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并不“积贫”

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大宋是被定义为“积贫积弱”的形象存在的,甚至中学教科书都是如此著述的。

在“积弱”的讨论上,大宋军事方面在历史上的表现确实并不突出,我们今天先把此话题搁置一旁。但是,如果你要是认为,大宋是一个贫穷、没出息的朝代,那绝对是对宋朝历史的莫大误解。

宋朝大器晚成的丑陋宰相(武大郎靠卖烧饼住二层楼养全职太太)(1)

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皇帝,登基称帝,建立北宋。此后,从历史来看,整个大宋倒是完成了后周没有能够完成的历史工作,就是除了幽云十六州未收复之外,其余的中原地方都给收复、统一了。

除了幽云十六州未收复,被宋人看做是如鲠在喉之外。北宋的整体经济发展却获得了高度的繁荣和昌盛,在文化和技术层面相比中国历史的其他朝代也是独领风骚。

北宋一朝绝对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富足的朝代,并且没有之一。

唐宋经济对比

大唐盛世绝对是让普遍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段历史,北宋虽然在军事上的成绩可能没有盛唐突出,但在经济上北宋可是在唐朝之上继续向前走的。

我们就先来对比一下唐宋两朝在经济上的一些差异,你就有非常直观的感受了。

宋朝大器晚成的丑陋宰相(武大郎靠卖烧饼住二层楼养全职太太)(2)

大唐对社会控制、干预较强

在唐朝之时,政府对小商贩的管制相对于宋朝而言是比较苛刻的。小商小贩的商业活动是受到了政府的强干预,举例来说就是不能够随意摆摊、开店,不是像今天有专门的城管人员管理小商贩活动那么简单,而是设立了“坊”的制度,把商贩都安排在“坊”里面,不得随意迁徙,必须依照政府规定来活动。

这种情况下,经济贸易肯定是受到非常大的抑制。毕竟做生意,生意人进进出出、出于各种需要自由流动在正常不过。不让人们自由迁徙,其实就是唐代政府对社会的一种控制。所以唐朝的社会自由度,其实并不大。

宋朝大器晚成的丑陋宰相(武大郎靠卖烧饼住二层楼养全职太太)(3)

你可千万别因为几首唐诗的豪迈和它表现出来的气度,就认定唐朝高度自由。在唐代的知识传播成本还是比较高的,老百姓大都读不起书,能读得起书的基本上是豪族。

随便翻一个唐代诗人,基本都是豪族身世。例如,普遍都认为官场不得志的李白。如果你细心留意的话,《新唐书》记载李白是李唐皇室诸王的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同辈族弟的九世孙。

总之,游山、玩水、吟诗,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属于豪族的。相反,民间生活则是受到控制的。

大宋对社会的弱控制

到了宋朝,这一朝的玩法就是对社会减轻控制、干预。在经济上最明显的就是,唐代“坊”的这种制度被取消掉了。其次,老百姓也允许自由的迁徙,人们可以无顾忌的自由摆摊、做买卖。

所以,以宋代历史为背景的《水浒传》当中的人物武大郎,可以挑着担子,不用担心政府处罚,到处卖烧饼,这放在唐代是不允许的。

值得一提,平民社会里的武大郎光靠着烧饼、炊饼,就能够住上二层楼的房子,还能够养得活全天在家里的全职家庭主妇。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大宋的朝廷没有采取对社会进行严密的控制,民间贸易得以发展,变得发达,老百姓也才有机会劳动致富。

宋朝大器晚成的丑陋宰相(武大郎靠卖烧饼住二层楼养全职太太)(4)

你印象里,古代的中国是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地位也非常低下,古人以经商为耻。

但是,宋朝却是其中一个例外,它是古代中国唯一不抑制商业的朝代,并且儒生们也不以此为耻辱。宋代人的观念里,如果科举没考上就去经商致富,这是算得上没给祖宗丢脸的。

在税收方面,中国古代的其他王朝都是以农业税为主,宋朝这一朝则相当例外。宋朝时期就已经开始鼓励海外贸易,工商业税收和关税收入成为政府财源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

民间经济的繁荣发展,自然而然会催生第三产业。因此在宋代,各种酒馆、戏楼、杂货铺等,各种符合普通民众需求的商业应运而生。

宋朝大器晚成的丑陋宰相(武大郎靠卖烧饼住二层楼养全职太太)(5)

而且,经济当中也形成了很深入的分工。例如,社会当中有需要养鱼的,就分出来专门培育鱼苗的行业;有需要养花的,就分化出来专门培育花苗的行业。

你或许会以为这些养鱼、种花之类的,都必须是有生活情调、闲情逸致的人才会去消费。其实不然,当时最大的消费群体并不是像唐朝时李白那样的豪族或者是各类达官贵人,而是最普通不过的平头百姓。通过这,也能够见到宋代民间社会的繁荣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