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 | 南都周刊记者 胡雯雯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放暑假。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每年暑假才是正式的“期末考”,而且一考就是两个月。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为将出笼的神兽安排妥当。

神兽归笼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神兽要归笼这些亲子沟通技巧你掌握多少)(1)

电影《树上有个好地方》剧照

比如坐标广州的荔荔,原本一早就做好了规划:一周四天送娃全日托管培训班,其他时间则让老人带娃逛逛公园、商场,自己再请一两次年假,带全家出省游一圈,周边游一圈,四舍五入就把两个月填满了,完美!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教培行业的“一刀切”整治、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疫情、师生临开学两周前必须归穗的通知……接二连三打乱了她的原定计划。翻开微信里的家长群,大家都在打听还有没有靠谱的托管班,要么是分享一些游学营、夏令营的链接。荔荔点开几个链接看了以后,默默关掉了。

“什么时候开始,陪孩子成了不花钱就没法完成的任务了?”荔荔在朋友圈吐槽。她和老公有时也陪娃玩游戏、读绘本,但难免觉得无聊烦躁,总忍不住想掏手机。

“有心无力”“不知道怎么带孩子”……象荔荔这样的家长其实不在少数。根据“简知”和“壹心理”近期发布的《2021中国家庭教育白皮书》,在受访的4259个家长样本看来,亲子间最大问题就是“凭感觉教育,缺乏有效方法”,其次是“没时间陪孩子”和“亲子沟通不畅”。

神兽归笼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神兽要归笼这些亲子沟通技巧你掌握多少)(2)

数据来源:《2021中国家庭教育白皮书》

在亲子陪伴上,阅读课外书、户外活动、玩孩子的游戏,是家长们最常做的,但能经常或天天做到的人只占3成。

缺乏有效的方法,让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亲子时光,更加雪上加霜,怎么破?

“如果潜意识里把陪孩子看作父母的责任和任务,就像每天遛小狗一样是件不得不做的事,那么内心就会有隐隐的不耐烦和烦躁。”在采访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公众号“凌想亲子心理”的创办者,同时也是一个妈妈的凌想,对此深有体会,而这,来自她自己的一次带娃经历。

神兽归笼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神兽要归笼这些亲子沟通技巧你掌握多少)(3)

凌想和儿子橙子

那是个秋天的下午,凌想带儿子橙子去公园玩。橙子撒欢跑了一会儿,就开始用叶子玩起自创游戏来。凌想则百无聊赖地开始刷手机。

眼看太阳偏西,气温渐凉,她开始催促:“玩好了吗?咱们回家吧?”问了三四回后,橙子就是不肯走。“我突然问自己:我这是在陪孩子吗?还是把他当成小狗在溜?我们虽然在一起,但却沉浸在不同世界里,彼此间并没有多少交流。”

她决定收起手机,尝试按橙子的想法跟他一起玩。他们捡来一片片形态各异的叶子,把这些毫不起眼的东西做成各种造型,还给它们拍照、命名,并美美地佩戴在身上,玩得不亦乐乎。

“我这才发现,当全身心投入孩子的世界中时,我之前那些烦躁和担忧全都消失了。我不只是尽了家长的义务,自己也很享受其中。确切地说,不是我陪孩子,而是我们互相陪伴,这种感觉很美妙。”

这件事情,后来被凌想写进了《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一书中,她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状态:调频。“把自己的频率调到和孩子一样,忘掉家长的角色,单纯地和他/她一起享受这个世界的奇妙,享受当下。”

神兽归笼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神兽要归笼这些亲子沟通技巧你掌握多少)(4)

凌想的儿子橙子去到哪里,都会做一个“世界跳”的动作

在她看来,很多父母貌似“活在当下”的陪伴,其实很容易掉入误区。

“有些父母在陪孩子玩游戏时,你能感觉到他们的焦虑:游戏不能是单纯的‘瞎玩’,它预示着孩子能否成才。孩子必须从游戏中领悟、学习到某些技能或知识,他们才放心。”

在凌想的家教群里,曾有位妈妈分享过两张手工贴画:同样的素材,一张毫无章法,另一张则是个漂亮的小鸟。“猜猜哪个是我女儿的作品?”这位妈妈问。

这两张画都是在商场的儿童贴画区做的。那位妈妈负责打下手,两岁女儿决定怎样完成。两人有商有量,配合默契,做得很开心。虽然成品在大人看来乱七八糟,但那就是两岁孩子的正常水平。

神兽归笼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神兽要归笼这些亲子沟通技巧你掌握多少)(5)

玩泥沙是橙子从小爱玩的游戏,凌想认为:该玩就玩,之后洗澡就行

旁边一对母女的气氛则不是很愉快。小姑娘也是两岁多,她每做一个步骤,妈妈都在旁边指导,“贴得不对”还要返工。有时妈妈看得心急,还自己上手做。“她们最后收获了一幅漂亮的小鸟画,但整个过程,女孩都闷闷不乐。”家教群里的妈妈回忆。

