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新,1954年生于陕西西安,导演、编剧、制片人。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1)

1979年,黄建新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1985年,首次独立执导电影《黑炮事件》,该片获得新时期十年电影奖最佳处女作奖。1988年,执导的电影《轮回》参赛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1992年,执导的电影《站直啰,别趴下》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参议院特别奖。1994年,凭借电影《背靠背,脸对脸》获第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1997年,执导的电影《埋伏》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1999年,执导的电影《说出你的秘密》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2005年,执导的电影《求求你,表扬我》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特别奖。2010年,凭借电影《建国大业》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导演奖。2016年,担任电影《湄公河行动》的制片人。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2)

上世纪八十年代,擅长于刻画都市凡人的黄建新,在第五代风潮涌起之时显现出非凡的创新态势。他的作品关注现实,主题直面社会人生,表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影片中的人物往往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影片基本上都是现实题材。艺术手法朴素、平实、自然、沉稳、注重生活化、纪实性,注重以小见大,平中见奇。他的目光几乎都关注于现实,注视于城市,对当代城市人群的人性弱点和社会现状提供了深层次思考和批判的空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背靠背,脸对脸》开始,他的电影作品由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转入到对哲学问题的沉思。探讨的是与人生问题有密切关系的哲学问题,即命运的问题。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稳妥与老到、幽默与戏谑、睿智与冷静的艺术品位被接受过一定教育、身处主流文化阶层的学知群体所深深理解和认同。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3)

黄建新的电影不是忠实于某一种美学原则的影片,他总是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主题将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部电影之中,进而创造了特有的电影美学形态。在中国电影界流行纪实美学的年代,他早期的作品《黑炮事件》(1985)、《错位》(1986)带有很强的象征主义色彩。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特别是在澳大利亚讲学归来后,他越来越意识到“电影怎么样才能够使其他民族、国家的人也能够理解”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他的一系列影片也开始呈现写实主义的风格,《站直啰,别趴下》(1993)、《背靠背,脸对脸》(1994)、《埋伏》(1996)就像生活中的“活报剧”。此后,在他的电影《说出你的秘密》(1999)、《睡不着》(2000)、《谁说我不在乎》(2001)又显示出中国电影中并不多见的风趣与幽默的艺术特征。尤其是那些喜剧的场面、幽默的情景、逗乐儿的台词,时常会令观众发出会心的笑声。冯巩、牛振华、王志文都在他铺垫的喜剧情景中展示过出色的表现力。此后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则是在对历史的阐释中显示出他对国家、民族的深切情怀。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4)

1.《背靠背,脸对脸》(1994)

《背靠背脸对脸》由黄建新、杨亚洲执导,黄建新、刘醒龙、孙毅安编剧,牛振华、雷恪生、句号、李强、张嘉译等主演。影片改编自刘醒龙的小说《秋风醉了》,讲述的是某文化馆王副馆长(牛振华)尽忠职守多年,多次任“代馆长”,但始终不得转正,他先后与两位外派的新馆长斗志斗法,工作态度从每事亲力亲为转变成漠不关心。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5)

这部电影的诞生时间,就是被誉为上帝都想看电影的那一年 ,1994年。影片聚焦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 官场现形记 ——某地文化馆内的人情世故和权力斗争。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基层组织, 勾心斗角的精彩程度绝不亚于甄嬛传的宫斗大戏 。整部片子就是一出 中国人情社会交际指南 。同事交情、领导面子、职场潜规则,里面的每个角色几乎都可以从身边找到原型。可以说,这是一部“教学片”。两个多小时,全都是学问,全都是门道。《背靠背,脸对脸》就像是一部中国现代官场的教科书,将人情世故表现得赤裸而冷酷。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6)

想想真奇妙,第五代导演不约而同地在1994年前后达到巅峰,张艺谋拍出《活着》,陈凯歌拍出《霸王别姬》,田壮壮拍出《蓝风筝》,黄建新拍出《背靠背,脸对脸》。事实上,那也是中国电影一闪而逝的巅峰。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7)

如果仅从社会批判的角度看待这部电影未免太浅,影片很多空镜和上摇镜头运用极佳,到后半段老王“老庄”之后,镜头里所包含的绵长的延续情感以及观者对于老王转变所产生的立场的变化会显得更为自然。很难想象这种题材在中国也能拍得如此入木三分。黄建新不愧为反映“中国特色”问题的最佳导演。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8)

2.《黑炮事件》(1985)

《黑炮事件》由黄建新执导,刘子枫、高明、杨亚洲等主演。该片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浪漫的黑炮》,讲述了赵工程师(刘子枫)为寻找一枚丢失的黑炮棋子而闹出一场大误会的故事。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9)

