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广州市中职学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试点校建设工作,6月17日,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举办的广州市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试点校授牌仪式暨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师资培训班在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举行。授牌仪式上,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为八所试点学校授牌,并宣布了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专家名单。

推动中职教育传统专业数字化转型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周鹏表示,开启广州市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编写,是推动中职教育传统专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中职教育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的一大举措。

本次举行广州市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试点校授牌仪式,举办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师资培训班,旨在为广州市各中职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工作做好保障,切实提升中职在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能力。

“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在全国各省市教研单位的课程开发中仍处于空白状态。”周鹏说,本次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组织专家进行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开发及推广,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及《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的具体举措,在全国具有引领开创的先锋意义。

八所学校入选试点实验学校

广州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1)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周鹏宣布试点校名单。

活动现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为广州市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八所试点学校授牌,它们分别是: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以及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广州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2)

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马新校长作为试点校代表发言。

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校长马新作为试点校代表发言,他表示,在“人工智能 传统专业”的背景下,天河职业高级中学将结合天河区优质人工智能产业资源优势,与其他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试点学校共同推进课程的规划与开发,提升人工智能师资水平,培养建设AI强国的技能型人才。

广州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3)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凯宣布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专家名单。

仪式上还宣布了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专家名单。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杨素娟表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帮助学生发展符合数字化时代的“计算机思维”,形成用“互联网 ”“人工智能 ”创新学习、生活和工作模式的习惯,让学生成为有担当的“数字工匠”。

广州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4)

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专家名单。

专家培训为课程开发“充电”赋能

授牌仪式结束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杨素娟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余明辉为编写团队成员开展关于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开发相关的专业培训。

杨素娟以“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BAG模式”为专题,介绍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流程与技术,并以BAG课程开发模式为例,介绍如何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和分析典型任务,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广州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5)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杨素娟教授授课。

余明辉则以“高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专题开展讲座。他首先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培养具有数字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以及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然后介绍了高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做法,为接下来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广州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6)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余明晖教授讲授高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将辐射我省各市中职学校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研究成果将辐射我省东莞、深圳、佛山等市中职学校,以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技术创新为抓手,在“人工智能 传统专业”的背景下,结合中职教育的特色,由专业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跨学科组合,根据社会岗位需求提炼通识课程的教学案例,制定通识课程标准, 扭转当前人工智能教学内容随意,教学方式枯燥,考核方式单一的现状。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工智能技术通识教育内容,使专业实现跨学科相互融合。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传统专业的教育改革,推动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提升人工智能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让广州市中职教育与经济和科学进步发展趋势相对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跨界融合、跨专业融合;也将与各职业院校合力探索“人工智能 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广州市乃至全国智慧社会培养“人工智能 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记者】陈理

【通讯员】王子萍 张燕燕

【作者】 陈理

广州教育头条

,