“用力过猛”的陪伴,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很累。而越是高效的陪伴,彼此的心态越放松,这也正是“调频”的秘诀所在。

“我接触过很多案例,问题都出在亲子沟通上。”凌想举例,“有些孩子,小学时父母尚能管住他,到了初中以后根本管不了。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不上学、不出门、不和父母交流。父母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做什么,甚至连和孩子说句话都小心翼翼,非常焦虑。”

神兽归笼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神兽要归笼这些亲子沟通技巧你掌握多少)(6)

亲子矛盾,父母因为管教不当,容易导致教育无效。数据来源:《2021中国家庭教育白皮书》

在她看来,许多亲子沟通问题,其实是父母和家庭问题的体现。她认为这不是大人每天陪做几小时作业,周末送各种班就能解决的。从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入手,从改变家长自身入手,这条路看起来难,实际上却是最有效的。

“可惜的是,即使父母看到了自身问题,但改变自我实在太难、太痛,所以他们在潜意识中就想走捷径,想借助外力和工具,在孩子身上找到一个疗程短、见效快,一用就灵的方法。”她认为,不论是亲子陪伴,还是亲子沟通,都是一样的道理。

建立专属的仪式感

“有人问过我:蔡老师,你最希望拥有的父子关系是怎样的呢?我回答说,是孩子到了18岁、青春期,我们还能一起心平气和地就某件事发表各自的看法。为了这个远大前程,我已经在儿子12岁时,带着他去酒吧看过世界杯了,我手里捏一杯啤酒,儿子喝可乐。”

作为一个初中生的父亲,教育学者、亲子作家蔡朝阳经历过带孩子的各种阶段。上面这段话,便是他在新书《我们现在如何做父母》中分享的。

神兽归笼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神兽要归笼这些亲子沟通技巧你掌握多少)(7)

蔡朝阳和孩子在一起接触大自然

“许多孩子到了十来岁,就不太爱跟父母聊天了,同龄朋友会更重要。这时父母要懂得适时退场。幸好,我们在他小时候培养起来的亲子关系,已经打下了沟通的基础,大家依然能在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上,像成年人一样坐下来聊。”

蔡朝阳觉得,有效的亲子陪伴并不取决于时间长短,甚至都不需要太多花样和技巧。“比如陪孩子去外面看星星,周末到郊外徒步、爬山,都可以。我们老家绍兴水系很丰富,所以我有个朋友一到周末就带孩子去抓鱼,下雨天也一样。”

他观察到,很多家长上班已经很忙了,但总觉得给孩子的时间太少,甚至因此感到内疚。“其实真的不需要这样。即使是996,你至少还剩一天可以给孩子嘛。你可以跟孩子约好,这个周日一起去做点什么。并且你一定要遵守承诺,不能将不确定的事情先答应下来,遇到变动又用各种理由拖延。”

一旦跟孩子建立了这种约定和仪式感,孩子在接下来的整周都会怀抱着期待。即使父母给的陪伴时间依然有限,但他心里却会有种安全感,知道这个世界是可以信赖的,父母是说到做到的。“对于我们大人来说,这也是一种修炼和自我提升”。

神兽归笼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神兽要归笼这些亲子沟通技巧你掌握多少)(8)

2020年夏,绍兴夏令营,蔡朝阳在荒原书店给孩子们做讲座

“有些家长往往很心急,难得有时间陪孩子玩游戏,就会下意识地给他灌输教育思想,希望孩子能学到些什么;或者像个教练一样,训练他去掌握什么技能,在多长时间内得到“技术上的提高”。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误区。亲子陪伴最关键的,就是共度一段开心时光,而不是达到某种KPI的考核指标。

把暑假还给孩子

人类学家项飙曾在访谈节目《十三邀》中,谈到“附近的消失”这个现象:当现代社会逐渐互联网化,人们对于周边世界的兴趣消失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松散。

蔡朝阳由此想到,对于孩子们来说,“社区”也渐渐不存在了。

神兽归笼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神兽要归笼这些亲子沟通技巧你掌握多少)(9)

截图《十三邀丨人类学家项飙:现代人追求即刻满足 越来越情绪化和极端化》

“我们小时候有很多同龄小伙伴一起玩,朋友是可以提供很多情感支撑的。然而现在,尤其是在大城市,我们连对门邻居都不认识。一上完课,个个小朋友都在忙作业、上兴趣班,很少有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孩子们都很孤单。”

对于现在的“禁补令”,他觉得虽然有些武断,但起码在客观上,给了孩子重新回到户外、回到大自然中的机会。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计,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而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也接近20%。