该片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一部经典作品,不仅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也从切实的事件、行为里隐喻出了种种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整部电影有一种希区柯克式的紧张悬念之感,由一份寻找黑炮旗子而发的电报所引发的一系列可笑而荒诞的故事。黑色幽默的讽刺力量极具效力。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10)

黄建新保留了原著本身的荒诞性,围绕“黑炮”来构建和对比两个立场人物的不同心态。当保卫处的人郑重其事地来调查“黑炮”背后的秘密,知道内情的观众在感觉不可思议的同时,也会有一声叹息。这也就是黑色幽默的揭示意义,不直接表达,却比直接更有力度。

与此同时,黄建新还以风格化的影像来深化故事的荒诞味道,高饱和色调的纵深走廊,对称构图的会议室,巨型的机器将人逼到角落,看似严整的画面却有着让人压抑的气氛。该片被拿来和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相比较,都揭示的是个体在环境中的异化。这也是黄建新相对同类导演来说,走得更远的地方,他让国产电影开始具有了现代性的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向传统文化追溯。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11)

本片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华语佳作,它源于那个过去的时代,但绝对超前于时代,也高于时代。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12)

3.《错位》(1986)

《错位》由黄建新导演,刘子枫主演。影片主要讲述赵书信(刘子枫)升为局长后为了应付文山会海,做了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他对机器人说:“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现在好了,你可以去干我不喜欢干的事了。”机器人也烦了,它对赵书信表示,也希望像人类一样,有个性。当有一天智能人多了,就联合起来,拥护赵书信做领袖。赵书信断然的拒绝了。有一天机器人擅自在家接待了他的下属杨丽娟,它答应帮杨丽娟调动工作,并同她一直去喝酒。赵书信发现后很气愤。可机器人却问他:“我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主仆,君臣,还是平等关系?”赵书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机器人越来越不听指挥了。终于有一天,他按下了红色的按钮。机器人顷刻被毁灭了。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13)

这部《错位》是黄建新“先锋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分别是《黑炮事件》《轮回》。影片是电影《黑炮事件》的延续,围绕赵书信在该时间由工程师升为局长又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表现了现实中的一些无奈给人物带来的精神压力。影片将虚构想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一种寓言式的风格,讽刺了某些社会现象,引起思索。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14)

这部电影说的东西多少是有些深邃的,不过它的表现方式其实很轻,它轻轻的吐槽了官僚主义,轻轻的表达了老赵的廉洁,轻轻的说出“平行思维系统”这个概念。然而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就算你没看到轻背后的重,这也是一部有趣的电影。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15)

不仅如此,虽然没什么特效,《错位》依旧在场景美学上达到了未来科幻感的表达。比如老赵的家,色彩简单空旷宽敞的设计,未来感十足,同时孤独感也很浓郁。更不用说那些一层层的门,形式化的演讲台,纯白色的实验室。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很难看到常规的中国社会,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无关历史充满着符号的世界。

最妙的是那场老子在沙漠里看电视的戏,这个场景意味着历史和科技的超现实结合,荒诞却又极具时代意义。老子一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很值得玩味。

有人说《错位》其实就是《黑炮事件》的延续,其实不然,当年的他用同样的演员拍不同的内核,这才是真正的厉害。在上世纪80到90年代,黄建新其实创作出了不少经典佳作,中国社会和时代焦虑都被拍到了他的电影里。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16)

4.《站直啰,别趴下》(1993)

《站直啰别趴下》由黄建新执导,冯巩、牛振华、达式常等主演。该片讲述了作家高文(冯巩)一家搬进新居后,与恶邻张勇武(牛振华)发生种种纠葛的故事。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17)

当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像覆水渐渐蒸发的时候,市场经济大潮正席地而来。在金钱这穿透力极强、变幻莫测的魔杖下,你是“站直”还是“趴下”?影片中精神亢奋、跻身大款的个体户、不得不依赖爬格子的作家和开始淡化其良好自我感觉的政工干部,三者在社会地位的天平上第一次难分高低。这种长期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因人而异的“高低”地位观念,乃是我们社会独有的“左”味十足的价值观。而当市场经济必然展开公平竞争和人们于其中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时,人与人之间终于只能是平等的关系,不同职业、身份及观念上具有的不同地位的人,如今一个个身不由己地被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一把拉到同一条起跑线上。面对这样的现实,影片中的政工干部显得惶恐、困顿,始而摇头后又无奈,在尴尬的颇有喜剧色彩的境遇中,与富足起来却不免粗鄙的个体户悄悄地改善关系;善良的书生气十足的作家,从邻里关系具体紧张的冲突中,领受了不同的心态,尽管对一夜之间挂牌当公司总经理的“老个”的举止大惑不解,但并没有产生对立情绪。他观察事态发展,只是一时难以理出眼前变化的脉络,直到被个体户咄咄逼人地请至新居。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18)

