妇。

知否原著盛长柏最后的结局(知否原著长柏不纳妾)(1)

01长柏维护海氏

海氏永远不会知道,她与长柏还未成亲,长柏就已经在外维护她的名声了。

长柏科考完成后与齐衡还有几个朋友一起小聚,席间有人议论。

“若说门风严谨,士林中人皆称颂海家高洁。我今日听得一个消息,说盛老弟最近也是好事将近,能得一贤妻呢。”

“要说这海家嘛,娶媳妇是热闹的,可招女婿却不易了。”

长柏只是一脸平静地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岂有做子女的私自议论的。”一句话就让众人不再言语。

那时候长柏已经与海家在议亲,如果承认了就会有坏海氏闺誉的嫌疑,因此长柏一句话不仅维护了海氏还让众人不再议论此事。

知否原著盛长柏最后的结局(知否原著长柏不纳妾)(2)

在那个年代但凡传出点风声就能毁掉一个女人的名声,长柏的回答则是对海氏的维护。由此可见长柏的人品。

新婚时,长柏给海氏出主意如何对付大娘子:“累不了半个月就能过关了。”

都说“知儿莫若母”,同样“知母莫若儿”,长柏明白母亲肯定会为难海氏,因此才会给海氏出主意对付自己的母亲。

海氏听从长柏的建议:她恭恭敬敬地服侍大娘子,晨昏定省不说,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盛纮长柏回府,一直跟在大娘子身边伺候,大娘子吃饭她就站着布菜,大娘子喝茶她就先试冷热,大娘子洗手净脸她就端盆绞帕,且始终面带微笑,丝毫没有劳苦疲累之意,没有半句抱怨,而是言笑晏晏,仿佛伺候大娘子是件多么愉快开心的事儿。

果然几天之后,大娘子的痛苦来临了,盛紘讽刺大娘子当初没有伺候过婆婆,现在反倒能够心安理得的接受儿媳妇的伺候,就连盛家上了年纪的婆子都开始暗讽大娘子。

更令大娘子坐立不安的是,大年三十晚上盛家在吃年夜饭,盛老太太看着忙活的海氏对大娘子说:“你比我有福气,是个有儿媳妇命的。”

知否原著盛长柏最后的结局(知否原著长柏不纳妾)(3)

之后大娘子就暗示海氏不要随身服侍了,海氏假装听不懂;大娘子改暗示为明示,海氏不从,说这样不合规矩,她不敢不孝,林小娘那边也推波助澜,盛纮只要来大娘子院子,开口拿婆媳对比。

最后大娘子执意不许海氏陪着自己,叫她去寿安堂服侍,海氏便分出一半孝顺力度给老太太,大娘子才总算松了口气。

果然海氏是个有老公命的人,长柏明白大娘子的痛点在哪里,给海氏出的主意不仅让海氏收获好名声,还暗自给大娘子一个下马威。

大娘子婚后没有服侍过老太太,有了海氏的对比,大娘子肯定会被嘲讽,这样大娘子就不会再为难海氏。

海氏嫁给长柏,她是幸运的,新婚便能得到丈夫的维护与支持,想当初华兰嫁到伯爵府,受了婆婆十几年的磋磨才换回夫婿的心疼。如兰嫁给了自己的爱情,面对婆婆的为难,却需要长柏对文炎敬的敲打才让文炎敬维护她。

其实造成婚姻幸与不幸最大的区别便是选择,俗话说:“择一人终老。”这个人是最重要的关键,就像长柏,他人品贵重,重情义,有底线又有责任感,与这样的人结婚,即使两个人之间没有爱情,婚姻生活也会舒心。

知否原著盛长柏最后的结局(知否原著长柏不纳妾)(4)

新婚的长柏愿意维护海氏,是多少人渴望的婚姻。婚姻生活是柴米油盐,琐事与小事居多,像长柏这种有责任感重情义的人会在琐碎的生活中给对方足够的维护与安全感!

