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关又名故关,历史上又称为井陉关、井陉口、土门关,是著名的险关要隘。

旧关地处太行山中段,距阳泉市中心54公里,北距娘子关9公里,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史籍对它不乏记载和描述。《吕氏春秋》记载:“天下九塞,井陉其一。”《太平寰宇记》记载:“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

长城八达岭风景区介绍(旧关小八达岭国内少见-------看雄关秀水)(1)

太旧高速公路是交通部“八五”公路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是山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山西人民修建的一条改革路、开放路、希望路、致富路。该线路的起点是太原武宿,终点则是与河北省交界的阳泉旧关。

长城八达岭风景区介绍(旧关小八达岭国内少见-------看雄关秀水)(2)

阳泉将一路的风光映照在太旧公路两端,终点旧关依然是风景秀美,可游之处数不胜数。固关长城、冠山景区、平定冠山森林公园、药林寺等,既有穿越历史的厚重,又有满眼秀美的山色,一景一物令人神往,一山一水让人流连。

旧关之上,巍巍雄关古称北天门、晋阳锁钥。昔日的古关楼,雄姿英发、雉堞凌霄,关城四周,群山环立、叠嶂嵯峨。关外坡陡路险、陉窄谷深,两侧之山峭壁嶙峋,崎岖关隘,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历史上称其为雄关险道。

在石太铁路未建成之前,这里是通往京城的大道。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晋冀两省间公路交通的要冲,尤其是太旧高速公路建成后,旧关更成为山西省改革开放的前沿。

长城八达岭风景区介绍(旧关小八达岭国内少见-------看雄关秀水)(3)

明清时期,旧关店铺云集,车马昼夜不停。历代君臣名将经此者不计其数,君臣名人题诗树碑者举不胜举。康熙皇帝、韩琦、司马光、乔宇、于成龙、吴安祖等达官显贵、文人骚客都亲临故关怀古,留下了诸多的名篇佳句。这里也被列入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长城八达岭风景区介绍(旧关小八达岭国内少见-------看雄关秀水)(4)

康熙皇帝西巡途径此地,赞叹此关的雄伟,赋诗《过固关》:“鸟道入云中,风光塞漠同。人依险地立,城自越山丛。俗朴观民舍,才多壮士雄。芹泉连冀北,回首指青聪。”康熙把旧关道路之奇、风光之异、民风之淳及路过旧关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指明了旧关这一咽喉要塞在护卫京都安全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曾在此留刻碑文七律诗:“行行复过井径口,白发皤皤非旧颜。回首粤川多壮志,劳心闽楚少余闲。钦承帝命巡畿辅,新沐皇恩出固关。四十年前经过地,于今一别到三山。”短短数语,简述了其不平凡的仕途经历,又抒发了其感戴皇恩、忠君爱民的报国之志。  领略过旧关的险峻,还可以去距平定县城35公里的固关长城看一看。它与娘子关、旧关共成鼎足之势,为历代军事要塞。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的固关长城已是平定的东大门和太旧高速公路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固关长城地势险要,历史悠久,是国内保留较完整的现存唯一可考石砌内长城,是我国最早的明代内长城,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称之“有小八达岭之风韵”,并题词 “北望雁门千里近,长城锁段万峰青”。据罗先生考证,固关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69年,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万里长城还早155年。虽然现存遗迹多为明代建筑,但从始建年代算起,它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国内少见。

固关长城建有东西城门两座,西门建有坚固的瓮城,城门上有重檐歇山顶关楼。固关瓮城又称壅城,即古代关隘城门外的月城,作为掩护城门、加强防御之用。固关瓮城依山势和地形而建,砌筑伟弧形,若敌军前来攻城,将城门打开,将敌军引入瓮城,再将里城门关闭,在长城垛口上埋伏的将士便可居高临下,用滚木、擂石、弓箭攻打敌军,敌军只能束手就擒,成语“瓮中捉鳖”就是因此而得名。  位于平定县城西南大约5公里处的冠山虽不大,但在晋东一带颇有名气。因山势秀拔,状若冠戴,故得此名。这里四季有景,可供游览的景点达30余处。大雨过后的冠山更是苍翠欲滴,“冠山雨过”更是平定八景之一,有诗曰:“朝过雨岗飞黑水,晚垂虹带挂晴空。”

冠山风光秀丽,集儒、道、释于一山,尤以创建于元代的崇古冠山书院的儒文化称著。元代中书左丞吕恩城、明代兵部尚书乔宇都曾在冠山书院读书。明末清初的医学家、书画家傅山,也曾在冠山隐居。现代女作家石评梅从小在此读书,并创作了以冠山为背景的小说 《红鬃马》。资福寺为冠山主要建筑,创建于金代,寺内历代碑刻甚多。山中现存古迹还有团龙照壁、槐音书院遗址、崇古书院、半周亭、仰止亭、石棺石、吕祖洞、文昌阁、字纸洞遗址等。

冠山游道是一条融险、趣、壮、秀为一体的登山游道。游道绕冠山一周,全程2.6公里,可饱览千亩塞海景色、东天门(合掌崖)的壮观。途中过通天洞后,游道进山脊,柏绿留荫,怪石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游客登临冠顶,举目四望,塞海全景,四周群山,尽收眼底。  看过了雄伟的长城,游人可以回归自然,到药林寺森林公园,尽情享受大自然给予的馈赠。

公园位于平定县东南20公里处的张庄镇境内。据史籍记载:“药林山在州东南三十里,有石佛洞,岩石嵯峨,涧泉清冽。”这里历史上就是游览、避暑胜地。公园内山势巍峨,层峦叠嶂,沟壑深邃,森林茂密,花草遍野,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每当春夏时节,层峦碧翠,林荫蔽日,百花怒放,漫山锦绣,群芳竞秀,云雾飘渺;到秋季时,天高云淡,层林尽染,万紫千红,林海松涛,硕果累累;冬季来临,林海雪原,银装素裹,松柏苍翠,挺拔俊秀,雾凇冰花,婀娜多姿。游人置身园内,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给予的馈赠。在药林寺周围,还可以观赏到众多的苍松翠柏,这些古树名木虽历经沧桑,仍挺拔苍劲、枝繁叶茂、千姿百态,令人叫绝。

公园内的古建筑清凉寺,又名药林寺,其创建历史久远,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重修。该寺红墙金瓦,气宇轩昂,掩映于崇山峻岭之中,周边松林似海,郁郁葱葱,显得古刹宁静清幽。在寺庙菩萨阁的正北为著名的清凉石窟,其雕刻艺术堪称一绝。西院正北建有子孙殿一座,各个殿内塑有各种佛像,塑艺精湛,形态各异,造型优美。

该寺曾是抗战时期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战斗过的地方,寺内至今还保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标语。游人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攀登怪石陡坡,爬上药林山巅,还可登上古代大帅点将练兵的“将台岭”,极目四望,山峦起伏,奇峰兀立,悬崖峭壁,深渊幽谷,茫茫林海,秀丽山川,尽收眼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