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了两件由唐皇室供奉的银芙蕖。芙蕖就是人们常说的莲花,也叫水芙蓉。

这两件芙蕖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盛开的花朵位于中央,莲瓣是用极薄的银片锤揲[yè]而成,但因为中间鼓起而显得圆润饱满。一片片莲瓣是按照生命的规律和艺术的逻辑组成花朵,成为整件作品的灵魂。花间莲蓬、莲子清晰可见,叶脉自然流畅的大幅莲叶烘托于两边,旁出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蕾,两相映衬,更显出作为主体的莲花如仙子踏波,充盈着夺目而耐人寻味的美。所有的花、蕾、叶都用盘旋的细银线托起,不仅增加了作品婀娜多姿的曲线变化,而且使它轻盈无比,只要有习习轻风,甚至吹一口气,它就如曲池春柳般款款摆动。

这种有灵万物的生命动感,也正体现了艺术家想使自己的作品获得永恒活力的真切愿望。整件作品没有太多的细节和繁缛的雕凿,一切都像出水芙蓉那样清纯明净,凌波仙子那样碧彻晶莹,这两朵银芙蕖可以说是唐代金银器中的翘楚。

莲花也被称为“芙蓉仙子”,《离骚》中用“集芙蓉以为裳”表达高洁的追求;李白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自喻,并自号“青莲居士”;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倾全部心力与情感,去讴歌他心目中美与圣洁的化身——莲花,他写下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咏莲绝唱。经过无数文人雅士的赞美推崇,使莲花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逐渐升华为洁身自好与崇高信仰的一种圣洁象征。

在佛教文化中,莲花也有着很高的地位。据佛典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一降生就能行走,连行七步,步步生莲花,他安坐在由莲瓣组成的宝座上,而这小小的莲座,被称为“莲花藏世界”。了解了莲花的宗教含义和审美含义,我们就不难明白,在供养佛舍利的庄严圣坛为什么会安放一对精美绝伦的银芙蕖了。

(文中图片均由宝鸡法门寺博物馆提供)

玉瑶神女与芙蕖(凌波仙子银芙蕖)(1)

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银芙蕖之一。

玉瑶神女与芙蕖(凌波仙子银芙蕖)(2)

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银芙蕖之二。

玉瑶神女与芙蕖(凌波仙子银芙蕖)(3)

花间莲蓬、莲子清晰可见。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