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进行到一个月了,这几天在网上看了不少法律博主、炒股博主,为了筛选信息获取能力和判断能力不足的受众群体,开始大量引用乌克兰方面的战报,得出了各种啼笑皆非的结果。连俄军死亡17000人的结论都敢下。按照1:5的死伤比,俄军这会怕是在乌克兰境内已经没有可战之兵了。战争虽然还没有结束,但我们依然可以对这场战争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我们先对俄军在乌克兰方面的兵力分布进行一个基础的了解。俄军本次进入原乌克兰国境内作战的野战部队约6万人,两个自治共和国(东乌)的自有武装约3万人,加上其它俄方零散单位,目前在原乌克兰国境内作战的俄方部队总计在10万人左右。此外俄军在白俄罗斯突出部和原俄乌边境地区各保留有一个重兵集团未投入战斗,其中白俄罗斯突出部布列斯特方向的重兵集团即是所谓的“白俄罗斯断头台”,是防备域外(如北约势力)力量干涉的重要后手,一旦域外力量的地面部队越过波乌边境干涉俄乌冲突,布列斯特方向的重兵集团即可向南将其切断。
一般所说的“俄军在本次冲突中投入了20万地面部队”,指的是整个乌克兰方向投入的兵力,包括上述两个未投入交战的重兵集团。俄军的机动部队总数在28万到30万左右,一次性在单个方向上投入20万人,整体来说确实是比较吃紧了。
这场战争并不像某些人形容的,归类于二战水平,这次俄乌冲突是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大纵深机械化战争的唯一实例。这个其实简单做个加减法就可以看出来,二战之后如此规模的战斗,仅此一例。作为对比的北约其实连气焰最嚣张的时候,打南联盟都不敢地面部队下场的怂蛋,非常的“挑对手”,怕“天兵”的神话破功。不过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越不下场神话破功越快。
乌军实际上开战之后很快就被俄军进行了有效的战场遮断,简而言之就是丧失了大部队沿交通线移动和集结的能力。因为一集结就挨炸,大部队沿交通线机动也挨炸。所以开战以来,乌军的兵力部署态势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说白了其实就是龟缩在城里,拿老百姓当肉盾,一出城挨打。但很显然,龟缩挨打或许能稍微推高交换比,但一定是没有任何可能赢得战争的,甚至连打几个体面一点的漂亮仗都不可能。乌军基本丧失了主动获取俄军情报的能力,只能通过当面接触的俄军来了解有限的信息。整个空情网也完蛋了,防空兵器只能依靠自身能力独立战斗,效能大打折扣。比较典型的两个例子,一是开战不久乌军一整个山毛榉防空导弹,在有敌情的环境下盲目机动遭遇俄军武装直升机,行军状态被火箭弹消灭。二是俄军长航时无人机全程跟踪拍摄乌军利用购物中心隐藏火箭炮单位,并于乌军进入发射阵位后快速召唤战术弹道导弹进行打击。
俄军无人机能长时间在基辅市区的高空飘着,意味着乌军的区域防空在俄军面前可以说已经完全消失了。这也就是俄军还把一部分乌克兰人当同胞,要是换成美军,精确制导弹药不要钱似的使劲往下扔,过个三五天乌克兰全国就该把泽连斯基交出去跪求投降了。至于冲突中被吹爆的“军盲三神器”,毒刺、标枪和无人机,实际效果完全不够看的。在战争初期俄军进行大范围穿插机动阶段,“乌克兰超人RPG爆杀VDV”的视频偶尔还是能见到几个的,但是为什么标枪、毒刺之类吹上天的东西反而没有可靠的战果?为什么毒刺能被Ka-52十八连闪,“针”式乃至山毛榉,还有七十年代水平的圆点U却不乏战果?
武器装备的训练使用以及单件武器和整个军事体系的配套性是必须注意的,换一件武器对整体战斗效能的影响,并不是像游戏里把锻造7太刀换成锻造8太刀固定增加300点独立攻击力那么“热插拔”那么简单清晰。回到标枪就是标枪的发射过程非常繁琐,需要专门的培训才行。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的标枪乌军并不爱使用,反而被俄军大批量缴获的原因。乌军也不是完全没有亮点,至少小部队还是有可圈可点的组织和战斗意志。在被全方位遮断的情况下,乌军能组织起排到加强连一级的反突击,属实难能可贵。当然这类反突击的结果,最后往往是成就了俄军Tos1单位的勇气奖章或者俄罗斯英雄荣誉。此外,俄军在战斗中广泛使用伴随的Tos1发射云爆火箭粉碎乌军反突击,这种“双份霰弹”式的战法也是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另外这个结论,是从数个俄军TOS1单位的表功材料里看出来的,但从乌军方面流出的材料中,是看不出东部乌军还能组织起这种战斗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乌军用来拍小视频的手机不是诺基亚,不可能在被云爆火箭弹覆盖过一轮之后还能正常使用。
还有的话,就是对圆点U导弹的应用。目前发现目前可以证实的乌军远程火力打击有三次:之前通过网络钓鱼方式引诱顿巴斯平民集会后试图用圆点U进行打击,成功发射,被末端拦截,造成了附带损伤;使用圆点U对赫尔松机场进行打击,成功发射,成功命中,摧毁一批俄军直升机;使用圆点U对别尔江斯克港口泊位进行打击,成功发射,被末端拦截,造成了附带损伤。
从这三次战例可以看出,乌军战术弹道导弹打击的,都是乌军已经知道确切坐标的非时敏目标(市民广场、原属于乌军的赫尔松机场、原属于乌军的别尔江斯克军港),打击前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人工详查确认目标状态即可。结合乌军整体较为落后且与北约不兼容的信息化建设,基本可以认为乌军暂时还不具备在北约情报引导下对时敏目标进行远程火力精确打击的能力。
俄军从战争开始,不但忠实的执行“去军事化”的任务,还顺带手一起完成了“去军工化”。在乌军丧失区域防空能力后,俄军将相当一部分远程火力放到了摧毁乌重要军工企业上,目前已知遭到毁灭性打击的,包括马雷舍夫工厂、利沃夫飞机修理厂、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等。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打开瑞典斯德哥尔摩所的数据库下载一个乌克兰出口武器清单,然后对照新闻看一下这些武器的制造厂家还有几个没被打击过。
俄军的问题之前有提到过,主要是侦察能力的短板。除了之前说的火力侦察分队缺乏专用载具而损失较大外,俄军地面部队在夜间的行动频率也比较低,往往依靠陆航组织的“夜间猎人”分队出动清扫乌军(而乌军对此毫无办法),不知道是否是俄军夜间侦察通讯能力不足的原因。
作者:BLACK枪骑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