影片表面看是在金钱驱动下,所有人(包括政工干部的女儿、作家之妻、门房老头等等),一步步聚集起来亮相,自觉不自觉地在各自利益选择中表明人生态度。其实质是市场经济的波澜已不容置疑地将一切人卷进来。尤其是个体户的形象及其生活内容、行为方式值得注意,电影自然而逼真地说明昔日不可避免地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被时代潮流推上变革现状的必由之路;他们与国家干部亦即社会上从来走红的、有地位(有权)的行政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视角,作了新的表现,令人耳目一新。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19)

“站直啰,别趴下”,流露着黄建新宝贵的幽默感,声音里渗透了新的人生领悟和由衷的喜悦。“站直”与“趴下”,属于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而且,“站直”之后,有的人可能再“趴下”;“趴下”的人还可以“站直”。

黄建新的城市三部曲(《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里感觉这部最特别。开头基调非常阳光明媚,但会突然有非常荒诞的小段儿插入。看到最后结尾其实相当悲观。这是部被忽略的有大师相的片子。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20)

5.《红灯停,绿灯行》(1996)

本片由黄建新编导,讲述记者苟宇佳(牛振华 饰)、下岗女工程芬(丁嘉丽 饰)、个体户绿豆(王劲松 饰)、大款老差(句号 饰)是驾校一个班的成员,在退伍军人侯教练手下练习。记者小苟八面玲珑,处事圆滑,一心想把学车费报销,结果天不遂人愿;待业女工阿芬被下海的丈夫发来离婚的传票,一人带着女儿,老实度日;早年丧父,母亲瘫痪在床的绿豆沾染上了毒品,白天学车,半夜偷井盖,却是个孝顺儿子;大款老差则是个打着盹儿都能赚上十万、八万的有钱人,不把驾校规定放在眼里;侯教练的教练身份为他带来了免费的香烟和赚回扣的机会,也因此引火烧身,弄得家里鸡犬不宁。这段驾校生活,波折连连,却都一一化险为夷,五人间的暗战明战也都随着考试的顺利通关而结束。他们除了学到了驾驶规则,似乎更学到了生存法则。

做为黄健新以小见大透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轻讽刺喜剧,本片格局和力度小于《背靠背脸对脸》,但对于刻画当代都市变迁却也有独到的一面,善于钻营的记者、单亲养孩的下岗女工、孝顺却沾毒品偷井盖的个体户、耽于享受又工于心计的大款都有各自的心结,以及爱打擦边球占便宜的教练等人的形象都是活灵活现。

时代症候众生相,生活常态浮世绘。

6.《埋伏》(1997)

《埋伏》由黄建新执导,冯巩、江珊主演。该片讲述了最平凡的老百姓生存之间的距离矛盾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的故事。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21)

黄建新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挺有意思,有冯巩、牛振华、郭冬临、张嘉译、江珊、滕汝俊和陈好,那时候的张嘉译还不驼背、名字还叫张小童,那时候活着的牛振华还正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而那时候的郭冬临也还有头发,陈好也还没长开。

这部电影的内容很有意思,看似简单却相当复杂,简单是因为它的故事内容很简单:因为一起杀人案,船厂保卫科的科长老田(滕汝骏)和干事叶民主(冯巩)配合公安民警在一处水塔上埋伏监视,后来老田肝癌晚期入院,叶民主一个人在水塔上苦熬数十天,最终案件告破,埋伏任务成功。这就是整部电影的剧情,而说它复杂,则是在这部电影中展现出的当时中国社会的很多方方面面:比如年轻人为了不上班偷懒耍滑、男女恋爱观、出国热、独生子女生活能力差等等。正是这些东西,让这部原本结构简单的电影变得丰满起来。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22)

这部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是对朋友的忠诚,对责任的忠诚。什么叫讲义气,讲义气不是吃饭喝酒,真正的讲义气是朋友托付之事要用心去完成,有十分的劲便使出十分的劲,绝对不含糊。而这种“义气”正是当今社会人和人之间最稀缺的一种情感。

