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力以赴激励句子(涵盖的是我们对事情的回避和没有全力以赴的努力)(1)

成语经典故事

春秋时期,远在南方的楚庄王派大臣申舟率团访问北方的齐国,从楚国的地界来到齐国,中途必须要经过宋国的边境。

按国家外交道理来说,楚国派使臣经过宋国境属于借道,应事先告知宋国的安全部门和外交事务机构,然而楚庄王自恃楚国为大国,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完全不把小小的宋国放在眼里,就事先没有去通知宋国相关部门。

就这样,使臣申舟一行大摇大摆的进入了宋国境内,朝着齐国方向前行。宋国国君知道了事情后,觉得楚国太过狂妄完全不把宋国放在眼里,十分气愤,于是下令士兵将申舟一行扣留下来,不放出境。

关于全力以赴激励句子(涵盖的是我们对事情的回避和没有全力以赴的努力)(2)

这时候,宋国一位名叫华元的大臣义愤填膺的对国君宋文公说:“楚国事先没有外交辞令,也没有通知我国相关部门,狂妄的胡乱进入我国境,这分明是挑衅,完全是把我国当作不存在,好像我国已经灭亡而领土已归属于他们楚国似的。我们必须努力维护国家独立主权的尊严,不能受这种侮辱!就算楚国仗着大国实力作威作福要发兵进攻,我们宋国全国军民一心也会拼死抵抗,大不了就亡国。但我们宁可战败而死,也绝不屈服,我们应该要雪耻!”

关于全力以赴激励句子(涵盖的是我们对事情的回避和没有全力以赴的努力)(3)

宋国国君本就在气头上,听了大臣的话后,马上下令士兵处死了申舟一行,并下令全国进入戒严状态,做好战争准备,随时迎接楚国的军事进攻。(土耳其貌似没有和俄罗斯作战的能力吧)

楚庄王得知使臣被害消息后,果然下令派军队进攻宋国,楚国大军浩浩荡荡直奔宋国都城睢阳,把城墙围困的水泄不通。

可宋国上下一心,这场战争变成了拉锯战,眼看都城最后即将被攻破,国君宋文公赶紧派大夫乐婴向盟国晋国求助援军。

关于全力以赴激励句子(涵盖的是我们对事情的回避和没有全力以赴的努力)(4)

晋景公作为宋国的盟国,担心不出兵会遭到天下诸侯的耻笑,于是下令准备出兵援助宋国。

晋大夫伯宗知道此事后认为出兵援救宋国将会对晋国非常不利,就极力前去劝阻晋景公,并说到:“‘虽鞭长,不及马腹(即使鞭子再长,也打不到马屁的肚子)’,如今,老天爷要让楚国逞强,怎么能和它相争呢?遇事要心中有数啊!河水可以容纳污浊的东西,山林之中可以隐藏毒虫,美玉也难免含有瑕疵啊。现在楚国的国力正盛,兵强马壮,楚庄王问鼎中原的野心世所皆知,强楚要称霸主。我们应该要避其锋芒,容忍一时的屈辱,不要因为不救宋国就感到羞耻,这是普天下的人都知道的道理。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我们晋国的利益啊!”

关于全力以赴激励句子(涵盖的是我们对事情的回避和没有全力以赴的努力)(5)

于是,晋国就没有出兵援助宋国,只派了一位大夫叫解扬的,到宋国去安慰一番。


呵呵,说白了国家间的交往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纵观今日之世界格局,美帝到处横行也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啊,哪怕当年俄土有可能战争的话,美国也不会轻易出手援助的,先要考虑到自己利益最大化,才能打起算盘!

成语“鞭长莫及”就出于此。

关于全力以赴激励句子(涵盖的是我们对事情的回避和没有全力以赴的努力)(6)


成语典故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

楚子伐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成语释义

原意是虽然鞭子长,但是打不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比喻因为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


成语小思???

撇开政治,回归生活!

关于全力以赴激励句子(涵盖的是我们对事情的回避和没有全力以赴的努力)(7)

很多时候,譬如面对异地恋人、异地工作或者老家父母。。。热情褪去后,我们就会把此句当成了距离的借口。一句[鞭长莫及]涵盖的是无奈,也是我们对事情的回避,有敷衍的成分,没有全力以赴的努力,只会说尽力而为的话语!想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