02长柏不纳妾的真实原因

长柏年少时,大娘子觉得儿子大了屋里得放人,非要挑几个标致的,长柏便说才貌出众的女子大都眼高心高,容易惹事端,闹得他读书也不得安静,坚决不要。

为此大娘子含蓄隐晦地解释了一番关于“通房”的涵义。长柏想了想,同意母亲的建议,但回头就请刘昆家的出面,对着一众丫鬟说:“盛家家风,通房抬不抬姨娘,将来好坏全凭以后的少奶奶。”

一句话就让那些丫鬟打消了成为长柏通房的念头。其实长柏之所以不想要通房,是受盛紘的影响,长柏年少时正好是林小娘受宠的时候。

盛紘宠妾灭妻不仅让盛家家宅不宁还让正室大娘子受尽了嘲讽,甚至长柏这个嫡子也受了很多委屈,给长柏留下童年阴影。

因此长柏养成了性情端凝稳重,说一不二以及讨厌不守规矩妖娆做作的人。

婚后的长柏渐渐成为了盛家的顶梁柱,可他依旧记得初心:家宅安宁。因此在大娘子屡屡为难海氏要给自己纳妾时,长柏都会主动维护海氏。

知否原著盛长柏最后的结局(知否原著长柏不纳妾)(5)

海氏怀孕后,大娘子借口长柏读书工作辛苦了,该有个知冷知热的人。长柏就说爹爹挣钱养家更辛苦,您有好的先紧着爹爹。

大娘子想把羊毫抬为姨娘,长柏就问老爹当年那几个通房哪里去了,大娘子拍着桌子大骂你小子敢顶撞老娘,长柏就说他是儿子不能顶撞可是又好奇那就只好去问问爹爹和老太太。

最终大娘子不仅没能给长柏纳妾,让海氏添堵,反倒是盛紘又多了几个年轻的通房,这下大娘子没有时间找海氏的麻烦,也没有心情给长柏纳妾,而是奔赴在妻妾之争的路途。

不得不说长柏是人间清醒,长柏对海氏的感情一开始只是满意语欢喜,他满意海氏的持家手段,满意海氏的重规矩,满意海氏的贤惠与孝顺,也理解海氏的不安,更是懂家宅不宁的根源,所以他不会纳妾。

海氏得知大娘子给长柏纳妾的时候,故意装病,这些长柏都明白,他看到了海氏的不安与惆怅,所以在海氏怀二胎的时候,长柏宽慰海氏希望生个女孩,能凑成一个好字。海氏却不吭声,海氏是希望自己是儿子,这样地位才能更加稳固。

亚瑟·乔拉米亚曾说:“所谓共情,便是能看透别人的内心和灵魂,知道他们的想法、感受他们情绪的能力。”

知否原著盛长柏最后的结局(知否原著长柏不纳妾)(6)

正是因为感受到海氏的不安,长柏主动站出来维护海氏。对于长柏而言,此生得一妻足矣。把感情放在章程中,这是长柏对自己的要求。就像长柏对两个弟弟的教育:

“男子汉大丈夫,是非在前,情分在后,不是让你无情无义,而是得把情分笼在章程里!”

“咱们身为男儿的,成人前靠出身,成人后靠本事。你如今已不是父母膝下的稚子了,有了妻子儿女,将来还要独个儿撑起一个家,若没个定算,只由着心中情意摆布行事,岂非与妇人无异!”

仔细想想女人在婚姻中图什么,无非是丈夫能够心疼自己、维护自己,以及两个人携手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

我们都知道婚姻不是爱情,婚姻与爱情无关,或许有爱情基础的婚姻更加美好,但是能够互相维护,相依为命的婚姻更甜蜜牢固。

就像宫崎骏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所说:“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相守,无论谁都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一颗舍得付出懂得感恩的心,才能拥有一生的爱和幸福。”

长柏与海氏互相付出,互相维护,他们彼此值得一生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