“预防和改善近视最关键的是什么?阳光。肥胖呢?运动。去公园、海边、草原、森林、乡下……这才是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蔡朝阳总是想起一部电影,叫《菊次郎的夏天》:四处闲逛的一大一小两人,在向日葵、洋芋叶、迷离的夏风、喧嚣的海浪中,获得了纯粹的快乐。那样的夏天,是美好的。

神兽归笼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神兽要归笼这些亲子沟通技巧你掌握多少)(10)

《菊次郎的夏天》海报

凌想在构思的下一本书,就想讨论孩子的学习动力。“越来越多的案例都表明,孩子如果有厌学等问题,其实往往是家庭沟通、甚至是夫妻关系出了问题。孩子深层次的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话,学习问题只是一个表象,花再多精力补习都是徒劳的。”

在她看来,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期非常短,所以要把握机会。“一定要趁孩子还对你有依恋时,把沟通交流的情感基础打下来,聊天时能接住他的话。以后万一青春期出现问题,解决难度也会小很多。孩子小时候你偷的懒,以后可能是要加倍还回来的。”

高效陪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关键在于,大人愿不愿动脑子,还有没有童心去跟孩子一起玩。“比如橙子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蒙眼抓人:大人带着眼罩到处摸,他满屋东躲西藏,玩到筋疲力尽;还有藏宝游戏:在家里藏个小纸片,上面写上线索,指引到书架第几层第几本书里找某句话,再根据它找到下一个线索。就这样满屋找下去,直到发现‘宝藏’……”

神兽归笼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神兽要归笼这些亲子沟通技巧你掌握多少)(11)

旅途中,其中有多种方法排解无聊时刻

又比如,碰到长途坐车或者等位的无聊时刻,“你也可以尝试玩些语言游戏,比如词语接龙,或者“是不是”游戏:一个人在心里想一个东西,另一个人通过问问题来猜,回答只能为“是”或者“不是”。这样既锻炼了语言能力,又很有趣,可以玩很长时间。”

这样的小技巧,上网搜一搜就能找到很多。在凌想看来,如今孩子拼的其实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父母的眼界、格局、心态。家长自己活明白了,先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就能放下焦虑,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即使你不擅长玩游戏,和孩子一起看几部电影,也可以创造许多共同话题。比如《垫底辣妹》《怦然心动》《嗝嗝老师》《睡沙发的人》等,都是很不错的。”蔡朝阳说。

他至今还记得,2017年初组织10多个小朋友去沙巴潜水时的场景。“潜水课的第一堂是理论课,那位华人教练的第一句话就是:潜水是一次经历,而不是一次比赛。”

神兽归笼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神兽要归笼这些亲子沟通技巧你掌握多少)(12)

2017年的沙巴之旅,孩子们在教练的带领下体验潜水活动

实战篇:

在凌想看来,父母最需要修炼的,是放下过于理智化的头脑,用“心”和孩子相处。”成年人习惯了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束缚,即使与孩子相处时,脑中也是各种“应该”“必须”,而忘了真正重要的是情感上的联结,因此很难进入”调频“的共情状态。

比如以下对话:

是不是挺耳熟的?

神兽归笼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神兽要归笼这些亲子沟通技巧你掌握多少)(13)

《小舍得》剧照

父母想和孩子多交流,却不知道说什么,有时甚至直接成为“话题终结者”。“也许很多人小时候就没有太多与父母沟通、被全身心陪伴的体验,所以到了自己做父母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此,凌想有个小妙招:评分问话。

比如在对话一中,她会接着问:“如果非常不开心是1分,非常非常开心是10分,你今天的开心是几分呢?”

橙子曾经回答:“6分。”

凌想当时有点诧异:娃看起来情绪不错,怎么才6分?

橙子又想了想:“嗯……放学后去同学家玩,很开心,加1分,但晚上又上了辅导班,减3分。”

原来是这样。接下来,话题就可以展开了,比如聊聊辅导班为什么不开心,怎样才可以开心一些,孩子对哪些事感兴趣,对哪些有抵触。

“这种评分问话法,不但有助于你了解孩子的感受,还让孩子在思考和打分的过程中,学会了感受自己的情绪、梳理情绪。”

神兽归笼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神兽要归笼这些亲子沟通技巧你掌握多少)(14)

《小别离》剧照

这种问话法还可以升级为2.0版本,比如问:你觉得怎样做,可以让分数提高(减少)1分呢?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拓展思维,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对话二,凌想先问:“如果一点不累是1分,累得不得了是10分,你是几分?”

橙子吐了吐舌头:5分吧。(他这才发现,原来并没有累得那么夸张。)

凌想接着问:“你觉得怎样做,可以让累的程度让累的程度再减少1分呢?”

橙子想了想:“不知道。”

这时,他们便一起想办法:洗个热水澡?按摩按摩?

思路打开后,就变成一个脑洞大开的游戏,一段温馨有趣的亲子时光。

更意外的收获是,橙子也学会了这个技巧,和凌想沟通其他问题,也不再那么困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