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古已有之的“匠艺传心”,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传说。
记者将带大家走进乳山,一起了解这些即将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乳山缕绣
乳山镂绣,又名扎目,俗称“棉麻布扣眼绣花”,被国外用户誉为“抽纱灵魂”和“花边之冠”。图案和针法呈欧式纹样,简洁大方,色彩淡雅,整体效果高贵大方。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乳山镂绣在抽纱制品中自成体系,一度成为乳山出口贸易中的支柱产业。
2011年12月,乳山镂绣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3年,乳山镂绣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宁海绸
宁海绸是明、清时期境内民间用柞蚕丝织成的一种丝绸,因产地当时隶属宁海州而得名。宁海绸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中国的书法与与绘画可以在它上面发挥无穷的艺术妙味,是交际中最佳的馈赠礼品。
2008年8月,宁海绸的制作工艺被乳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乳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宁海稠的制作工艺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二批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乳山钩织
乳山钩织是乳山民间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又称钩花,属于山东抽纱手绣产品中的一类。乳山钩织的花样比较自由,从头到尾仅有一支钩针与一根线,可钩出许多自由型、花型、圆型、立体织物等。乳山钩织产品图案丰富美观,色调高雅大方,极具中国传统民族风格,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喜爱和认可。
2014年7月,乳山钩织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2月,乳山钩织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乳山剪纸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是流传千年的艺术瑰宝。乳山剪纸区域性强,艺术性高,并有较为清晰的发展史以及大量的作品遗存,对研究民间习俗、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具有可靠的史料性价值。
2008年乳山剪纸被乳山市人民政府确认公布为第一批乳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姜家柳编
姜家柳编是以杞柳为主要原料加工器具的,主要产品有圆笸箩箱、长箱、篓子、圆斗、饭盛、笊篱又是家家户户也离不开的日用工具。姜家柳编,质地讲究,外形美观,纹理均匀清新,掌面平整,坚固耐用,几十年不会招虫蛀。小型柳编制品挂在家里,装饰味十足,有一种回归田园生活的那种清新以及丰收的感觉。
2011年12月,姜家柳编制作技艺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葫芦烙画
葫芦烙画是乳山的传统民间工艺,特别是银滩沿海农村有葫芦烙画的传统。乳山福葫芦画的题材一般采用吉祥图案,隐含“福”文化,作品主要有福禄相伴,财神与鹿,福禄寿喜财,富贵牡丹、送福观音、龙凤呈祥,吉祥鸟,山水、母爱乳山,吉祥有余等。
木板年画
乳山木板年画兴起于清代,清代晚期及民国初达到鼎盛期。乳山木板年画体裁广泛,用色鲜艳,线条粗犷,简练流畅,风格淳朴,本土气息深厚。其中年画灶神、天地神、财神等作品,揭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对节日的祈盼。
宫家彩绘葫芦
宫家彩绘葫芦制作技艺,是以宫家彩绘为基础,加上了现代审美和色彩,拓展材料的运用,注重色彩搭配和作品的完整性以及主题性,在葫芦的表面绘画,营造两度空间、三度空间。主要作品有:牡丹系列,玫瑰系列,荷花系列,山花系列以及西双版纳的天籽金兰系列。
2016年10月,宫家彩绘葫芦制作技艺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泥塑
乳山泥塑,是把各色轻粘土经过搓、揉、抻、捏、盘、切、压等方法,制成花、鸟、虫、鱼、人物等各种雕塑作品。后经几代人的努力及改进,面塑手艺得到长足的发展。近几年,由于轻粘土颜色艳丽丰富、操作简便,且易于风干和长期保存,很快取代了原来的面粉原料,而被广泛应用于泥塑创作。
2017年12月,被乳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五批乳山市级非遗名录。
平绣
乳山平绣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书法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一鳞一角、一瓣一叶、一笔一画之微也一丝不苟,具有平、滑、光、顺、匀、手指拨弄不起毛等特点。绣品分类主要分服饰品、床品、欣赏品等生活用品。
2014年7月,乳山平绣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砂碗烧制
乳山砂碗烧制技艺最早追溯于清代同治年2年(1862年),以砂碗为载体,绘、刻、剔出各种本土传统图案,具有收藏、实用、观赏、研究本土民俗学的价值。
2017年12月,被乳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五批乳山市级非遗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