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专权,关东起兵的人包括渤海太守袁绍、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邈弟弟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曹操(身在陈留)、后将军袁术(身在鲁阳)。

讨伐董卓的酸枣誓师大会(讨伐董卓的酸枣誓师大会)(1)

图1、集结的各路诸侯(《虎牢关》)

仔细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的实际情况,基本上就是袁绍的一个朋友圈。对四世三公门生遍天下的袁家来说,这么稍微串联串联,搞这么点动静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其中有三个袁家自己的人:袁绍、袁术、袁遗。

讨伐董卓的酸枣誓师大会(讨伐董卓的酸枣誓师大会)(2)

图2、山阳太守袁遗

袁家的这三位,前两位都很出名,但最被曹操推崇的却是最后这一位山阳太守袁遗。曹操是这么评价袁遗的:“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伯业是袁遗的字,虽然曹操在夸赞袁遗的时候顺便夸赞了一下自己。但从曹操之后创立的功业来看,袁遗能够被曹操拿来和自己比较,足可见在曹操心中袁遗是怎么样的不一般。可惜,袁遗在乱世没有太多的表现,一直依附袁绍,曾被袁绍任命为扬州刺史,没多久就被袁术杀害。袁家人内部矛盾,有一段时间,是诸侯间最主要的矛盾。这是后事,现在暂且不多讨论。

讨伐董卓的酸枣誓师大会(讨伐董卓的酸枣誓师大会)(3)

图3、被公推为盟主的袁绍

我们看到四路讨伐董卓的大军中,最多人集结的地方是酸枣(今河南延津)。我们先看一下在酸枣集结的这些诸侯们:兗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

从位置上看,广陵太守张超所在的广陵离枣阳最远。而且张超并不直接在袁绍的朋友圈里,他怎么会这么积极、大老远的从徐州靠海的广陵郡跑过来呢?这背后就要说道张超最倚重的一位谋士——臧洪。

讨伐董卓的酸枣誓师大会(讨伐董卓的酸枣誓师大会)(4)

图4、臧洪

张超在史书里没有独立的传记,这位臧洪却有。广陵太守张超及其倚重臧洪,以至于让他哥张邈都很好奇。在张邈的陈留郡,张邈和张超一见面就问:“听说弟弟你在广陵郡守的位置上干的很不错,所有的政策指令都不是你发的,而是全委托一个叫臧洪的人,这个臧洪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张超听到哥哥这么问,这样回答:“臧洪的才智能力都强过我,我确实最信任他,他是货真价实的海内奇士。”然后,张超就引荐臧洪见了自己的哥哥张邈,张邈一见臧洪,就被他吸引,“与语大异之”。单从张家兄弟如此倚重臧洪,就能看出这个人确实是个不一般的人物。不过,看看张超和他哥这段对话,张超这种谦虚的品格,让贤的能力,也真是世上少见。

张邈、张超能出现在酸枣,这个臧洪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听说董卓在京城的所作所为之后,臧洪劝张超说:“超兄你们家历代深受皇恩,兄弟俩都是大郡的郡守。如今皇家遭难,面临危局,朝政被乱臣贼子把控,这正好是天下义烈报恩效命的好时机呀。如今广陵郡官员百姓上下富足,如果我们擂起战鼓招募,弄个一两万人不是什么大问题。用这些兵力去诛灭国贼,成为天下的先导,这不就是最大的大义吗?”张超听了很是同意,就举兵,着急了一起往西边来,到了张邈的陈留郡。

讨伐董卓的酸枣誓师大会(讨伐董卓的酸枣誓师大会)(5)

图5、张邈

臧洪的这段话,如果放在古时推崇的春秋大义里,肯定是没问题。但放在现实里,却是后患无穷。身为郡守,不守土一方,却从任上举兵去攻打中央,这不恰恰是乱世最常见的事情吗?如果你真能像董卓控制住中央朝廷就好了,可就你这点临时招募的兵力,肯定不可能。结果只能是你招募好的这两万人,成为一股独立的势力,从此危害四方。关东讨伐董卓的结果,正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不管说的有多么冠冕堂皇,可如果背后藏的是野心的话,对天下都没什么好处。而在这慷慨陈词背后,臧洪、张超真的没有那么一点点私心吗?即使没有,你们能保证你招募的这两万人没有?

在张邈的陈留郡,张超、臧洪和张邈一说来意,双方一拍即合。这时候有这想法的不止张超、臧洪。曹操招募的五千人,就张邈管辖的陈留郡,张邈对于举兵对抗董卓早有准备。臧洪与兗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都是熟人。于是在臧洪的串联之下,诸侯们都聚集到了陈留郡。张超的这个幕僚臧洪在诸侯串联中起的作用,不容小觑。

讨伐董卓的酸枣誓师大会(讨伐董卓的酸枣誓师大会)(6)

图6、位于兖州刺史部陈留郡的酸枣

我们再看一下誓师结盟的地点——酸枣。酸枣位于陈留郡,陈留属于兖州刺史部。酸枣会盟真正的东家是张邈,不过张邈此时名义上也归兖州刺史刘岱管辖。在臧洪这个小角色的推动下,依托于张家兄弟——张邈、张超,各路诸侯聚集到了酸枣,举起了酸枣誓师的“义旗”。

酸枣会盟这样仓促而来,以至于在大家集结好了,设了坛场,准备一起结盟宣誓的时候,到场的各位大员或碍于面子,或觉得自己资历不够,最后居然一致推荐由幕僚臧洪来做誓师演讲。能够经大家一致同意,臧洪拥有了本来应该是,盟主才有的誓师发言机会。要知道讨伐董卓的诸侯盟主是袁绍,可袁绍怎么没出现在现场呢?最大的可能性是,相比于张邈,袁绍更信任王匡,跑去了王匡的河内郡。于是臧洪就登上祭坛,拿起木槃喝下祭祀的牲血之后,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誓师演讲。

就这样,臧洪这样一个小幕僚,在讨伐董卓最重要的誓师结盟会上,担任了一般由盟主做的主讲发言人。臧洪的演讲封为三个部分,先痛斥了董卓一通,然后又褒奖了带领起兵的各位,最后说了一段誓词。单看史书上的记载,亮点并不多,但《三国志》却说听完臧洪演讲的人,不少都声泪俱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可见臧洪的现场演说能力还是不错的,再加上董卓所做的引起群愤的事,现场反向很不错,只是没办法完全记录下来。一整理概况,却发现其实没说啥实质内容。

讨伐董卓的酸枣誓师大会(讨伐董卓的酸枣誓师大会)(7)

图9、酸枣誓师大会(《虎牢关》)

不过在《三国志》记载的臧洪演讲中,却透露了当时在场的人。臧洪的演讲中提到了兗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五位。和我们在上一篇介绍的集结在酸枣的人员有不少差异,四路任命中集结在酸枣的人员有:兗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邈的弟弟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

两者比较,多了豫州刺史孔伷,而少了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曹操当时很有可能在现场,但当时曹操不是一方诸侯,依附在张邈之下,不被臧洪提到算正常。另外两位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有可能在酸枣结盟宣誓时还没赶到。而多了的豫州刺史孔伷,因为和臧洪熟悉,很可能是从他屯兵的颍川特意赶过来的。

看誓师大会的成员里,有三个是董卓任命的兗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再加上豫州此时韩馥、渤海太守袁绍,董卓最初任命的地方大员中就只剩南阳太守张咨没有在讨伐他的行列里了。董卓真的是自己给自己挖坑,这些士人根本不买你的好。自己任命的人,现在全起来反抗自己了,董卓会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