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雄守雌” 源自《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为天下谿"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关于小时候读书的成语?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关于小时候读书的成语(周末读书时光成语中的智慧)

关于小时候读书的成语

“知雄守雌”

源自《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为天下谿。"

意为: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解读]

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并不像它表面上那样毫无生机、 无所作为,而是孕 育着无限的潜力;而那些看似生机勃勃的刚强的东西 ,反倒缺乏积极向上的

能力。因此,老子主张“知雄守雌”,即深知雄强的好处,却仍然要安守雌柔, 是其“弱用”“守柔”思想的集中体现 ,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超凡的人生 智慧。

1、 “知雄其雌”是放低自我, 立定脚跟,再图进取的智慧。老子反对强攻硬 取,认为真正的强者应先立足于“柔” ,站稳脚跟,谋而后动。

如:在楚汉之争中 ,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除了知人善用的才能外 ,还得益于其知雄守雌 ,谋而后动的智慧。 楚汉之争中,按照楚怀王原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先入咸阳,理应做关中王,但项羽自恃功高,毁约自立,企图独霸天 下。而刘邦自知实力不如项羽,为了保存实力,一再对项羽示弱,甚至对项 “兄事之” ,正是他的柔忍谦卑使得鸿门宴项伯为其“挡剑”,项羽大意放行,最后依靠奇谋良将绝地反击 ,逼得西楚霸王自刎乌江。

2、“知雄守雌"是不以力取的智慧,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谋略,是以 妥协退让之姿麻痹迷惑对手,使对手在恶性膨胀中一步步被架上火炉,从而 厚积薄发,一击毙命的长远目光。

如: 嘉靖年间,奸臣严嵩权倾朝野,一手遮天, 贪赃枉法,无恶不作,对待异 己更是心狠手辣,明朝在他的掌控下危机四伏,许多正直之士在与其正面斗争 中,惨被杀害。当时众多的反严派人士将希望寄托于位高权重的徐阶身上, 然而阶却选择隐忍不发,他不仅没站出来, 反而在严嵩面前甘词媚语,即 使被严嵩多次设计陷害,他也装聋作哑,从不与严嵩争执 ,甚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做妾,隐忍恭顺到了极点。 徐阶的卑弱退让,使严嵩消除 了戒心,认为其不足为虑,便更加肆无忌惮地作恶。 最终严嵩惹怒皇帝,待 到"万寿宫失火事件”时,徐阶便趁机与道士蓝道行、 御史邹应龙里应外合 告严嵩父子通倭谋反,最终让奸相严嵩伏法,为民除害。

总结: 明知道雄强却甘愿以雌柔之姿示人,是认真观察形势知己知彼以图进 取的谋略,是处于复杂的环境中,不招摇过市引人注目的隐者气质,更是中 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恪守的不与人争的处世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