片中时时透露出黄建新睿智之下的幽默感。影片里有一段挺有意思,那就是叶民主经常打错一个号码,而这个号码在接通后,总是会由一个老人念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这个奇怪的“点”从影片开始不久后便被埋下,在电影的进行中反复出现,看起来毫无意义毫无道理,而就是因为这个奇怪的电话,才让冯巩饰演的叶民主在崩溃的边缘又咬牙挺了许多天。而当最后,叶民主找到这个电话的主人时,却发现电话这头的老人其实是个聋子,他所念的那些话也不是念给叶民主听的,只是随机接起打错的电话给人念上一段儿。“在你的一生中,真正的敌人是你自己,谁也不可能将你打垮.....”当老人当着叶民主和杨队长的面抓起电话念出这一段时,所有人都笑了。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23)

7.《轮回》(1988)

《轮回》由黄建新导演,影片根据王朔小说《浮出海面》改编,主人公石岜是一个以往电影屏幕上没有人物类型,他既有玩世不恭的一面,又不乏对生活的思考与选择,表现了一种新的以往文化经验无法解读的文化现象,使过去常见的价值尺度难以对其作出评断,也因为这些原因,是该片在问世后曾引起较大的争议。

或许对王朔的小说已失去兴趣,但无可否认,黄建新镜头下的时代感与气质极度迷人,那种虚无与绝望,令人想起《比零还少》。开头的地铁偶遇,那种空荡的空间感极佳,从断裂的章节与细节上,反倒体现出一种有别于传统电影的先锋性。里面蕴含的能量与思辨,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最真实的写照了。

这股劲一落地就散了,要么就一直飘着,别往下看。

8.《谁说我不在乎》(2001)

《谁说我不在乎》由黄建新执导,冯巩、吕丽萍、李小萌主演,改编自女作家叶广芩的短篇小说《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原名《妈妈到了更年期》。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谢雨婷(吕丽萍)因一张小小的结婚证而爆发家庭风波的故事。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24)

虽然影片的题材仍然对准了婚姻家庭问题,但是黄建新却在影片中加入许多新鲜的东西。如在影片中加上了动画,使得原来比较注重叙事的演绎方法显得更加活泼生动。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25)

黄建新对生活细节的准确把握以及影片中采取的近乎荒诞的黑色幽默和丰富的电影语汇,让人真正领略了不仅来自于语言和表演的笑料,还有电影本身制造出的幽默。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26)

这是属于那个年代的小市民喜剧,婚姻之痒,中年危机,精神病院拍得有点意思。“扒下她的裤衩,拉出皮筋做个弹弓打你家玻璃。”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27)

9.《求求你,表扬我》(2005)

《求求你,表扬我》由黄建新执导,刘震云、黄建新编剧,范伟、王志文、陈好等主演。讲述的是一个家住农村的打工仔杨红旗(范伟)三番五次到报社讲述自己如何解救一名险被强奸的女大学生欧阳花(陈好)并要求表扬自己的事,以及之后记者在事件调查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28)

本片故事仍然是黄建新最喜爱的小人物题材,但在平常的生活氛围中,却有出乎意料的发展,影片的矛盾冲突是最精彩的地方,而不论是观众或角色似乎都有不同的选择。最值得一提的是选角,范伟的打工仔形象和王志文的记者形象都让人印象深刻,一胖一瘦,一憨一精,喜剧效果非常明显。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29)

本片中,悬疑和猜测、善良与狡黠、诚实与规则之间错综复杂的争执,以及出人意料,耐人回味的影片结尾,都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深思。该片折射了许多人性与生活的哲理,是黄建新黑色幽默电影的又一个突破。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30)

10.《说出你的秘密》(1999)

该片由黄建新执导,王志文、江珊主演。该片讲述了一个由交通肇事逃逸而引发耐人寻味故事。 李国强(王志文)和何利英(江珊)是一对恩爱夫妻,两人相濡以沫多年,经过艰苦的奋斗,终于在步入中年后在各自的事业上取得了成就。一天雨夜,初学驾车的何利英在行驶到离家不远的地方不小心撞了人,并在慌乱之中驾车逃逸。但第二天,不论刮风下雨,都有一个小女孩高举着“寻找目击者”的大牌站在车祸发生的地方。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31)

黄建新的“心理三部曲”(《说出你的秘密》《谁说我不在乎》《求求你,表扬我》),很扎实的剧情,很出色的电影,很精彩的表演。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32)

黄建新在该片中表现了一对夫妇因妻子造成车祸后隐匿不说,而导致整体生活世界的微妙变化,深入挖掘了人的复杂心理内涵,丝丝入扣,逼真现实,以审视自我而拷问人生的深度。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33)

另:导演《建国大业》(1999)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34)

编导《建党伟业》(2011)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35)

编剧制片人《建军大业》(2017)

黄建新的电影作品(黄建新十大经典电影)(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